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福州特有的节日风俗,福州传统节日习俗

福州特有的节日风俗,福州传统节日习俗

参考 其他 时间: 2024-03-09 04:28

福州特有的节日风俗目录

福州有哪些传统节日

福州传统节日习俗

福州春节有什么习俗

福州有许多特有的节日和风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以下几种:。

1. 清明节祭祖:清明节是福州人非常重视的传统节日,每年的清明节,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祭祖,烧纸、献花和烛香,表达对祖先的尊重和思念之情。

2. 福州三月三:福州三月三是福州传统的民俗节日,也是福州最盛大的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会穿上传统的福州民族服装,举行祭祀、舞龙、舞狮、唱戏等活动,庆祝节日的到来。

3. 福州花灯节:福州花灯节是福州独有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至十八日举行。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制作各种花灯,如龙灯、狮灯、鸟灯等,点亮街头巷尾,展示福州特有的文化和艺术风格。

4. 福州春节习俗:福州春节习俗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福州年糕”和“年画”。福州年糕是福州传统的年节食品,制作精细,口感独特;年画则是福州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以其鲜艳的色彩和丰富的寓意受到人们的喜爱。

5. 福州端午节:福州端午节是福州人民传统的节日,每年五月初五日,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和鉴赏民间艺术等活动,庆祝这个传统节日的到来。"。

福州有哪些传统节日

拗九节是福建省福州十邑地区的传统民俗节日。

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武夷山柴头会、蜡烛会、妈祖节。

福州传统节日习俗

拗九节

“拗九节”来源于“目连救母”的传说。

据传,古时候有一叫目连的,其母生前悍恶,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他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均被看守的狱卒给吃掉了。

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看守狱卒见这稀饭黑乎乎的,问道:“这是什么?”目连随口答道:“这是拗垢粥。

”(福州话“九”与“垢”谐音)看守信以为真,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吃。

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

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这年也正好二十九岁,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廿九称为“后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

以后又以粥的颜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连孝顺母亲,又叫“孝九粥”。

不管是正月廿十九,还是二十九岁,都是目连的母亲落难的年月,于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认为“九”是厄难的岁月,所以,凡逢“九”岁数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儿,也要给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拗九节的习俗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

“拗九节”又称“后九节”、“孝九节”和“送穷节”。

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再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

已出嫁的女儿,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还要加上太平面、蛋、猪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

此外,凡是人的岁数逢九,如九岁、十九岁、二十九岁……(称“明九”),或是九的倍数,如十八岁、二十七岁、三十六岁……(称“暗九”),也要像过生日一样,吃一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

在福州人的传统观念中,“九”是不好过的。

福州春节有什么习俗

老福州的习俗,农历十二月廿四是祭灶的日子。

祭完灶,过年的气氛就更浓了,孩子们开始眨着眼巴望着过年。

祭灶日子的确定得看大小年,如果是大年(即除夕是农历三十),则祭灶日是农历十二月廿四。

如果是小年(即除夕是农历廿九),则祭灶日是农历十二月廿三。

祭灶时得烧香点牛油烛,而贡品主要有甘蔗、花生、荸荠、红枣、灶糖灶饼等,等祭完灶公灶婆,大家就可以分享贡品了。

另一种说法是,大年廿三祭荤灶,是官宦人家办的,但忌供羊肉和牛肉,一般是猪头、鸡鸭鱼等;大年廿四办素席,是穷人家办的;渔民则是大年廿五祭灶。

对理发店、裁缝店、澡堂的店员、学徒或跑堂的来说,过年的气氛早从农历十二月十六就开始了。

这一天,东家必定会给他们准备一顿丰盛的食品,饱餐之后,第二天他们就开始大忙了,因为大人小孩都得理发、洗澡、做新衣服准备过年了。

这些店铺一般忙到正月初,有的甚至忙得不分日夜。

十六这一天对于木工、泥水工来说,则是既喜且忧的日子,因为这一顿饭是“做末牙(祭)”,东家给你一年的工钱,也将决定你还能不能继续做下去。

对于各家各户的女人来说,从冬至吃过汤圆直到大年三十,她们还得擦洗门窗桌椅,从上到下由里到外打扫庭院楼阁。

大年三十晚上是一定要有年糕的,因为它寓含着“年年高升”的意思。

年糕以糯米红糖做的红年糕为主,因为红色代表吉利。

红年糕点缀着每户人家的餐桌,一直到正月结束。

当然白年糕也有,一般是家道好的人家做的,年糕里头糅进了花生、红枣等,再敷上豆腐皮。

在福州,正月里也有很多规矩。

如正月初一,早上起来开门放鞭炮后,一般不出门拜年,怕触了霉头使得这一年都不吉利。

小孩就在街上玩,大人则去左邻右舍喝酒。

这一天也不煮饭,三餐以年糕为主,或者是大年三十晚上做好的饭菜,热了吃,表示吃的是前一年剩余的,取“年年有余”的意思。

初一晚上,各家各户一般早早地上床,要与小鸟儿比赛谁睡得早,——一年当中难得有这么个清闲的日子。

正月初二,就可以访友拜年回娘家了,直到初四“开假”。

出外谋生做工的,一般就在初四“走路”(或“上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