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传统风俗,广州的民风民俗
时间:2024-02-19 10:38 参考 未知广州的传统风俗目录
广州的传统文化和风俗
广州的民风民俗
广州习俗
广州的传统文化和风俗
广州的传统文化有广东木偶戏、广东音乐、南音、粤剧、粤曲、广绣、广州象牙雕刻、广州玉雕等。
风俗有乞巧节、飘色、醒狮、龙狮、鳌鱼舞、黄阁麒麟舞、市桥水色、鱼灯、凤舞、八音锣鼓、木鱼书、龙舟、北帝诞、生菜会、波罗诞、郑仙诞、金花诞、何仙姑诞等。
广州的传统文化和风俗
广东木偶戏是广东省传统戏剧,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清末民初,木偶戏活跃于广州街头,使得广州成为广东木偶戏艺术的弘扬之地。
粤剧源自南戏,广泛流传于广东、港澳和海外华人社区。
粤剧艺人在广州黄沙成立八和会馆,此后广州逐渐成为粤剧活动的中心之一。
广绣是粤绣之一,指广州、佛山、南海、番禺、顺德、东莞、宝安等地的刺绣,也就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民间刺绣工艺的总称。
广州的民风民俗
春节舞龙、舞狮 春节舞龙、舞狮,在惠州的历史已十分悠久。
自古以来,从正月初一至正月半(即正月十五),龙队、狮班穿街过巷,天天热闹非凡,颇有惠州的地方特色。
传统的舞龙、舞狮活动由民间自发组成,多为一街一龙,武班、乡村舞狮。
民间的舞龙具有典型的广东风格。
所舞的龙自己扎造。
龙头主骨架由竹料扎成,外表糊纸上漆,彩布作龙身,整条龙长达13丈,约合42米。
舞龙时,最前面由日月牌、匾额、宫灯、扮色队(化装成历代的民间故事人物),鳌鱼、凤、狮、杂水(由人扮装的鱼虾蟹蚌等)在前面引路,最后才是活灵活现的龙。
一路鼓乐不断, 一路鼓乐不断,人数从多,浩浩荡荡,穿街过巷,满城轰动。
龙过之处,不时有长者带子、孙在龙的肚子下钻来钻去,谓“钻龙架”, 意思是望子成龙,舞龙时的“钻龙架”、“猎龙公”、“派龙贴”等民俗,颇有的地方特色。
民间的舞狮活动与舞龙有相同的特点。
把狮扎好后,先到元妙观“开眼”,并进行“抢青”活动。
新春的第一天清晨,各路狮队由师爷携匣领路,狮子、锣鼓镲钹、手持各种冷兵器的武术队伍依序表演,所到之处,店家、住户鞭炮相迎,并封红包,热热闹闹,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才告一段落。
端午节龙舟竞渡 端午节,民间称之为“五月节”。
赛龙舟,惠州民间称之为“扒龙船五月节”。
节,扒龙船,龙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六,都举行传统的赛龙舟活动,历经千年,常盛不衰。
每年农历“五月节”,多为河水涨满,“龙舟水”使各街(村)的龙船队兴趣倍增。
以往的五月节,在东江河畔,完成了赛前仪式的龙船队沿江分批举行龙舟赛。
参赛龙舟先是顺水而下,而后逆水而上,最后冲刺决出输赢。
奖品多为花江(用竹串吊整幅衣布,上面贴满纸巾),设奖者也多为地方的殷商巨贾。
得者把“花江”插在船头,沿江而上,以为荣耀。
中秋赏月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
民间过中秋节仅次于春节的一个大型欢庆节日。
为了能过好中秋节,民间从节羊一个月就着手节日的筹备,购买月光饼(一种用白糯米粉加白糖做成的白饼),风粟、菱角、表榄、红柿、芋头、柚子、花生等吃物,当然,每家必不可少的是月饼和灯笼。
中秋节当天,远出他乡的人们各自回到家中最长者的家吃团圆饭,向家人讲述自己今年以来所做的事和下一步的目标,长年当家的人则多讲一些好话(激励的话)。
当月光初升时,合家一起开月饼、点灯笼,开始一年一度的赏月。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的赏月活动正在由庭走公共场所。
目前,已具规模的有平湖赏月和汤泉赏月两个场所。
重阳节登高、放风筝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
民间重阳节有登高和放风筝的习俗。
据民间传说,重阳节登高能给登高者带来好运,连续三年登高则能时来运转。
从锻炼身体的意义上来盾,重阳节登高确实有其独到的益处。
重阳节时值初秋,秋高所爽,此时登高,身心收益非平时可比,既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到高山这巅,举目远眺,山河秀色尽收眼底,令人精神振奋,心情舒畅。
现在,每年重阳节登高最为壮观的是罗浮山、九龙峰、象头山,市区的高榜山、丰山等,尤其是位于博罗的罗浮山,每年重阳节前夜(农历九月初八)十多万来自本市各县和东莞、增城、广州、深圳的登高者陆续登上罗浮山的顶峰飞去顶,通宵等待日出的人们在山顶围坐,互相祝福。
日出时,烟花、炮竹响彻去霄,与初升的太阳交融在一起,颇为壮观,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到罗浮山登高的人数每年都有十多万最多时有三十多万,使罗浮山重阳登高成为岭南重阳节的盛事. 重阳节放纸鹞则是较为独特的习俗。
民谣中唱道:九月九,是重阳;放纸鹞,线爱长。
按我国传统习惯,放风筝一般多在清时时候。
由于气候原因,人则利用重阳节期间风力适中,又不会下雨,秋高气爽,所以,到了重阳节,放风筝的爱好者带着各式各样的风筝来到空旷的地方展示各自的技能,现在较受放风筝者偏爱的地方是市区内的宾江公园和位于江北的体育公园。
广州习俗
喝茶、飘色、生菜会、舞醒狮、木鱼歌等。
1、喝茶:喝茶在粤方言里称作饮茶,广州人爱饮茶,茶文化既是民俗文化,又是饮食文化。
据说清乾隆皇帝下江南到广州时,就曾与贴身侍卫上过茶楼饮早茶。
在广州,民间以茶相待已成为一种礼节。
如有客到,第一件事便是奉上一杯靓茶,以此表示主人的热情、友好和礼貌。
2、飘色:飘色艺术起源于是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其形式及原理是由若干人推着一座色板,色板上装饰着固定姿势的人物,人物只靠一根看不见的色梗支撑着,在高可逾人的空中手舞足蹈,飘然欲飞故而叫飘色。
属于社火表演艺术形式之一。
3、生菜会:生菜会,中国信仰风俗。
一种祈拜观音以求子求财的集会。
中国民间以夏历每年正月二十六日为观音菩萨诞辰。
流行于广州、南海、顺德一带,起源于明末清初,式微于解放初期,有300多年的历史。
生菜会吃生菜,起初是为了“迎生气”。
4、舞醒狮:舞醒狮是传统舞狮中的一种,至今仍然流传于广东以及广西两省的一些地方,舞狮在中国流传着很多不同的派系也有很多不同的种类,在中国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意义。
5、木鱼歌:木鱼歌简称木鱼,也叫摸鱼歌,是广东省的传统说唱艺术之一,属于弹词系统。
流行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西江和南路一带。
起源于明末,清代以后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