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梅州看龙灯风俗,梅州人的新年习俗有哪些

梅州看龙灯风俗,梅州人的新年习俗有哪些

来源 会员推荐 发布2024-03-04 04:16

梅州看龙灯风俗目录

广东梅州有哪些风俗?

梅州人的新年习俗有哪些

“赏灯节”是什么节日

梅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中就包括了龙灯文化。在梅州,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人们都会举行盛大的龙灯表演活动。这个活动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被誉为“梅州第一大节”。

龙灯表演通常在晚上进行。表演队伍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由一群人扛着,整个龙身长达数十米。龙头是最重要的部分,通常由一位老手扛着,他用手中的棒子控制龙头的动作,让龙头张口吐舌,眼珠滴转,栩栩如生。表演队伍在夹道的人群中穿行,龙身在人群中摇曳,龙头在人群中晃动,热闹非凡,气氛热烈。

除了看龙灯表演,梅州的龙灯文化还有其他独特的风俗。比如,在龙灯表演前,人们会先举行祭祀活动,祭祀龙神,祈求龙神保佑。同时,人们还会在家中点燃香灯,祈求家庭平安,风调雨顺。此外,梅州的龙灯表演还有一项特别的传统,就是龙灯跳火。表演队伍会将龙灯放在火中烤制,使龙身表面的彩绘变得更加鲜艳,更加耀眼。

总的来说,梅州的龙灯文化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它不仅是一项民间文化艺术,更是一种风俗习惯,代表着梅州人民的文化自信和传统精神。"。

广东梅州有哪些风俗?

广东梅州的风俗:入年界、过大年、洗柚叶澡、守岁、“开墟”。

1、入年界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紧准备过年,外出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

入年界后,要教育小孩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

在入年界前后,要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打扫卫生。

要清洗厨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干干净净过年。

当然,这个时候理发,就要付“年价”了,比平时贵了不少;甚至一些服务性行业的收费,也纷纷起价。

2、过大年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过年气氛最为热烈、最为欢乐愉快的一日。

这天上午,家家户户要拜菩萨、敬神。

大年三十,各家厅堂要挂起祖宗画像,在大门口贴上鲜红春联,谷仓门上、禽畜栏前、家具床铺以及水缸边都要贴上红纸条,叫作“封岁”,也叫“上红”。

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

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

3、洗柚叶澡

早上摘回柚叶,中午过后家家户户将柚叶放入锅内水中烧开,每人都要洗柚叶热水澡,其意是把污秽、“穷气”、“衰气”洗掉,干干净净进入新的一年。

洗过柚叶澡后便换上新衣、新帽、新袜、新鞋,从头到脚焕然一新,换下的脏衣服当天要洗涤干净。

因此,洗柚叶水澡含有除旧布新之意。

这一风俗逐年淡化。

4、守岁

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

晚上要守岁,辞旧岁,迎新春,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有些地方牛栏、猪舍也要点上灯。

家长要给小孩发压岁钱,有些地方还要给老人压岁钱。

5、“开墟”

从过年开始到正月十五,各地游乐活动不断,以游龙灯、舞狮为多,有的从正月初一、二起开始活动。

龙灯和狮队来到前,会预先发贴,来后要给他们送红包、吃点心。

龙灯、狮队等除到各家各户表演外,还要到村中各庙宇和祠堂向神灵及祖先拜年。

逢到春节后的第一个墟期,各路龙灯、船灯、狮灯等都会到集上表演,叫作“开墟”。

梅州人的新年习俗有哪些

春寒料峭,却挡不住“客都”广东梅州的父老乡亲们红红火火地像打扮新嫁娘般打扮新春佳节。

  从腊月二十五开始,从乡村到城镇,家家户户大门上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与火红的对联相映成辉。

大人们开始忙碌地置办丰盛年货、杀鸡宰猪、蒸年糕,而早已放假的孩童们则喜气洋洋地满村敲锣打鼓,给平日安静的村镇染上了热闹喜庆的气氛。

  除夕是欢度新年的开始,自此便有一系列的民俗活动。

就如客家地区民谣所道:“初五又话神下天,初六又话结团圆,七不去,八不归,九九十十看打狮,十一十二龙灯出,索性半月正来归。

”新春期间,舞龙、赏灯、唱家乡大戏等异彩纷呈的乡土节目将梅州的山山水水铺上了层层喜色。

  作为舞蹈与武术相结合的舞狮是客家春节最常见的文娱节目。

进入年关,在梅州市的五华、丰顺等地,喧天的锣鼓与鲜艳的舞狮随处可闻可见,由各村农户自愿组织的舞狮队在全村各户的门前挨个翻腾跳跃,为大家驱除灾病瘟疫,并祈求新年给各家各户带来好运。

  向往乡下的淳厚“年情”和生态环境,希望趁春节的闲暇到农庄中去散心的梅州市民不在少数。

避开城市及旅游景点的喧闹,拖儿带女地回乡过年,享受山区洁净的空气和安谧的环境,吃点新鲜蔬菜,重温纯朴的乡情,体味农家淳厚的“年”情,是平日忙碌无比的白领今年过年的最佳选择。

“赏灯节”是什么节日

赏灯,按字面理解为观赏灯,中文汉语:赏灯,客家话:响丁,在广东省梅州兴宁市及周边地区,赏灯是一个节日。

赏灯每个家族有些不同,根据各自祖先留下的,同一个姓氏的家族一般都是在同一天过节,但不同姓氏的家族也会在同一天过,在兴宁一个围龙屋就代表着一个大家族。

赏灯从正月初九开始到正月十七,最多家族集中在正月十二 ,十三和十四这几天。

兴宁的响丁(花灯)习俗由元宵佳节的花灯演变而来,是我国传统农耕时代的文化遗产。

兴宁花灯起于元代,盛行于明,清,历经600多年,世代相传。

兴宁花灯寓意美好,寄托着兴宁客家人一年风调雨顺,四季平安,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及家业发达的善良愿望。

由于兴宁的客家先民初到兴宁时人口较少,客家人势单力薄,产生了多生男丁的愿望。

响丁是庆祝添丁。

同村同姓在老祖屋迎新花灯(丁)、升花灯(丁)的活动。

[3]

如果上一年家族中有一个家庭生了男孩,那这个家族可就热闹了。

响丁当天生了男孩的这个家庭,就会请来自已亲朋好友前来祝贺。

亲朋好友会送上烟花鞭竹,送上的烟花鞭竹越大越好,越多越好。

这代表了这个家庭的财富象征,等到天黑以后,整个家族的人会齐齐移步回到老家(围龙屋)进行庆贺,大放烟火爆竹,人声鼎沸,喜气洋洋。

响丁当天也有当地人将其称为是男孩节,因为赏灯诞生的原因,更多像是为男孩设计的。

而在家族的庆祝宴席上,在过去女性是不可上座的,只有男性的族人方可入座。

不过近年来由于计划生育和传统观念的改变原因,有些人只生一胎,有些比较有钱的人家生了女孩也照样响丁。

客家传统思想在这方面已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不管生男生女,大多数族人都会愿意为其庆贺。

响丁这天兴宁人们对舞狮的不太受欢迎,因为狮子代表了女孩,大家都想多生男孩,所以赏灯这天舞狮的一般都很少,即使围龙屋下来了舞狮,红包也很少,少得可怜。

响丁当天有些地方会请“花灯”,接花灯特别热闹,接花灯时必定有男童在前面领路,人们抬着用纸做的花灯,从后门走出 围龙屋,然后在周围方圆10公里以内绕一大圈后,在从正门回到围龙屋,一路上,一直会有2条龙灯跟着, 一边放鞭爆,连续不停在放,一直放到回到围龙屋,把花灯挂起来为止。

满意请采纳谢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