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的新年风俗,少数民族过年有哪些习俗?
时间2024-02-15 来源 会员推荐少数民族的新年风俗目录
我查的是什么国/什么民族过年的习俗(可粘贴):
少数民族过年有哪些习俗?
少数民族是怎么过春节的??
我查的是什么国/什么民族过年的习俗(可粘贴):
1、藏族特色:在除夕前一天,当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把脏水污物往西边倒掉,让那些脏东西跟着太阳落山而除掉,以示辞旧迎新,盼望人丁兴旺,万物生长。
2、布依族特色: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达旦地在水塘边守岁。
天一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水。
谁最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姑娘。
3、满族特色: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
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
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4、土家族特色:春节期间,土家族人民要举行隆重的摆手舞会。
摆手舞会是土家族比较流行的一种古老舞蹈,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70多个舞蹈动作,节奏鲜明,动作优美,舞姿朴实,情调健康。
5、傣族特色: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节日,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目。
在三四天的节日里,人们相互泼水,表示对你的祝福。
少数民族过年有哪些习俗?
达斡尔族:年年高
北方的达斡尔族有拜年的习惯,春节时,人们穿上节日盛装,逐家走访,互相祝贺。
每家都备有蒸糕,拜年者一进门,主人就用蒸糕款待
蒙古族:酒肉不尽
北方的蒙古族过春节却是另一番景象,节前家家户户都备下了当年生长的公羊和各种奶制品以及几坛美酒。
除夕之夜,人们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哈尼族:荡秋千
春节前几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经热闹起来,妇女们都忙着舂粑粑。
粑粑是用糯米做的饼子。
而小伙子们则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立秋千。
傣族:掷糠包
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
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
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
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高山族:“围炉”
居住在中国台湾省的高山族,他们在过春节时则是另一番情趣。
除夕晚上,一家老少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聚餐,叫做“围炉”。
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
“围炉”时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净后带根煮熟,表示祝愿父母长寿。
如果家里有人外出,也要空出一个席位,把这个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人对他的思念。
少数民族是怎么过春节的??
在我国,春节也是各少数民族人民的风俗节日。
各族人民按照自已的习俗,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具有各自浓厚的民族独特风采。
藏族 藏族除夕那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
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
到了新年早晨,妇女们便去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彝族 彝族根据彝历选定年节。
有的与当地汉族同过春节。
有的地区彝族同胞,在门前树立青松,用松针铺地,表示免灾消祸。
还有的地区,在节日里杀猪宰羊,吃坨坨肉,人们互相拜访,互赠肉类和馍馍。
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
他们将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着今年雨水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