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过春节风俗,河南有什么过年的习俗?
时间:2024-02-08 17时 来源 网络转载河南过春节风俗目录
河南过年风俗?
河南有什么过年的习俗?
河南过春节有哪些习俗
河南过年风俗?
从腊月二十三号开始
23、打扫房子。把各个房间的行李搬到院子里。开始刷。然后,把家里积攒了一年的灰尘清理干净。然后,把洗好的东西搬到家里。
最后是晚上。老人在厨房里贴上灶王的画像,到了二十三岁的时候,就拿起画像,上线香烧掉。
所以,我从记事起就知道,腊月二十三日,老灶爷天。
(上天会说好话,下次请平安无事)
二十四、鱼、肉、鸡、蔬菜等必要的东西,能洗的洗,活的杀了,为几天后要做的食品做准备。
二十五,休息。
(我可以做后面的事情)
二十六、蒸馒头,和面,开始蒸馒头。
几大盆面挤得满满的。
把一个个馒头弄圆,弄光滑,弄干净。
有时会蒸2、3袋(家里的面粉袋)。因为是前年,所以只在这个时候做。过完年就暂时不做馒头了。
二十七、煮肉。把买来的肉切成供品上的块状。
在锅里煮很好吃
肉熟了,瘦了,带着几块骨头的肉,都进了孩子肚子里,呵呵,吃了。
因为有炖菜,所以用肉汤“红烧”就好了(最常见的是海带、黄花菜、豆角以及肉片)。
我做了几盆菜。
28、炸,家里的鱼,喜欢炸后再吃,还有,炸鸡块,虾,绿豆团子,大团子(揉干馒头,蘸肉汤,做团子和素鸡),豆腐。
。
。
。
。
。
太多了不说了。
父母们忙,我们孩子忙着吃,渴,还不能说出口,否则,就要挨骂,呵呵,不知道原因。
炸了很多好吃的东西,炸完了,我们也吃饱了。
二十九,过年了,忙着收拾行李呢,老爸,可能要去别人家祝贺了,因为是过年,结婚的人多,请客喝酒的人多,聚会也多吧。
然后,爸爸也抽出下午的空闲,需要写对联的邻居,写对联写点什么。
(当然,现在卖对联的也很多,但是,我家除了大门上的是买的,其他都是自己写的。
这个我爷爷在世的时候说过,不要贴。
祖父可能从很早以前就习惯了写对联。
)。
30、这天包饺子,在家里,基本上是我妈妈包,然后,我们也帮帮忙。
饺子有肉馅和素馅。
下午,开始贴对联,孩子们换上新买的新衣服,然后,先出去“炫耀炫耀”。
晚上吃饺子,一家人团聚,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
不到十二点,就在门前放鞭炮,叫“关门炮”
年初,五更时,大人起床,先点门炮。然后,供养去世的人。
开始包饺子,(记得当初老人说五更的时候不能动肉,所以,吃素食饺子,现在也关了这么多)。
这时,孩子都起来了,然后,放上一大串鞭炮,开始新的一年。
早饭的时候,吃一点馒头,是身体健壮的年纪。
直到这时,陆续的有乡亲来家里拜年,见面就听到声音:新年好......一直持续到中午。
。
。
。
。
。
。
河南有什么过年的习俗?
“二十三,是祭灶官;扫地;磨豆腐;二十六,切肉;二十七,杀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喝酒。”(捏饺子);初一,撅着屁股乱作揖。
这首跨年谣是河南民间的跨年大事记,人们置年之事就是按照这一约定俗成的习惯来进行的。
过年始于“小年”,即农历12月23日,小年又称灶神节、祭灶节。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流传很大、极广的习俗。
传说灶王爷从一年除夕开始就一直留在家中,保护监察全家;腊月二十三日灶王升天,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的报告,再把这一家人在新的一年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给灶王。
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的报告其实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
日,家家晚饭前为灶神设香案,供上灶糖和面做的蜜瓜等供品,放鞭炮,称为“送灶”或“戒灶”。
愿老灶爷奉行“天之言,下界平安”的神圣。
在河南,典型的祭灶食品首先是灶糖和火烧。
灶糖是黏在口腔和牙齿上的麦芽糖。
往灶上供糖,是为了把灶王爷的嘴贴上去。
传说灶王爷是玉帝派到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负有向上传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达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
它上天的时候,人们给它上灶糖,希望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说很多好话。
也有人说,灶台糖不是吃在灶台爷爷嘴里,而是吃在爱唠叨的灶台奶奶嘴里。
这一天除了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日食品。
每年一到腊月二十三祭灶日,大部分人家都会自己动手,做面、做炕烧火,在河南,人们把祭灶节看作仅次于中秋团圆节。
在外地工作、做生意、上学的人,努力在腊月二十三之前回家。
吃了家里做的灶,能点火的话,灶神会守护,来年家人会平安无事。
一家人很热闹,充满了过年的气氛。
除夕是农历12月的最后一天,俗称“年三十”,对人们来说是重要的日子。
一般是继农历年之后,民间最重要的节日。
这一天,人们早起,到墓地请祖宗神明后,交换桃符,贴门画,贴对联(又称门对)。
如果不在上午全家都在家的时候贴告示的话,不在家的人被贴的话会不吉利。
不仅是大门,院子上贴着“满院春光”“幸福之家”,门旁贴着“出门见喜”“出入平安”,猪圈上贴着“猪肥马壮”“六畜兴旺”,车上贴着“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粮仓上贴着“五谷丰登”“粮油满仓”。厨房里贴“丰衣足食”、“衣食无忧”等春联,以求吉祥。
吃年夜饭,是家家户户最热闹快乐的时候。
现在是除夕。摆着很多年节菜,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那种充实感是无法形容的。
人们一边享受着丰盛的菜肴,一边享受着那种团圆的气氛。
年夜饭要尽力而为,家家都少不了饺子和鱼,因为“鱼”与“余”谐音,是“吉庆有余”、“年年有余”的象征。
河南人过年有吃饺子的习惯。饺子不仅有新旧交替“年增交子”的吉祥寓意,还因为饺子的形状酷似银元宝,含有“新年发大财,元宝滚进来”的意思。
有的人家在包饺子时,还会取几粒花生、大枣等包饺子,谁要是吃着了,新年更有福气。
河南过春节有哪些习俗
其实没什么特别的,河南省内都差不多吧。
一般一到腊月,人们就开始置办年货。
腊月八日熬腊八粥;腊月二十八贴春联;腊月三十晚上包好饺子就开始放炮,晚上全家围坐在一起打麻将,看春晚守岁;然后零点的钟声敲响后齐放炮,听着啪啪的炮声,这个时候的年味应该是最足的。
亲朋好友过年拜年;初二回老家(女方父母在);初三回老家(女方父母中有一方去世或另一方去世),去的时候要带纸。初五打炮,俗称“破五”,就是说过了这一天,日子还照常过,过年这几天不能做的事,如针线活等,以后可以照常。
然后有一个乡村聚会,聚会前两天搭好了戏台,直到聚会结束后一天,大约持续了三四天。
各地都不一样,举个例子,正月初九、初十、二十六日、二月六日等,全家人带着土特产一起去。
顺便说一下,二月二是俗称“龙头”的日子。
很多人利用这一天开业、结发、结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