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蒙族的风俗,蒙古族的民风民俗

蒙族的风俗,蒙古族的民风民俗

参考 用户推荐 日期:2024-02-09 13:49

蒙族的风俗目录

蒙古族习俗有哪些?

蒙古族的民风民俗

蒙古族习俗有哪些?

1、艺术习惯。

蒙古族很多人除了会想起烤全羊外,还会对马头琴悠扬的琴声情有独钟。

蒙古人能歌善舞是公认的事实,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蒙古人以勤劳勇敢的人生态度,以及独具草原特色的大智慧,创造了极为丰富和珍贵的草原音乐。

每当马头琴响起,就会振奋蒙古人的精神。其他民族也能从马头琴的声音中,听到蒙古人或喜或悲的复杂感情。

蒙古族中男女老少人人跳舞唱歌,作为蒙古族最独特的艺术习俗,为中国艺术史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2、建筑习惯

现在很多人到内蒙古旅游的时候,都能看到很有蒙古风情的蒙古包。

蒙古在《史记》和《汉书》中都有记载,在古代史上也被称为“毡帐”或“穹庐”。

北朝民歌《敕勒川》中有“天如穹庐”的诗句。

但是,在蒙古的史书中,蒙古包又被称为“斡尔脱固特格鲁”,汉语翻译可知,蒙古包是没有窗户的房子。

这样的房子具有安装简单,拆卸方便等特点,一般由比较结实的毡、栅栏、棍子等构成。

据史书记载,这种具有蒙古族风情的房屋,早在2000年左右就出现了,最初流行于突降、东胡等部族中。

蒙古部族也延续了这种住宅的特征。

一种冬暖夏凉,作为防风防沙功能的房子,至今社会在蒙古地区仍比较盛行。

3、祭火的风俗

对于古代社会的游牧民来说,生活中的“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特别是对蒙古的牧民和猎人来说,对“火”的崇拜之心非常强烈。

蒙古人之所以崇拜“火”,与崇拜祖先有很大关系。

一般情况下“祭火”习俗分为年祭、月祭两种,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汉族的小年,蒙古人在长者的主持下举行“祭火”仪式。

简单地说,就是把牛羊肉、酒等放在火里,可以得到火神的保佑,还可以人畜两旺、五谷丰登。

“月祭”在每月的初一、初二举行,祭典基本上与年祭相同。

其实在蒙古族聚居区有很多关于火的禁忌,既不能往火里泼水或人的杂物,同时又不能用刀、棒在火里乱捣。

我认为这是原始的自然崇拜。

4、蒙古族的婚俗

由于在古代社会蒙古族没有形成婚姻制度,他们的婚姻方式基本上都是“抢婚”。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礼仪的形成,蒙古人抛弃了最原始的“抢婚”风俗。

汲取汉族婚俗礼制开始实行“聘婚”。

聘婚其实和汉族所说的“三书六礼”的婚姻制度差不多,到了公元13世纪“聘婚”才在蒙古族中流行起来。

这与社会制度和发展有很大的关系,蒙古族在十三世纪以前一直处于奴隶制社会。

但是,在十三世纪成吉思汗?汉朝建立大蒙古国之后,蒙古族开始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

封建制虽然有固定的缺陷,但在结婚礼仪方面做得很好。

所以,当蒙古族人开始实行“结婚”习俗之后,其实就预示着向文明社会迈进了一大步。

5、蒙古族的服装习俗

去过蒙古大草原的人,应该都见过穿着蒙古传统服装的蒙古人。

蒙古族作为一个有本民族文字和语言的古老民族,在其形成后服饰文化已开始萌芽,并逐渐向更具文化素养的方向发展。

但据历史学家的说法,蒙古族服饰文化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新旧石器时代。

但我认为,如果时尚和文化相结合,就会具有文化特征。

很明显,蒙古族的服饰文化是在东胡时代才形成并固定下来的。

蒙古族服装的主要特点是长袍、长袖。长袍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特别肥大。

但从颜色来说多以红、黄、藏青色为主,这说明蒙古族很早以前就已经掌握了染布技术。

或与汉族手工业者学习后,进一步形成具有独特蒙古族风俗习惯的染布技术。

一般来说,蒙古族男女的长袍下摆都没有开衩,腰上缠着红色或绿色的绸带。

其主要目的是固定肥大的腰部,使其在穿着长袍后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

蒙古族的民风民俗

蒙古族的民风有以下几方面:

一、崇拜天地

蒙古崇拜天地族对天地非常崇拜,称天地为父母。

认为天是伟大的、神圣的、不可侵犯的,支配着世间的一切。

大地孕育万物,是万物生长的源泉。

因此,在一些重大活动乃至日常生活中,对天地非常崇敬,如要炼好乳,首先要敬祭天地;喝酒时,用无名指蘸酒,向天空弹洒后,才自己喝;吃诅咒发誓时,向天地表明心意等。

遇到干旱不下雨,人畜疾病流行的时候,要祭祀天地,祈求天地的保佑,给予恩惠。

二,火神祟拜

蒙古族有火神的概念,认为火具有驱邪除恶的作用,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在传统观念中,它又是一家之主——灶神的化身,主一家之盛衰。

平时喝酒,吃肉的时候,在火里撒一点,以敬火神。

过年时专门设供品敬祭。

分家的夫妇回娘家时,妻子首先要向灶神鞠躬。

禁忌在火里倒水、用刀等刺伤火。

三、拜佛

蒙古族是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对宗教领袖和活佛,特别尊敬和崇拜。

老人认为自己是世上最伟大、最值得尊敬的人,是宗教领袖;佛生来就有超人的智慧、丰富的知识、卓越的才能,既知道现在,又能知道过去和未来,是人间最万能的人。

如果平民能接受他们的摩顶,就能得到幸福与和平。

因此,老人们克服一切困难到佛祖居住的地方低头礼拜,向佛祖虔诚地献上一切珍贵的东西。

四、打扰了

牧民待客,但请客忌讳也多。

客人进蒙古包时,不得挽起袖子或将衣领藏在带子上;不要拿着鞭子进去。把鞭子放在门的右侧。

避免装进包里后坐在佛龛前。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仪,不尊重民族习惯,受到冷遇。

五、不要踩到门槛

被请到牧民家,出入蒙古的时候,不能踩门槛。

农区、半农半牧区的蒙古族也有与此相似的禁忌。

在古代,如果有人践踏蒙古大皇宫的帷帐,不管是谁,都会立即被处刑。

这个禁忌的风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六、不要摸头

蒙古族忌讳陌生人用手抚摸孩子的头部,认为生孩子的人手不干净,抚摸孩子的头部,会对孩子的健康发育有害。

七、忌打狗

到游牧民家来玩,切忌打骂主人家的狗。否则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的极大不尊重。

有句谚语叫“打狗看主人”。千万不要因为看主人的面子而打主人的狗。

骑马来牧民家游玩时,一定要在蒙古附近减速慢行,等主人出来迎接,看到狗狗后再下马。不要被狗咬了引起不快。

参考资料的出处:

参考资料的出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