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川过年的风俗,四川过年的习俗
发布: 2024-01-17 参考 开源网站关于四川过年的风俗目录
四川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四川过年的习俗
四川过新年都有哪些风俗?
四川的春节习俗有以下:
1、忌动刀
“过年动了刀和剪,口舌是非全难免”。
过春节的时候,忌讳动刀子和剪子,刀、剪都太过锋利,容易伤着人因而流血。
这年节喜庆时分,很多人认为流血见红十分的晦气,因而有了这样的说法。
再有一个流传甚广的俗语,“正月剃头死舅舅”,也让人十分的忌讳。
因为许多老年人都会在过年前,提前让家里人剪指甲,剃头发,免得拖到正月里去。
2、扫扬尘
腊月23过完小年后,就可以扫扬尘了,说是23这天,灶王菩萨上天汇报一年工作,所以23之前的痕迹不能扫掉,腊月24这天就可以打扫了,在四川民间的说法是,扫除一切不干不净的东西,也蕴意扫走霉运,病痛等等不好的。
3、游杜甫草堂
初七这天是人日,成都的人日有独特的风俗要到草堂去和杜甫一起过;到了初八初九夜里,各寺庙、会馆、街坊点起“天灯”;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吃元宵,敬神送年,又是一番闹热
4、走人户
四川过年,初一至初三白天需“走人户”(串门),一般是看望年长、辈份高的亲戚,要带上鸡、蛋、面条、酒、叶子烟(烟叶)等这样的礼品。
媳妇、姑爷回娘家,在农村比较远的还要住几天。
5、逛灯会
灯会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民间文化活动,每逢过年过节时很多地方都有挂灯笼、办灯会的传统。
而对爱热闹、尚祥和的四川人来说,过年不可无“灯”,灯会成了川人过年不可少的“年货”。
扩展资料:
春节联欢晚会,简称“春晚”,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在每年农历除夕晚上为庆祝农历新年举办的综艺性文艺晚会。
1983年,央视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应该说是一个偶然事件。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开创了电视综艺节目的先河,且引发了中国电视传媒表达内容、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革。
随后,全国大大小小的地方电视。
台频频效法并力求创新。
央视春晚涵盖小品、歌曲、歌舞、杂技、魔术、戏曲、相声剧等多种艺术形式,把现场观众和电视机前的观众带入到狂欢之中,打造“普天同庆,盛世欢歌”的节日景象。
参考资料来源:
四川过年的习俗
四川过年,年30晚全家人一起吃年夜饭,是做一大桌年夜饭,特别丰盛,但不吃饺子。
初一早上吃汤圆。
腊肉、香肠等种类繁多、数量也多的腌腊品,一般是腊月27、28就煮好了的,要吃到过完年。
要放鞭炮,初一至初三白天“走人妇”(串门),一般是看望年长、辈份高的亲戚,要带上鸡、蛋、面条、酒、叶子烟(烟叶)等这样的礼品。
媳妇、姑爷回娘家,在农村比较远的还要住几天。
晚上(城市中)狂灯会。
白天场(庙会)、荼馆非常热闹,有许多川剧、平书等表演。
四川过新年都有哪些风俗?
1,杀年猪
在四川,每年有杀猪节,杀年猪,迎新年。
每年农历的冬月(农11月),就到了杀猪的高峰期,村民喂养大半年的肥猪,都在院子里变成过年的年货。
其实在四川乡下普遍都是,杀猪好过年,老人们常说,出切工作的娃儿些要回来了,赶快把猪杀了过年嘛!
2,香肠腊肉
在四川,说到最有年味儿的食物,香肠腊肉一定可以进入前三名。
每到年底,走在四川的大街小巷,很多人家的窗前都悬挂着成串成串红红的香肠和腌制的腊肉,堪称一大景观。
3
,赏灯会
每年春节大家都在努力寻找和营造浓浓的年味,赏花灯一直是过年必备的保留项目,而在四川,最有名的当属自贡国际恐龙灯会。
自贡灯会,久负盛名,早在唐宋年间自贡就有了新年赏灯的习俗。
4,挂灯笼
灯笼是中国人喜庆的象征,春节前夕大街小巷都挂上了红灯笼。
灯笼要挂双数首先,挂灯笼一定是成双的,中国人都是喜欢双数的。
而且不管是挂在大门还是阳台,一定要是2、6、8这些数字。
因为俗话说好事成双,福寿双全。
希望能帮到你,祝你好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