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团年饭的风俗,重庆过年时有哪些风俗?
日期 2024-02-28 07:46:23 参考 共享网站重庆团年饭的风俗目录
重庆万州过春节的习俗
重庆过年时有哪些风俗?
。
1. 准备丰盛的食物:重庆人喜欢在团年饭上准备各种美食,如火锅、烤鱼、酸辣粉等,以及一些传统的年货,如年糕、腊肉等。
。
2. 拜年:在团年饭上,家庭成员会相互拜年,向长辈祝福健康长寿,向晚辈送上红包和祝福。
。
3. 祭祖:在团年饭上,家庭成员会向祖先祭拜,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
4. 坐正:在团年饭上,家庭成员会按照年龄和尊卑坐在固定的座位上,以示尊重和礼貌。
。
5. 合家团圆:在团年饭上,家庭成员会一起分享美食,聊天、嬉笑、分享生活中的点滴,享受团圆的温馨。
。
6. 守岁:在团年饭上,家庭成员会守夜到深夜,迎接新年的到来,祈求新年平安、顺利。
。
这些风俗习惯在重庆团年饭中都非常重要,它们体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和家庭的重视和关注。"。
重庆万州过春节的习俗
重庆万州过春节的习俗
1:有钱没钱,剃头过年
意思就是新的一年来了,剃去旧头发甩掉旧习俗以迎接新的一年。
传统习俗认为正月剃头不吉利,如果年前没有剃头,便只能等到二月二才能剃头的说法。
所以,过年前不论男女老少,有钱无钱无论如何都要把头剃干净,为来年讨个好兆头
2: 打扬尘
民间谚语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3:贴春联和倒贴“福”字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大红的春联贴在门楣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贴上大大小小的倒着的“福”字,表示“福到
4: 汤圆里包硬币
过年吃汤圆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多数万州家庭大年初一早餐第一顿必须吃汤圆,象征团团圆圆。
有的家庭会在汤圆里包一枚硬币,寓意着谁吃到了包硬币的饺子,一年都会走好运
5:上山祭祖
春节除了家人团聚,祭祖扫墓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活动。
万州人过春节有个习俗,大年初一去上坟扫墓,是比清明上坟扫墓还重要的一件事
6: 爆竹声声辞旧岁
爆竹声声辞旧岁,放鞭炮曾是春节庆祝活动中最重要的习俗之一,每到除夕夜晚上12点钟,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不绝于耳
7:团年饭
团年饭又称年夜饭,年夜饭是在除夕,也就是大年三十晚上吃的团圆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
8: 拜年
正月里,人们走亲访友,向亲戚朋友祝贺新年快乐、新年大吉大利。
以前拜年是行鞠躬拱手礼,或晚辈给长辈磕头拜年
重庆过年时有哪些风俗?
重庆土家年夜饭:“扣肉”“灌海椒”不可少 刚进腊月,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板溪乡红杏村农民许文旭家就忙开了。
为了准备好这顿年夜饭,一些必不可少的传统主菜不提前十天半月准备是不行的。
其中最主要的当数“扣肉”和“灌海椒”。
许文旭说,“扣肉”看似简单,但要做到真正肥而不腻、嫩滑爽口,是要下一番工夫的。
“灌海椒”则是把糯米面拌上作料后填入一个个掏空的海椒中,然后放入咸菜罐子里封存半个月,到了除夕,拿出来用油一炸就可以上桌了。
许文旭告诉记者,土家人之所以重视这两道菜,是因为以前一年到头难得吃上几回肉,糯米也是稀罕东西,因此家家都把这两道菜当作年夜饭展示手艺的机会,同时也是为了犒劳辛劳了一年的家人。
令人意外的是,海带还曾一度成为土家年夜饭的主菜。
因为以前土家族聚集地区吃盐巴都困难,医疗条件也差,经常有人因缺碘患上大脖子病。
为了给家人补碘,土家人就在年夜饭上一道海带,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碘。
在当时的条件下,海带对土家人来说,真可谓“山珍海味”,经常吃根本不可能,因此成了年夜饭上的一道好菜。
如今,海带早已退出年夜饭的“舞台”。
土家人吃过年夜饭后,各家都会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围坐聆听老人讲故事,守岁到天亮,名叫“守田埂”,以表达对田地的热爱。
客家人的不断迁徙,使他们对故土更为留恋。
对家乡山水、习俗的怀念使他们紧紧地团结起来,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艰难困苦,传统习俗成为联系客家人的坚强纽带。
在川籍客家人中,二、三百年来仍保持了客家的传统风俗习惯。
客家人对农历新年极为重视。
家家户户挂彩灯、贴门神,并在粮仓、家禽牲畜圈上贴写吉祥的语言,以示来年的丰收吉祥。
有条件的客家乡镇从正月到二月要耍灯舞,灯的种类有龙灯、狮灯、蚌灯等,这是客家人在原籍的彩灯习俗流传至今。
此外,还要举行大型庆典活动--舞龙,有彩龙、火龙、水龙、脱节龙和和上川龙之分。
其中,尤以上川龙最有特色。
上川龙是清初江西刘氏移民带到川西的,由刘氏族人年年扎龙,年年舞龙,用于拜年冲喜,祈求风调雨顺。
上川龙巨大雄伟,由三五十人操作舞动,龙头重达三五十斤,耍龙技巧性强、路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