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哈尼族的风俗,哈尼族独具特色的风俗是
时间: 2024-02-09 13:16 参考 未知关于哈尼族的风俗目录
哈尼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哈尼族独具特色的风俗是
哈尼族的风俗
哈尼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风俗。
1、年节的第一天凌晨,各妇女忙着舂马场,做团种面,寨子上空响彻了“空通、空通”的舂米声。
男人们忙于烹饪猪和牛。
那天上午,我有时只吃海苔和马场,早饭都不吃。
有人杀了大红公鸡,一家人一起吃,表示一家团圆。
2、“耶苦扎”开始这一天,中年男子要杀猪、杀牛;年轻人上山砍树、砍藤,搬回寨中荡秋千;女性则在家煮饭、做饭、捣糯米。
荡秋千是节日的一大活动。
节日中,还举行了赛马、打陀螺、竹筒舞、赛球、、歌等活动,使传统节日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更添风彩。
3、祭母节那天,人们穿着华丽的服装,带着祭品,以村子为单位,聚集在寨子边的一棵大树前,扯下来,铺在地上,把各家带来的酒、肉、鸡、甘蔗、糖果等摆放哪些祭品,并敲大鼓和斗锣。
男女在长者的引导下,排成一列跪在大树前,三拜后唱思母歌。
4、每年龙年第一个春节,是寨神祭龙的日子。
追悼的供品是猪,这猪被杀后,就放在木台上,呈跪状。
参加公祭的男子每人一名,每人将一杯三色糯米饭和一把香交给主祭人,献给龙台,鞠躬行礼。
祭拜结束后,喝酒吃饭,席间各自自由地念诵神的祈祷。
5、节日来临,一定要准备三种莱:沟边的、田埂的鱼腥菜,山上的柴花菜。
除此之外,生鱼片和青苔拌在一起也是名产。
祭典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剪下芭蕉叶,铺在桌子上,摆上各种各样的菜肴。
扩展资料。
哈尼族的注意事项:
1、哈尼族普遍尊敬长辈。
吃饭时,把好菜放在老人身边,让老人先尝。
孩子为老人斟酒,盛饭,双手奉上。
在山间原野工作的休息时间喝的水,年长的人先喝,多数的人按年龄顺序喝。
下班回家后,后辈会给老人端茶、端水壶。
2、哈尼族热情好客,在路上遇到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总是微笑着打招呼、让路,并热情地邀请到家里做客。
客人回来后,一家老小让座,马上上“蒸酒”。
客人一喝酒,主人就笑逐颜开,真诚地交谈。
我一定会用最好的饭菜招待客人。
3、吃饭时,先给客人斟酒,所有人斟酒完毕后,再给客人斟酒一次,以示酒源不断,吉祥幸福。
逢年过节到哈尼人家做客,主人会把雪白的糯米粑粑放在火塘边烤,两面都是金黄色,然后漂亮地拍好双手献给客人。
客人一出发,主人就把客人送到村子的尽头。
参考资料:
哈尼族独具特色的风俗是
哈尼族历史悠久,唐代以前就居住在宁洱,哈尼族、豪尼族、碧约族、卡多族、阿木族都自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民族自愿统称为哈尼族。
哈尼族的主要节日是“十月年”和“火把节”。
每年都把旧历十月的第一个龙年作为新年的开始,进行庆祝。
因为长期和汉族打交道,所以和汉族一样过春节。
6月的火把节(宁洱的哈尼族称为“扎扎”),一个村子或一个家庭会堆上一头牛供奉“秋房”,把牛肉分给各家各户煮熟后,加入玉米雌丝花生、黄瓜、京豆、糯米供奉祖先。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各家各户在火把上撒火把,用枯火把炒黄做香面。点燃火把,把香面散在火上发出声音,把家里的角角落落和畜舍烧焦。
然后,村民们聚在一起,在火把的照耀下载歌载舞,狂欢狂欢。
哈尼族的风俗
哈尼族的习俗。
1、出生
哈尼人出生时,他们的家庭会举行梯田仪式,在庭院的地板上画上象征梯田的方格。如果有男孩出生,7、8岁的男孩会表演用小木轮在方格里挖梯田的动作。如果生的是女孩,7、8岁的女孩在方格所代表的“梯田”中表演“摸螺、抓鳗鱼”的动作,经过这个仪式才有自己的正式名字,才能真正成为村子的一员。
2、结婚
在云南墨江一带的哈尼族,有“踏道结婚”的传统习俗。
哈尼族叶车人的男女交往中,如果双方都有意,就会在白伞下细谈。
住在云南省哀牢山的哈尼族的婚礼多在傍晚举行。
在哈尼族的一支比约,新娘出嫁前三天就开始哭着结婚。
3、新谷酒
每年秋收前,居住在云南元江一带的哈尼族,按照传统习俗,为庆祝五谷丰登、人畜平安,要举行盛大的“饮新谷酒”仪式。
所谓“新谷酒”,是指各家把从田里收割的刚成熟的谷粒,倒挂在堂屋右边靠里的山壁上的小篱笆的边缘上,请神保佑农作物,榨出一百一十粒谷粒,有的炸成花,啊煮的东西不要炸,要放在酒瓶里浸泡。
把“新谷酒”选定在一个吉祥的日子,家家户户准备丰盛的饭菜,全家人都毫无例外地喝上几口“新谷酒”。
4、视火如命
哈尼人认为火是家人的生命,所以很爱惜火,尊敬水池。
他们家都有几个不同的火塘,不仅要长燃烟花,而且不能混用。
第一个火鳍用来做小锅饭或炒菜,第二个火鳍用来蒸饭,另一个火鳍只做猪食,在火鳍上挂着用硬鳍编织的吊床一样的“火课”,用来炙烤食物。
在祭祀祖先时,各户特备米饭、肉菜和辣酒各一碗,专祭神圣的火塘。
5、葬礼
在哈尼族的人生礼仪中,葬礼是最隆重的。
在哈尼族的葬礼上,会进行一系列的仪式,包括进食、接气、开枪宣告、换床、停尸、穿寿服、钉棺等。
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哭唱挽歌,贯穿着葬礼仪式的始终。
出殡两天前,丧主请有名的祭司为他“带路”并读家谱。眼睛半睁,手里拿着竹筒。
因为回去的时候需要知道祖先的名字,所以mopi也会继续读家谱,这样死者就能平安地得到祖先的认可。
哈尼族葬礼中有一个最引人注目的盛大仪式“莫拣”,一般都是为正常死亡的高寿男女举行的。
出殡前夜,青年男女在丧主年上点笔火,敲锣打鼓。
年轻人眉宇传情,歌影婆娑,通宵达旦。
哈尼族的传统节日。
1、女儿节
在云南省元阳县碧播山一带,每年的农历2月4日都会举行。
关于这个节有个传说:据说,很久以前,碧播寨有个美丽的小姐,她和英俊的青年亨特相爱了,但是她的父母不同意她,硬要让独眼的儿子原谅她,小姐沉浸在悲伤之中。
2月4日,在上山砍柴的时候,遇到了命运相同的三个姑娘,她们互相诉说着痛苦,最后一起跳崖自杀了。
事情发生后,哈尼族人觉得这是一件很悲伤的事情,不能再干涉自己孩子的婚姻,于是,把2月4日定为小姐节。
节日那天,未婚的年轻人向恋人借漂亮的衣服和裤子,打扮成女孩子的样子,翩翩起舞陪伴恋人,直到太阳偏西。
结了婚的男人在这一天特别勤劳,他们要为自己的妻子服务一天。
2、祭龙节(昂玛节)。
云南哈尼族的节日在每年农历的1月2日举行,为期3天。
哈尼族认为龙是他们的保护神。
关于祭龙,有这样一个传说:古时候,哈尼族的祖先来到哀牢山的时候,有个山魔每天来寨子骚扰村民,村里也在每年二月送他一个小姐。
后来,一个叫碑小姐的寡妇把自己的两个儿子收为小姐,送给了山魔。
晚上,两个年轻人用刀刺了喝醉的山魔,山魔被杀,两个儿子也力竭而死。
为了纪念两个年轻人,举办了这个庆典。
节日这一天,全寨献祭,并挑选两个年轻人打扮成小姐,在人们的簇拥下巡游寨子。
这一天,青年又乘魔秋。
此外,还会进行歌唱比赛、舞蹈表演等。
3、锄头
又名“六月节”,在哈尼语中是农作物丰收丰裕的日子到来的意思。
哈尼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的6月24日举行,为期2 ~ 5天。
节日源于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期,哈尼族人崇拜一个叫“威口”的神人。
每年一到五六月份,威嘴神人就会到山寨去查看人、家畜、作物等,给人们带来幸福。为了感谢威嘴神人,人们举行了盛大的欢迎活动,迎接神人,驱除邪气,祈求人民安宁幸福。
代代相传,形成了今天的节日。
在节日里,人们要准备丰富的食品,还要杀牲口祭祀神人。
磨秋场是节日的主要娱乐活动之一,磨秋场人山人海,艺高胆大的年轻人往往争相登场,为博得小姐的爱慕而表演。
除此之外,还有跳舞、荡秋千、摔跤等活动。
晚上,村里的男女老少围着髯火,听老人讲“往事”。
节日的最后一天傍晚家家户户都点上一把火把,举起它照亮屋里的每一个角落,表示驱除邪恶,然后把火把送到村边的路旁,按照先后顺序,变成一条火龙,向东南方向延伸,表示把阻碍驱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