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敢水族乡水族节日风俗,水族的民风民俗
2024-03-04 04:26:30 参考 网络转载古敢水族乡水族节日风俗目录
水族的民风民俗是什么?
水族的民风民俗
水族端节的民间风俗
。
1. 水族年(芦笙年):水族年是水族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日庆祝。在这一天,人们会穿上传统的水族服装,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芦笙舞、龙船比赛、龙灯舞等。
。
2. 清明节:清明节是水族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农历清明节前后庆祝。在这一天,人们会祭祖、扫墓、烧纸钱等,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缅怀之情。
。
3. 芦笙节:芦笙是水族传统乐器之一,芦笙节是水族民族的另一个重要节日,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庆祝。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芦笙比赛、芦笙舞、龙船比赛等活动,以展示水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
4. 婚俗:水族婚俗独特,通常分为三个阶段:订婚、过门和婚礼。在订婚阶段,男方会送给女方一些礼物,如糯米酒、猪肉等,以示诚意。在过门阶段,男方会请几个亲戚朋友帮忙搬嫁妆,女方则会安排一些仪式,如献茶、敬酒等。在婚礼当天,双方会穿上传统的水族服装,进行盛大的婚礼仪式。
。
5. 赛龙舟:龙舟是水族民族传统的赛艇项目之一,经常在节日或庆典中举行。赛龙舟是一项团体运动,需要队员们配合默契才能获胜,同时也是一项传承水族文化的重要活动。"。
水族的民风民俗是什么?
(1)饮酒风俗
水族人民素以肝胆酒招待客人,表示肝胆相照,苦乐与共。
他们在杀猪时,一般都把猪胆留了下来。
当客人入席,酒过三巡,主人便取出猪胆,剪开管口把胆汁注入酒壶,给在座的人各斟一杯,由客人先喝,然后才轮到主人。
喝酒高潮时,往往要喝交杯酒,即宾主联臂举杯,同时将对方递来的酒饮下,表示心诚。
(2)婚俗礼仪
水族婚俗留有较浓的传统色彩,讲究明媒正娶。
婚前,男女青年可以利用节日及赶集时的对歌活动交游相恋。
即使自由恋爱定的情,也得明媒正娶,否则不合礼俗,要受歧视。
青年男女相爱后,先托人告诉双方家长。
若家长表示愿意,男方才请媒人去女方家送礼定亲,并择定吉日,派人抬着猪仔去女家“吃小酒”。
正式迎亲时,再抬大猪到女家“吃大酒”。
酒宴上要唱敬酒歌,女主人每唱一首歌,客人就得干一杯酒,以喝醉来表现主人的盛情。
水族的民风民俗
水族:在水历每年4月(农历12月) 的第1个丑日过年,水语称苏念喜。
节日这天男女老少打扮一新,欢歌笑语,还给孩子煮红鸡蛋,蒸红糯米饭吃,祝孩子健康成长,人们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节日气氛中。
水族以大米为主食,喜爱糯食,此外,水族还种植一些小麦、包谷、小米、红稗、红薯及饭豆等杂粮作辅助粮。
水族农民不善种菜,因而蔬菜品种比较单调,青菜、广菜及大叶韭菜是最常见的蔬菜。
水族比较重视养殖业和渔业,因此,各种牲畜禽及水产品为水族生活提供了必需的肉类食物。
水族酸汤极有特色,有辣酸(辣椒制成)、毛辣酸(西红柿制成)、鱼酸(鱼虾制成)、臭酸(猪、牛骨熬制而成)等多种。
其中以辣酸为最常用。
辣酸用新鲜红辣椒加工制成。
其制作方法是:将新鲜红辣椒淘洗干净,加水用磨子磨成浆,加入大量甜酒(或糯米稀饭),放入泡菜坛中密封,经发酵,即成美味酸汤。
食用时,把白菜、青菜、嫩竹笋、大叶韭菜、广菜等各种蔬菜煮熟,舀适当酸放入,煮开即可。
以糊辣椒面、盐巴并舀一点菜汤调成蘸水,吃菜时要就着蘸水吃,其味鲜美,极为开胃。
极少有炒菜,一年四季都吃“火锅”,一大锅酸汤加蘸水几乎就是每日不变的菜肴。
即使偶有豆腐、肉或鱼,也习惯加入菜中,煮成一锅沾蘸水吃。
水族喜爱喝酒,家家都会烤制米酒。
逢年节、庆典或亲朋来访,都离不开以酒待客。
水族好客有着悠久传统,轮流过端就是热情好客的文化表露。
【服饰】
水族男子穿大襟无领蓝布衫,戴瓜皮小帽,老年人着长衫,头缠里布包头,脚裹绑腿。
妇女穿青黑蓝色圆领立襟宽袖短衣,下着长裤,结布围腰,穿绣青布鞋。
水族男装从20世纪40年代起就与周围汉装无大差别,倒是妇女服饰至今仍保留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水族妇女织的“水家布”(即九阡青布)纱质精细均匀,所染青、蓝、绿色皆深透耐洗,早在百年前就闻名远近。
水族独创的豆浆画印染工艺技术,相传已有700多年历史,其印染品更是深受群众喜爱。
水族女服多以水家布缝制,无领大襟半长衫或长衫。
长衫过膝,一般不绣花边。
而节日和婚嫁盛装与平时截然不同。
婚礼服上装的肩部一圈及袖口,裤子膝弯处皆镶有刺绣花带,包头巾上也有色彩缤纷的图案。
头戴银冠,颈戴银项圈。
腕戴银手镯,胸佩银雅领,耳垂银耳环,脚穿绣花鞋。
新娘子往往被打扮得花枝招展,风采翩翩。
此外妇女刺绣的背带更有艺术性。
说是“带”,实际上是一块刺绣华丽的“T”形“帘子”,上端两边有带,“帘子”的大小可包住幼儿。
它是将白色马尾缠绕上白丝线,再加上其它色彩丝线,先把各种图案分别刺绣好,最后将绣好的图案拼镶到背带布料上做成的。
背带美观实用,是母亲给出嫁的女儿最好的礼品。
水族妇女在婚前喜用浅蓝、绿色或灰布做成便服长衫,上衣多以绸缎为衣料。
衣身衣袖都比过去收缩,显得贴身利索有曲线美。
胸佩绣花长围裙,头包青白布长条巾,素雅文静。
已婚妇女的袖口、环肩、裤脚口,都镶一道蓝杆花边做装饰。
长发梳成一把盘于头顶,从右侧插梳子固定。
有的妇女在头巾外又横扎白巾,有的直接用花格方头巾包头,传统而不失时髦。
【婚俗礼仪】
水族婚俗留有较浓的传统色彩,讲究明媒正娶。
婚前,男女青年可以利用节日及赶集时的对歌活动交游相恋。
即使自由恋爱定的情,也得明媒正娶,否则不合礼俗,要受歧视。
青年男女相爱后,先托人告诉双方家长。
若家长表示愿意,男方才请媒人去女方家送礼定亲,并择定吉日,派人抬着猪仔去女家“吃小酒”。
正式迎亲时,再抬大猪到女家“吃大酒”。
酒宴上要唱敬酒歌,女主人每唱一首歌,客人就得干一杯酒,以喝醉来表现主人的盛情。
接亲与送亲,男女双方的家人不参加,除少数地方由新娘的兄弟背新娘送至夫家外,多数是盛装的新娘打一把故意撕开一条缝的红伞步行在前,接亲的伴郎、伴娘及抬着嫁妆的长队紧随其后。
一般是于中午出娘家门,傍晚六七点钟进夫家门,吉时不到不得进门。
新郎家的亲人在新娘进门前外出回避,新娘进屋后才能回家。
新婚之夜,伴娘与新娘同宿,第二天新娘即回门去娘家住。
婚期之后,新郎再去请新娘回来,开始夫妻生活。
有些新娘第一次回门就长达一两个月时间,谓之“坐家”,实际上是“不落夫家”婚俗的残存余音。
新娘出嫁的路上,最忌讳打雷变天,因此婚期在秋冬举行。
水族姑娘出嫁后要完成的第一件事是挑水。
水族端节的民间风俗
水族有自已的历法,每农历九月初一为岁首、八月为岁尾。
他们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和节日,端节——世界上最长的节日。
相当于汉族同胞的春节。
每逢农历8月的第一个“亥”日开始至10月的“亥”日结束,从头至尾长达49天,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长的节日。
临近端节,水乡山寨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到大年除节夕,家家户户打扫卫生,浆洗衣被,杀猪宰鸭,磨豆腐,开塘捉鱼等,一片繁忙,好不热闹。
除夕之夜,各家各户除了忌荤吃素,还要进行庄重神秘的祭祖仪式。
第二天午餐过后,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的盛装邀约亲朋好友爬端坡,观看端坡赛马和玩龙舞狮,一时间,端坡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跑马之前要举行一个简便的祭典,由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者主祭。
祭典完毕,宣布赛马活动开始。
此时,马道两侧挤满了观看的人群,百十匹快马一跃而出,呐喊助威声不绝于耳。
赛马结束后,应邀亲朋好友回家用水族人民特有佳肴鱼包韭菜招待客人,这天晚上,各家饮酒通宵达旦,村村起舞,处处铜鼓声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