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湖南的各种风俗,湖南的民俗有哪些?

湖南的各种风俗,湖南的民俗有哪些?

发布:2024-01-17 11:40 来源 开源网站

湖南的各种风俗目录

湖南人的风俗习惯

湖南的民俗有哪些?

湖南省有什么习俗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stgw。

湖南人的风俗习惯

1、湖南花鼓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南花鼓戏艺术便有较大发展,由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整理创作的《打铜锣》、《补锅》、《刘海砍樵》等剧目,深受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的喜爱。

2008年,花鼓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过小年,每年的腊月二十四,举家休息聚餐,称“小孩子过年”。

家家筹备年货,作豆腐,杀年猪,送年节,备点心,炒旱茶,写春联,扎灯笼,忙得不亦乐乎。

3、年三十夜,长沙农村家家会在火炉中燃着一个枫树蔸,叫“年财佬”。

男女老幼围炉共话,长辈给小孩压岁钱,全家品吃猪脚炖萝卜,欢坐待旦,叫“守岁”。

所谓“有钱无钱,萝卜过年”。

4、大年初一民间的讲究、禁忌颇多。

有的于除夕在大门合缝处贴红纸“财”宇,在当眼处贴“开门大吉”、“对我生财”之类的吉利语,开门时高声诵之,叫开门见喜、开门见财。

出天行时,观风向天色,卜来年收成。

5、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又名灯节。

长沙灯市,多篾扎纸糊各式灯笼,或悬之庭户,或列之街衢。

是日家家点烛于灶台屋角,户户煮食元宵缩,顽童则持彩灯相戏。

农家除在猪栏狗窝鸡坍暗角点烛外,还在田头地边燃火,意在除虫,祈求丰收。

参考资料:

湖南的民俗有哪些?

  湖南的民俗有:   罗汉帽 狗头帽   罗汉帽为侗族地区儿童传统的帽饰。

帽之前沿有两层银饰,上层为小型18被罗汉银像,沿帽沿排成一横排,下一排列为18朵小型梅花,取“十八罗汉护身,一切鬼神莫近”之意,两髻各佩一弯月型银饰,下面各有一银狮,仰头望月,足踏银球,帽后系有6~11条银链,长约10cm不等,末端悬吊着银铃、四方印、葫芦、仙桃、鱼和鹰爪等,孩童行走或摇头时,银铃清脆悦耳。

狗头帽,土家、苗族地区传统的儿童帽饰,帽两边有狗耳朵,帽前刻有八仙图案或“长命富贵”字样,意为孩童可得到神人护佑,易养成人。

此帽有图腾崇拜之意。

  哭嫁歌   是土家族姑娘出嫁前边哭边唱的歌,出嫁前夕,连续哭3~5个夜晚,哭嫁内容十分丰富,有告别姐妹的,有敬爱父母的,有留恋乡土的等等。

  四月八   为土家族又一大节。

过节那天,家家作谷米,杀生猪,掺入糯米混合,然后祭祖先,之后与其他人一起吃。

把亲朋好友邀请过来,十分隆重。

  苗歌剧   行于花垣县及湘西苗族地区,是新兴的剧种。

它是由苗语、苗剧、苗戏发展而来的。

苗剧是以古歌的“高腔”“平腔”及“苗老师”(巫师)音乐为主要唱腔,在运用上按人物分腔,或以情绪分睦,或一腔多用。

演出以清唱为主。

器乐伴奏,主要靠苗家常用的木叶、笛子、唢呐。

音乐单调而自然,平淡而亲切。

演员表演不分行当,道白用生活古语和古语快板,并从苗族舞蹈、武术以及现实生活中提炼了一套表演程式。

苗歌剧是湖南戏剧舞台上的一朵新花。

  上刀梯   上刀梯是苗族人民的传统风俗,每当赶年场或重大节日如“四月八”、“赶秋节”等,都有勇士表演上刀梯。

刀梯器材是一根高10m以上的木杆,杆上凿开36节孔眼,安插上36把钢刀,钢刀长45cm,刀背厚0.5~1cm,刀刃锋利。

刀口向上,装成刀梯,安装时加间固紧,以防摇动。

33cm一梯,共36梯。

桩杆四周拉线固紧,刀梯上端缠系多种颜色的彩布小旗,象征着希望和胜利。

上刀梯者,必有胆识、技巧和武功,从第一级往上爬,刀子一把比一把锋利,爬至梯顶,头发往刀上一搁,即断成两截。

登梯者还要在刀梯上表演倒挂金钩、大鹏展翅、观音坐莲、古树盘根等节目,施展全身本领。

上刀梯是惊心动魄的表演,是英雄所为,是一种奋争,一种自我牺牲,是苗族人民过去生活的显现。

刀梯上有血、有汗,也有美和甜。

转贴于:导游资格考试_考试大

湖南省有什么习俗

1、年节,从农历腊月廿四起,部分地区和土家族自腊月廿三起,至腊月三十日,是湖 南各地非常重视的传统节日。

2、春节,旧俗一般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止。

新正初一鸡鸣即起,庭前燃放爆竹。

3、在清明节,湖南民间仍沿袭着祭祖扫墓,上坟挂纸的习俗。

因清明节前后春暖花开, 各地踏青之风盛行,民间还有在这一天放风筝的。

4、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湖南各地有龙舟竞渡之俗,以纪念屈原自沉,尤以汨罗为盛。

5、六月六,又称半年节,湖南各地将此日作为尝新节。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