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蒙古风俗习惯图片,蒙古人民的民俗?

蒙古风俗习惯图片,蒙古人民的民俗?

发布 2024-03-08 02:47:47 参考 网络

蒙古风俗习惯图片目录

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民族风俗?

蒙古人民的民俗?

外蒙古的节日习俗

很抱歉,作为AI语言模型,我无法为您提供图片。但您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内容,了解蒙古的风俗习惯。"

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民族风俗?

1、礼仪风俗蒙古民族对来客,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一见面总是热情问候:“他赛音百努。

”(安好),随后主人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请客人进蒙古包,全家老少围着客人坐下,问长问短,好似自家。

2、献哈达哈达是藏语音译。

常在迎送、馈赠、敬神、拜年以及喜庆时使用,以表示敬意祝贺。

这种礼节由来已久。

据《马柯·波罗游记》中所写,蒙古族“过年过节时都互相用金银玉石做的礼品同白色绸布一起捧献”。

3、递鼻烟壶递鼻烟壶是蒙古民族古老的习俗,在蒙古包里作客,殷勤好客的主人,常常要拿出一个精致象个瓷瓶样的小壶,敬给客人嗅,这就是装着鼻烟的鼻烟壶。

递鼻烟壶也有一定的规矩。

如果是同辈相见,要用右手递壶,互相交换,或双手略举,鞠躬互换,然后各自倒出一点鼻烟,用手指抹在鼻孔上,品闻烟味,品完再互换。

如果是长辈和晚辈相见,要微欠身,用右手递壶,下辈脆足,用两手接过,各举起闻嗅,然后再互换。

4、服饰靴子:蒙古靴子分马靴和蒙古靴两种,马靴分棉靴和单马靴。

用牛皮制成黑色,个别有紫色,挺拨,秀气,年青人多爱穿马靴。

蒙古靴(香牛皮靴)有尖稍向上翘的,靴子的邦,通常有图案,压花纹,里面有的衬皮,有的衬毡,靴身宽大,靴可套棉袜毡袜。

袍子:蒙古族男女老幼都喜爱穿长袍。

这种袍子,宽大袖长。

下端左右一般不分岔,领子较高,纽扣在右侧。

袍子的领口、袖口、边沿,常用漂亮的花边点缀,袍子的颜色,因地因人因季而异。

腰带:是穿蒙古袍子时所必备的,有的是布料,有的是绸缎,长有五米,颜色和袍子相协调。

首饰:平素牧区妇女一般不戴帽,多用红、绿等颜色的长绸子把头缠上,男子,夏季多戴鸭舌帽,冬季多戴羊皮、狐皮帽,式样是尖顶大耳或草原式斗笠帽。

蒙古族妇女的首饰,逢年过节,喜庆宴会,访亲探友时用于头上的装饰。

装饰品种类很多,材料也因贫富不同。

比较讲究的,多用玛瑙、珍珠、宝石、金银等制成。

5、居住蒙古包是一种天幕式的住所,呈圆形尖顶。

通常用羊毛毡子一层或二层覆盖。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

“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

古时称作“穹庐”“毡包”。

蒙古包分两种。

一种是牧区夏季用的,为移转式的,一种是冬营地为半固定式的。

蒙古语称移转包为“乌尔郭格尔”。

6、生产风俗马,是牧民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凡是放牧、探亲访友、出外办事都需乘马。

马的体质不但结实强健,而且极耐粗放饲养,以忍苦耐劳著称。

日行可达一百至一百五十公里。

草原牧民无论男女老幼都能骑马。

7、祭祀俗风祭祀时,敖包插上树枝,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或纸旗,旗上写经文,祭礼仪上大致有血祭、酒祭、火祭、玉祭等。

血祭:就是把自己喂养的牛、马、羊宰杀了,供奉在敖包之前。

这种祭法由来已久,现在各另地方还有。

相传游牧时代,蒙古族牧民把供自己生存的牛、马、羊等牲畜,看成是天地所赐,因此,祀天、地诸神时,就要宰杀牲畜来报答。

酒祭:就是把鲜奶、奶油,一滴一滴洒在“敖包”前,祈求平安幸福。

这种祭神的风俗,也很早就有,(蒙古秘史)中称作“酒注礼”,至今有的地方还能看到。

据说它的意思是说,神不仅要吃肉,也要饮酒喝奶子的。

火祭:就是在敖包前烧一大堆干树枝或一大堆牛、马、羊粪。

祭祀时,各户都走近火边,念着自己家的姓氏,供上祭品,把“布呼勒玛哈”整羊肉,投到火里烧,烧得越旺越好。

蒙古民族认为火最洁净,用火可以驱逐一切邪恶。

玉祭:在古代玉是昂贵的,它常常是祭神的供品,过去蒙古民族祭敖包时,也有这种礼祭,现在已经没有人用玉祭敖包了。

蒙古人民的民俗?

蒙古人民的民俗主要有献哈达,递鼻烟壶,款待行路人(不论认识与否),饮奶茶

我还知道藏族民俗:主人赠送的酥油茶一定要喝下去,不可推谢。

不要坐在靠门口的位置。

外蒙古的节日习俗

  蒙古过春节是按照蒙古喉独特的风俗习惯进行的,热闹、吉洋。

  在农历大年三十晚,全家老少部不睡觉,一起做过春节的准备工作,或剁肉、包饺子,或备好春节穿的新衣服,或筹备待客事宜,一直要忙到天亮。

  蒙古族过春节时非常讲究卫生,农历二十九之前就要把房子打扫干净,家里的所有东西都要洗干净。

  初一早晨,全家人穿上新衣服,手拿好吃的东西到外面,把新鲜的食品、鲜奶子祭献给予人民阳光雨露的太阳,然后进屋,家长或长子或儿媳给佛祖上贡品,用一只碗盛上洁白的牛奶,向神佛做新年的祈祷。

此后。

长子或儿媳用黄色的木碗盛上牛奶,首先到祖父、祖母、父母的面前跪坐,双手捧碗,以祝福等话语表示问候。

随后,大家开始相互拜年。

晚辈用右手抓住袖口伸到长辈面前,长辈们用双手手掌拍击,向儿子、儿媳表示新年问候并致祝福。

在这个过程中,家人要在一块方糖上放一枚铀线,相互作为礼物。

拜过年后。

儿女向父母献上新年的食物“德吉”(食物一碗),敬酒、献上整羊,父母给儿女糖果,这是拜年的礼仪。

大年初一,已婚子女到父母、兄长家拜年。

初二之后,街坊邻居们可以互相拜年、送礼。

年轻人都穿上漂亮的衣服,骑上快马给邻里、近亲、长辈敬献节日礼品。

互拜活动将一直持续到初五。

到初五那天,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并邀请邻居,共度佳节。

  卫拉特蒙古过春节持续到正月十五结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