汉族的风俗节日,有关中国传统的节日(有日期的)
时间 2024-03-09 参考 其他汉族的风俗节日目录
汉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什么时间 这些大家都很熟知了
有关中国传统的节日(有日期的)
汉族的节日习俗有哪些?
1.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通常持续15天。
。
2.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是春节的最后一天,也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
。
3. 清明节:农历清明节,也称为扫墓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会去祭祀祖先和先人,扫墓并献上祭品。
。
4.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
。
5.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也叫“乞巧节”,人们会在这一天庆祝爱情和婚姻,女孩子还会祈求智慧和技艺。
。
6.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人们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
。
7.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也是老年人的节日,人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等。
。
8. 冬至节:农历十二月二十二,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人们会吃汤圆、喝饮食等,以庆祝冬至的到来,也是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
汉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什么时间 这些大家都很熟知了
1、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新年习俗萌芽于先秦,定型于汉,在唐代以后逐渐从祭神转向娱人,明清时期开始转型,礼仪性、应酬性加强。
因正月初一离立春节很近,故称为春节。
2、元宵
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意指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又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与宗教文化多有关联。
元宵节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吃元宵。
3、清明
阳历4月5日。
清明节是唯一以节气兼节日的民俗大节,主要指自然节气,后来成为了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
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有吃寒食的风俗。
4、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
作为农历五月初五的节名,始于魏晋时期,其起源说法颇多,流传最广的是为纪念屈原。
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是端午节的习俗。
5、七夕
农历七月初七,中国古代的情人节。
也有人称为“乞巧节”或“女儿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
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
穿针乞巧是七夕中小女子们的节目之一,据说在汉代已经盛行。
6、中秋
农历八月十五,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我国的中秋节是在上古秋分和月神祭拜的基础上发展变化,最后固定在每年八月十五,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
中秋节的传说以嫦娥奔月最为著名。
7、重阳
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之意愿于《易经》。
古代民间在该日又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在唐代被官方正式确立。
重阳节的习俗有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现在我国又将九月初九定为敬老节。
有关中国传统的节日(有日期的)
汉族传统节日,主要有腊祭、祭灶、春节、元宵、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
在诸节日中,以春节最隆重。
春节在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开始。
这个节日的本意,在除旧布新,送往迎来。
?
春节前的腊祭拉开了年节的序幕。
腊祭本来是农事完毕后,打猎取兽祭祀祖先百神的节日。
汉朝以立冬后的第三个戌日为腊日。
南北朝以后,定在农历12月8日为腊日,俗称“腊八”。
从腊日起,长江流域的农村开始把肥鱼、鲜肉熏制成腊鱼、腊肉、腊肠,有的地方煮豆豉,称为“腊八豆”,北方部分地区受佛教影响,煮“腊八粥”。
汉族古俗在腊月戴面具跳巫舞,击细腰鼓,驱傩逐疫。
戴面具的巫舞现在发展为傩戏、地戏(面具戏),驱逐疫鬼则发展为卫生大扫除,家家户户彻底清扫墙角、屋顶、墙壁,再加裱糊粉刷,北方的泥屋顶这时要重新抹一次泥,室内外焕然一新。
妇女们拆洗衣被、缝制新装。
文人学子开始写对联,寄贺年片,祝贺新年。
祭灶是在腊月23日用麦牙糖祭灶神,意图在封住灶君嘴,使其上天时不能说各家坏话。
?
祭灶之后,家家忙于碾米磨面,打米粑(北方叫年糕)、擀面条、杀年猪。
广州人家家炸油饺,到花市买鲜花过年,以盆桔为必备,取吉祥之意。
春节前三天,全国各地家家户户开始在门框上贴春联,门上贴门神。
唐朝以前的门神贴神茶、郁垒,挂桃符、画虎,意在驱鬼。
唐以后贴秦琼、尉迟恭。
五代以后开始有对联,明代始称为“春联”。
室内贴年画,现在有的改为挂历。
除夕(十二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开始过节,全家吃团圆饭,晚上守岁,放爆竹。
上古的爆竹是烧竹子作爆裂之声,借以驱吓山魈疫鬼。
后改用火药制作竹管形火炮,仍袭旧称为爆竹。
鉴于火药爆竹屡炸伤人,此俗正在改革之中。
大年初一,家人及邻居互相拜年,机关则兴“团拜”。
初二继续走亲访友。
青壮年舞狮子、耍龙、踩高跷。
年初三过节完毕,转入日常生活。
?
元宵节的时间在农历正月15日,以观灯为主要内容,并吃糯米面做的元宵。
?
社日是古代汉族的节日,祭社(土神)、稷(谷神),显示出农业民族的特色。
春社在立春后第一个戊日,届时人们带着米酒、社饭祭祀社神,祈求五谷丰登,祭毕会餐。
此俗在元代衰落,现在还留下一些土地庙和土谷祠。
其它已经消逝的节日如上已节(农历三月三日,官民浴于水溪,清洁身体,求消灾灭病,称为“祓禊”)、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传说牛郎织女神话,青年妇女供奉瓜果,向织女“乞巧”)等。
?
清明节是春季扫墓之日,也常于此时举行踏青(春游)活动,或举行打球(过去是足球及打马球,现在是比赛篮球等)、荡秋千、放风筝、拔河等民间传统体育运动。
?
端午在农历五月初五,也是全体汉族都过的节日,但以湖南过端午最隆重,有赛龙舟、吃粽子、撒雄黄粉于地屋角毒死小虫,悬艾和菖莆于门辟邪,在衣服上佩香袋和彩色丝线缠成的菱角等。
?
中秋祭月的节日,时间在农历八月十五日。
做形如圆月的甜饼祭祀,称为月饼,含团圆之意。
现在以吃月饼赏月为过节内容。
月饼有广式、苏式、川式、京式等类,以广式月饼最佳,广式月饼中又以莲蓉月饼为上乘,京式月饼制作则较为简单。
?
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是赏菊、登高、插朱萸、举行秋季郊游的节日。
汉族的节日习俗有哪些?
节日名称
日期
说明
过大年/春节
阴历正月初一
俗称过年,传统上从岁末除夕、新年正月初一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年时,除夕要守夜,初一要拜年。
)
清明节阳历四月五日
祭祖、扫墓
端午节
阴历五月初五
又称端阳节,主题:吃粽子
七夕节
阴历七月初七
又称乞巧节,当日女子拜织女,以求自己心灵手巧,嫁得如意郎君;
男子拜魁星,以求金榜提名,事业有成
中元节
阴历七月十五
又称盂兰节,俗称七月半、鬼节,有祭祀灵魂等民间习俗
中秋节
阴历八月十五
举家团圆节,主题:赏月、吃月饼
重阳节
阴历九月初九
敬老节
腊八节
阴历腊月初八
喝腊八粥
小年
阴历腊月廿三
汉族传统节日中西历对照表
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