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日的风俗和来历,国庆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来源 用户推荐 日期:2024-03-10国庆节日的风俗和来历目录
国庆节的来历和风俗
国庆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国庆节的来历和风俗?
国庆节是中国的国家公共节日之一,每年的10月1日庆祝。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人民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
。
国庆节的风俗。
。
1. 升国旗仪式:在国庆节这天,各地会举行升国旗仪式,庄严肃穆地升起五星红旗,寓意着国家的崛起和繁荣。
。
2. 游园活动:国庆节期间,各地会举行各种形式的游园活动,如赏花、观赏表演、品尝美食等。
。
3. 人民大会堂庆典演出:每年国庆节期间,人民大会堂都会举行庆典演出,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表演。
。
4. 看阅兵式:每年国庆节期间,中国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展示国家的军事实力和民族自信。
。
国庆节的来历。
。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这一天被定为国庆节。在这一天,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国欢腾,人民群众纷纷走上街头,庆祝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
。
自此,每年的10月1日成为了中国的国庆节。这个节日象征着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精神,也代表了中国的和平与繁荣。在这个节日里,中国人民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国家的祝福。"。
国庆节的来历和风俗
一、国庆节来历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
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
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
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节。
1949年10月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
许广平委员发言:“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
”
林伯渠委员也发言附议,要求讨论决定。
当天会议通过《请政府明定十月一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以代替十月十日的旧国庆日》的建议案,送请中央人民政府采择施行。
二、国庆节习俗
(一)张灯结彩
我国每逢国庆佳节,各企事业单位都会挂起灯笼或横幅,用“欢度国庆”等标语来庆祝国庆;广场上则摆放着标语字样的盆景和气球,用欢乐的气氛来迎接国庆。
(二)国庆长假
每年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我国于1999年修订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国庆节与相邻的周六、日组合为7天的国庆长假,被称之为“国庆黄金周”,用放假的形势,让老百姓共同感受国庆的欢乐。
(三)高速公路免费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私家车已日益普及,人们通常会利用国庆7天长假来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因此,国家自2012年起,国庆期间的高速公路向私家车免费通行。
2012年国庆节假期免费通行时间为9月30日00∶00至10月7日24∶00。
国庆节是每个国家的重要节日,但名称有所不同:
国庆节是每个国家的重要节日,但名称有所不同。
许多国家叫“国庆节”或“国庆日”,还有一些国家叫“独立日”或“独立节”,也有的叫“共和日”、“共和国日”、“革命日”、“解放日”、“国家复兴节”、“宪法日”等。
还有直接以国名加上“日”的,如“澳大利亚日”、“巴基斯坦日”,有的则以国王的生日或登基日为国庆日,如遇国王更替,国庆的具体日期也随之更换。
每逢国庆日,各国都要举行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以加强本国人民的爱国意识,增强国家的凝聚力。
各国之间也都要相互表示祝贺。
逢五逢十的国庆日,有的还要扩大庆祝规模。
为庆祝国庆日,各国政府通常要举行一次国庆招待会,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外交部长出面主持,邀请驻在当地的各国使节和其他重要外宾参加。
但也有的国家不举行招待会,如美国、英国均不举行招待会。
以上内容参考
国庆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1949年10月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
许广平委员代替马叙伦发言,希望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决议指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自1950年起,即以每年的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国庆节习俗有:张灯结彩、国庆长假、高速公路免费、阅兵仪式等风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又称“十一”、“国庆节”、“国庆日”、“中国国庆节”、“国庆黄金周”。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即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1949年10月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
许广平委员发言:“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
”林伯渠委员也发言附议,要求讨论决定。
当天会议通过《请政府明定十月一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以代替十月十日的旧国庆日》的建议案,送请中央人民政府采择施行。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决议指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自1950年起,即以每年的10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这就是把“10月1日”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日”,即“国庆日”的来历。
从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成为了中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
国庆节习俗有:
1、张灯结彩
我国每逢国庆佳节,各企事业单位都会挂起灯笼或横幅,用欢度国庆等标语来庆祝国庆;广场上则摆放着标语字样的盆景和氢气球,用欢乐的气氛来迎接国庆。
2、国庆长假
每年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我国于1999年修订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国庆节与相邻的周六、日组合为7天的国庆长假,被称之为国庆黄金周,用放假的形势,让老百姓共同感受国庆的欢乐。
3、高速公路免费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私家车已日益普及,人们通常会利用国庆7天长假来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因此,国家自2012年起,国庆期间的高速公路向私家车免费通行。
2013年国庆节假期免费通行时间为10月1日00∶00至10月7日24∶00。
5、阅兵仪式
每逢五、十周年会有不同规模的庆典和阅兵。
目前最受关注的习俗:天安门升国旗仪式以及阅兵式
天安门升旗仪式:升旗仪式是每一天都会完成的,但在国庆节这一天会分外受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杨扬升起是令国人振奋的,在标志着国家正式独立复兴的特殊日子里看着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已经成为一种国人的习俗。
国庆节的来历和风俗?
国庆节是由一个国家制定的用来纪念国家本身的法定假日。
它们通常是这个国家的独立、宪法的签署、元首诞辰或其他有重大纪念意义的周年纪念日;也有些是这个国家守护神的圣人节。
中文名
国庆节
外文名
National Day
节日时间
公历10月1日(中国)
节日意义
纪念国家本身
节日象征
国家独立
中国法定节假日
节日来历节日意义节日活动风俗习惯庆祝活动世界各国国庆日
演变历史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
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等。
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
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节。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接受全国政协的建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决定每年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庆的庆祝形式曾几经变化。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1959年),每年的国庆都举行大型庆典活动,同时举行阅兵。
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国庆制度。
此后,自1960年至1970年,每年的国庆均在天安门前举行盛大的集会和群众游行活动,但未举行阅兵。
1971年至1983年,每年的10月1日,北京都以大型的游园联欢活动等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进行群众游行。
1984年,国庆35周年,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
在此后的十几年间,均采用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再举行国庆阅兵式和群众庆祝游行。
1999年10月1日,国庆50周年,举行了盛大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0世纪举行的最后一次盛大国庆庆典。
共34张
天安门广场历年国庆主题花坛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庆庆典上共进行过15次阅兵。
分别是1949年至1959年间的11次和1984年国庆35周年、1999年国庆50周年、2009年国庆60周年、2019年国庆70周年的四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