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元宵节的风俗 有什么,除了观灯猜灯语你还知道元宵节有哪些风俗呢?

元宵节的风俗 有什么,除了观灯猜灯语你还知道元宵节有哪些风俗呢?

2024-02-19 11时 来源 用户推荐

元宵节的风俗 有什么目录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除了观灯猜灯语你还知道元宵节有哪些风俗呢?

元宵节的习俗有什么?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

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

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

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

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送花灯”即“送孩儿灯”

2.“送花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

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

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耍龙灯”

3.耍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舞狮”象征着吉祥如意

4.舞狮子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

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猜灯谜

5.猜灯谜

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

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踩高跷

6.踩高跷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

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

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元宵“观灯”

7.观灯

观灯是元宵节期间的汉族传统民俗活动。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汉族民间。

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走百病”这是一种被人忘却的元宵节习俗

8.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

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迎紫姑是汉族传统民俗活动

9.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

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

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

真实地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正月十五来“逐鼠”

10.逐鼠

逐鼠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举行。

养蚕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传说这样做,本年的老鼠就不会吃蚕宝宝。

除了观灯猜灯语你还知道元宵节有哪些风俗呢?

1:吃汤圆

汤圆,又名“汤团”、“元宵”。

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 乳糖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

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

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

元宵依馅论,分有馅和无馅两种,有馅元宵又有咸、甜、荤、素之分;按制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机制和竹匾水滚等诸种;按粉制区别,则有糯米面、高梁米面等。

2:看花灯

花灯又名彩灯,是我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

花灯起源自汉武帝于农历正月十五日於皇宫设坛祭祀当时天神中最尊贵的太一神,由于彻夜举行,必须终夜点灯照明,此为元宵节点灯的开端;在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土後,由于道教神仙术与佛教燃灯礼佛的虔诚互相结合,每到正月十五夜,城乡灯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挂灯,形成一个中西合璧的独特习俗。

3:放天灯

放天灯的来由是过去人们在躲避盗匪侵袭而四散逃逸之后,以燃放天灯为互报平安的信号。

由于避难回家的日子正是元宵节,从此以后,每年这一天,人们便以放天灯的仪式来庆祝,所以又称天灯为“祈福灯”或“平安灯”。

其后逐渐演变为向上天祈福许愿的民俗活动。

天灯上写满了心里的各种祈愿,希望天灯能上达天庭,带给人无限的希望和光明。

元宵节的习俗有什么?

1、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

2、闹花灯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等习俗,故也称灯节。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

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

3、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4、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

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

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

华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5、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

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