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风俗是什么意思,谁知道蒙古族的蒙古族的民风民俗?
2024-03-04 05:05 参考 其他蒙古族风俗是什么意思目录
蒙古国的风俗是什么?
谁知道蒙古族的蒙古族的民风民俗?
蒙古族的习俗(四个)
蒙古族风俗是指蒙古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遵循和传承的习惯、礼仪、风尚、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风俗包括穿着、饮食、居住、婚嫁、葬礼等方面的习惯和传统。蒙古族风俗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文化底蕴。"蒙古国的风俗是什么?
服饰
蒙古袍是蒙古民族传统服饰,男女均穿。
有皮袍、棉袍、布(绸、缎)袍。
女式袍子因地域和部族的不同而异,一般均以缎料为主,袍子上扎的腰带以整幅绸子为之;男子腰带喜用金黄色和橙黄色,女子爱扎紫和绿等颜色的带子。
男子袍多用棉布料,也有用缎料。
男子戴的帽子分冬夏两种,冬季戴皮帽、风雪帽,夏帽为尖顶圆帽和毡帽,妇女戴凉圈帽。
帽子一般以兽皮作里,绸、缎、布料做外套。
蒙古靴子为高统靴,有革制、毡制和布制的,上有传统花纹。
男子通常腰佩蒙古刀、火镰和鼻烟壶,妇女则喜用头饰。
在现代,蒙古牧区人仍多着蒙古袍,而城市居民则多穿现代服装,在庆典和重要节日时才着蒙古袍。
蒙古包
蒙古牧民至今仍保持着游牧生活方式,无定居房屋,靠蒙古包栖身。
蒙古包主要有三大构件:可折叠的网状围壁条木、搭起伞状圆顶的椽木、覆盖圆壁和顶棚的白色厚毡。
蒙古包顶有圆形天窗,可以用来通风、采光、排烟。
毡包有大有小,其共同点是适合草原上的气候条件和生活环境。
进入蒙古包后,主人会请客人坐至蒙古包中最尊贵的位置(后半部的座位),男宾应从左手方绕过摆放在蒙古包正中央炉子走向座位。
主人用茶、点心、奶制品等款待客人。
当主人敬酒时,如客人一饮而尽,主人会认为是对自己的尊敬和诚意。
哈达
蒙古哈达为丝制,长度不一,有蓝、白、黄、绿、红等五种颜色,其中以蓝色为尊。
敬献哈达时,哈达的叠口应对着接受者。
晚辈向长辈敬献哈达时,应双手献上哈达,同时致祝词,接受者双手接过哈达,并自行将其搭在颈上;长辈向晚辈赠送哈达时,可直接将哈达搭在晚辈颈上。
有时向贵宾敬酒时,将酒碗置于哈达上,用右手献给客人,客人只取杯饮酒而不必接哈达。
敖包
蒙语“敖包”意即石堆,通常在行人经过较多的大路旁,是蒙古草原上常见的供人祈祷、祭祀的场所,祭敖包是蒙古民间最普遍的一种祭祀活动。
人们常常到敖包祈祷、还愿,病愈的人则在敖包上留一件病时旧物,表明是神压服了病魔。
有的敖包兼有路标或界标的作用。
路过敖包的人一般均下马下车,按顺时针方向绕着敖包走三圈,并在上面添加石块,同时祈祷许愿。
日积月累,有的敖包可高达数米,底基周围可达十余米。
专门的大型祭祀活动一般在农历五月十三。
我国的蒙族同胞也有相同的祭敖包习惯。
生活方面
蒙古人喜欢马,故不喜欢吃马肉;送礼物时忌送帽子,因为帽子的口朝下,送人会损坏别人运气;穿蒙古袍时,忌捋袖子,因为这样会使人理解为要打架;在进入蒙古包时不能踩门槛;在接递物品时,以双手接递为敬,也可用右手,但不能只用左手接递。
此外,关于自然现象、人的行为道德等方面也有许多禁忌。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禁忌已渐渐消失。
禁忌
自然方便:蒙古人忌往火里扔脏东西,不能从火上跨越,不能在火旁放刀斧等锐器;由于自古以来随水草而居,蒙古人特别崇敬水,认为在河里不能洗澡、洗脏东西,更不能倒垃圾、大小便。
谁知道蒙古族的蒙古族的民风民俗?
蒙古族习俗: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问好;平辈、熟人相见,一般问:“赛拜努”(你好),若是遇见长者或初次见面的人,则要问:“他赛拜努”(您好)。
款待行路人(不论认识与否),是蒙古族的传统美德,但到蒙古族人家里做客必须敬重主人。
进入蒙古包后,要盘腿围着炉灶坐在地毡上,但炉西面是主人的居处,主人不上坐时不得随便坐。
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礼貌;主人请吃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绝,否则会伤主人的心。
如不便多吃,吃一点也行。
献哈达也是蒙古族的一项高贵礼节。
献哈达时,献者躬身双手托着递给对方,受者亦应躬身双手接过或躬身让献者将哈达挂在脖子上,并表示谢意。
蒙古族的习俗(四个)
生活习俗:1喝奶茶和马奶酒,2那达慕大会摔跤,3祭敖包,4蒙古族盖新房,新房上盖那天,村里邻舍、三亲六故全来帮忙并送“粘豆包”或小米面豆包,以示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