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白族风俗简短,白族的民俗

白族风俗简短,白族的民俗

来源 其他 日期:2024-02-09 12:22

白族风俗简短目录

白族的风俗习惯是什么,30字简要介绍

白族的民俗

白族的风俗习惯是什么,30字简要介绍

风俗习惯

白族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制。

儿子结婚后一般会分居,父母从幼子开始居住。

在地主阶级中,有少数的“四代”大家族。

虽然没有同姓婚姻,但一般都是姑父结婚。

没有子女的情况下,可以收养同族兄弟的子女(养子)或养子。

有小孩的情况下可以招赘,入赘女婿和入赘女婿改名后可以获得继承权。

白族婚姻中有入赘婚俗,入赘男性不仅在社会上享有与入赘男性相同的地位,而且受到邻里乡亲、女方家成员、亲友的尊重,并继承女方家的财产有赡养和抚养女方父母,直至管理他们长大成人的责任,人们把这种人入赘的风俗叫做“上门”。

有的白族人家还有意把儿子“嫁”出去,求爷爷进门,故民间有“砸了儿子招爷爷”的谚语。

白族的婚姻,虽然受父母的一手,但是青年人的恋爱活动比较自由。

如果确定恋爱关系,男方愿意到女方家拜访,征得双方父母同意后,在决定结婚时,女方家邀请男方和男方家的长辈好友几人到家里做客,女方家邀请宾客时,长辈请父母在亲戚朋友面前为他改姓。

从那以后,就随妻子的姓,不再使用旧姓,根据妻子家的序列来决定男性的序列。

从那以后,男性结婚成为女家的一员,同辈之间只能称兄弟,称呼入赘的男性“姐夫”成为禁忌。

“妹夫”或“丈夫”。

元代以前信仰佛教密教,受其影响盛行火葬。

元代以后,受到内地汉族和汉文化的影响而改为土葬。

葬礼仪式一般都很隆重。

平坝地区白族人吃大米和小麦,山区则以玉米和荞麦为主。

白族人喜欢吃酸、冷、辣的味道,喜欢腌火腿、弓鱼、油鸡茶、猪肝醋等菜肴,另外喜欢吃\\“生肉\\”或\\“生皮\\”,把猪肉烤到半熟,切成肉丝,腌成肉丝。用生姜、大蒜、醋等食用。

白族人还喝烤茶。

白族的民俗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他分布在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市地区以及四川省凉山州。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

平坝地区白族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白族多以玉米、洋芋、荞麦为主食。

主食都以蒸制为主。

由于新鲜蔬菜一年四季不断,白族人每餐都喜欢吃新鲜蔬菜和各种腌菜。

白族妇女大多爱做腌菜,腌菜的种类很多,除了腌制新鲜蔬菜外,还制作豆瓣酱、豆豉、面酱;剑川和鹤庆的白族人经常采集这种花菜,做成各种各样的菜肴。

肉以猪肉为主,除了鲜猪肉炒、喜腌年猪、火腿、腊肉、香肠、猪肝、吹肝、饭肠等美味食品。

冬天,白族都喜欢大锅牛肉汤,吃的时候加鲈鱼、萝卜、葱等佐料一起吃。

临河而居的白族擅长用新鲜的水做菜。

白族大多喜欢喝酒,由于使用的原料和方法不同,酒的种类很多,酿酒常以40多种中草药制成酒曲,制成各种白酒,其中以窑酒和干酒为传统好酿造。

另外,还有专为女性和孕妇酿制的糯米甜酒,据说具有滋补和催乳的作用。

喝茶是白族人的另一个爱好,白族很重视每天早、中两次喝茶。

早茶叫“早茶”或“醒茶”,起床喝茶,成人都喝;午茶又叫“歇茶”或“解渴茶”,里面是米花和奶,小孩子也喝一杯。

白族风味的菜很多。

生皮为白族逢年过节的必备菜肴之一,是多种麻辣混合的冷肉菜。

驴子锅是用驴肉烤制而成的。

柳蒸猪头也是白族的传统名菜之一,是将猪头放在柳架子上放入锅中蒸制而成。

大面饼是白族在中秋节特制的饼,是在发酵的面团上加入佐料蒸制而成。

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为尊贵。

大理地区男子多穿白色对襟毛衣,黑领外褂大衣,或皮、绢领外褂,俗称“三滴水”,腰系腰带或绣肚兜,裤子为蓝色或黑色。

在云南省洱源县西山区,成年的白族男子都挎着一个绣有“双雀登枝”、“鸳鸯戏水”等字样的小布袋。

刺绣头巾是爱情的象征,它是白族姑娘聪明智慧的结晶。

妇女服饰各地不一,大理地区多穿白袄、红袄,或淡色蓝袄,黑丝绒领外褂,腰短卷,穿蓝色宽裤,脚绣“百节鞋”。

未婚女性盘起头发,并用鲜艳的红头巾缠上白头巾,红白相间,相得益彰。

腰间短卷,颜色比较鲜艳,很漂亮。

已婚女性盘着头发。

洱海东岸的妇女梳“凤点头”发式,用丝网覆盖,或用簪子连接,均用绣花巾或黑布包头。

白族妇女有佩戴耳环、手镯的习俗。

大理洱源县白族妇女喜欢的头饰叫“登机”,它是妇女心灵手巧的标志。

白族传统节日众多,已有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在被命名为“三月街民族节”。

还有“火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