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在吃上的风俗,回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参考 知识库 日期2024-03-10 11:13:41回族的在吃上的风俗目录
回族的风俗有哪些
回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回族在饮食方面有着自己的特色和风俗,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1. 禁食猪肉:由于回族信奉伊斯兰教,因此禁食猪肉,认为猪是不洁的动物,不宜食用。
。
2. 消费羊肉:回族喜欢食用羊肉,认为羊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特别是在重要节日和婚礼等场合,一般都会准备羊肉作为主食。
。
3. 崇尚清淡:回族饮食偏向清淡,不喜欢过于油腻的食物,偏好清炖、清蒸等健康的烹饪方式。
。
4. 重视茶文化:回族人喜欢喝茶,认为茶具有清热解毒、提神醒脑的作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饮用茶水,并注重茶道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
5. 尊重客人:回族人对待客人非常注重,一般会准备丰盛的饭菜款待客人,并以热情好客的态度款待客人,体现了回族人的传统美德。"。
回族的风俗有哪些
回族的风俗很多,根据饮食、生育、节日、禁忌、住行五个方面去介绍他们的特色。
1、饮食
回族以面食为主,食牛、羊、鸡肉。
日常主食有面条、面片、拉面、蒸馍、锅盔、烙饼、米饭等。
逢年过节有油香(油炸的各种食品)、糖包、肉包、饺子等。
门源回族妇女,还擅长擀青稞面长面。
尤其青稞面“搓鱼”,每根又细又长又滑溜,加上葱花、辣酱、油盐等佐料或羊肉臊子,味美可口,是待客的上品。
2、生育
婴儿出生7天后,由助产婆给婴儿洗浴换新衣。
请阿訇或长辈给婴儿起经名,亲邻“看满月”。
婴儿满30天后,去外婆家出月。
满100天后,有“过百岁”等习惯。
3、节日
回族有开斋节、宰牲节和圣纪。
开斋节又称“尔德节”,节前一月,每家成年人都封斋,日进两餐。
宰牲节即“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为“古尔邦节”。
圣纪,伊斯兰教历3月12日是穆罕默德诞生和逝世之日,穆斯林教徒该日集会诵经、赞圣,讲述穆罕默德事迹,并聚餐以示纪念。
4、禁忌
回族忌食不反刍动物之肉及猛禽兽肉,不食动物的血和自死牲畜之肉。
宰牲要请阿訇或懂教规的人。
倒茶、倒水不能用反手。
吃馍要掰开后吃。
禁抽烟、喝酒。
忌讳在吃饭时脱帽和在清真寺、坟园、河边大小便。
禁止求签问卦。
忌讳男子留长发、八字胡、长指甲。
5、住行
回族以自然村聚居,每户有庄廓小院。
1949年前,一般平民住土木平房,一些富户住高墙大院、全木结构平房或楼房。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收入的增加,砖木结构的瓦房屡见不鲜。
室内多挂阿拉伯图片及回历图。
不贴人像、动物画。
家家设有沐浴用的吊桶和汤瓶,常备热水净手净足。
回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1. 饮食习俗
回族人民偏爱面食,并在面食行业中展现出独特的经营才能。
他们的肉食主要包括牛肉、羊肉等反刍类偶蹄动物以及鸡肉,而且牛羊的屠宰加工是普遍的行业。
回族经营的清真食品店铺或摊位,常在广告和招牌上使用汤瓶壶的图案,作为清真认证的标志。
汤瓶壶源自阿拉伯国家。
回族人民喜欢饮用绿茶。
2. 清洁卫生
回族人民有着热爱清洁的习惯。
男性在剃须时通常会保留上唇的胡须,以示干净和方便。
在进行宗教活动之前,他们必须进行沐浴,分为大净和小净,使用不回流的水进行洗浴。
男孩在幼年时期通常会接受割礼(割包皮),以保持卫生。
3. 语言文化
回族通常使用汉语和汉文。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仍然保留了许多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词汇,例如“多斯蒂”(朋友)、“赛瓦布”(施舍)、“阿訇”(教长)、“都瓦”(祈福语)等。
虔诚的穆斯林在见面时会互致“色俩目”,互祝平安。
宗教人员在做礼拜时通常使用阿拉伯语念经。
4. 婚姻习俗
回族通常在本民族内部通婚,并实行一夫一妻制。
传统的回族婚礼由双方家长代表和阿訇主持。
新郎新娘出席仪式,阿訇诵读经文,抛洒喜果。
双方用语言明确表示同意结婚,证婚人作证,阿訇用阿拉伯文书写一份包含宗教内容的婚约。
男方给予新娘聘金,金额不等,仪式结束后结束。
5. 服饰习惯
常去清真寺做礼拜或参加节日会礼的回族男性通常戴黑白色的礼拜帽;女性则戴黑白色的头巾,不佩戴耳饰。
6. 殡葬习俗
回族实行土葬,深埋不使用棺木,葬礼简单,不超过三天,不讲究风水。
墓地通常选择在地势较高、土层坚实的地方。
各地有回族公墓。
临终者会被放置在北向南方、面朝西方的姿势。
死后,将其脱去衣物,平放在专用的水溜子上,用干净的白布覆盖,子女守灵。
7. 传统节日
除了与当地汉族共度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外,回族还遵循伊斯兰教的规定,庆祝开斋节、宰牲节等节日。
开斋节在伊斯兰教历的十月一日,是回族成年人封斋一个月后庆祝斋月完成的日子。
山东省的回民非常重视这个节日,成年人在这一天会去清真寺沐浴并参加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