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东南娶老婆风俗,黔东南有什么风俗
发布2024-03-02 13:19 来源 会员推荐贵州黔东南娶老婆风俗目录
黔东南州的苗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呀?
黔东南有什么风俗
。
1. 红头绳:在婚礼前,新郎会用红色的绳子将自己的头和新娘的头用一起,象征两人将来的生活紧密相连。
。
2. 马帮迎亲:在婚礼当天,新郎会带着自己的家人和亲友,骑着骡马或驴子来迎接新娘。这一传统源于当地交通不便,需要用马帮运送物品和人员的历史。
。
3. 红色嫁妆:在贵州黔东南地区,新娘的嫁妆通常以红色为主色调,象征着喜庆和吉祥。嫁妆包括衣服、首饰、被褥、锅碗瓢盆等物品,数量多少取决于新郎家庭的财力和地位。
。
4. 火把接新娘:在夜晚,新娘会被新郎家人和亲友用火把接到新郎家中,象征着新娘带来的光明和温暖。
。
5. 大拜天地:在婚礼仪式中,新郎和新娘会先向天地神明行大拜,表示对天地的敬畏和感恩。
。
以上是贵州黔东南地区的一些娶老婆风俗,它们体现了当地人民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黔东南州的苗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呀?
1、婚姻风俗
苗族的婚姻严禁同宗族者婚配,通常是异姓通婚,同姓不同宗有的也可通婚。
婚姻缔结的主要形式是自主婚姻,过去也有父母包办的,但婚前青年男女都有比较自由的恋爱活动,多在节日或农闲时举行,在村寨附近有固定的地点,由本寨姑娘与外寨男青年在此对歌,双方有意后则互赠礼品作为定情的信物。
这种传统的青年男女之间的社交活动,在黔东南称为“游方”(又称“摇马郎”)。
2、饮食风俗
黔东南的苗族,主食为大米,也有玉米、红薯、小米等杂粮副食种类很多,肉类有自家养的家畜、家禽和鱼类,蔬菜有豆类、菜类、瓜类,此外还采集野菜和从事渔猎等以补充。
酸辣二味是苗族生活中不可缺少之物。
3、文艺风俗
黔东南施洞口一带的“飞歌”(确切的意译应是“高歌”,即“高声唱歌”。
)常为二人或四人的齐唱,高亢嘹亮 ,豪迈奔放,曲调明快,有强烈的感染力。
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银饰等民间工艺瑰丽多彩。
用蜡刀蘸蜡在白布上画好图案花纹后,浸入染缸染色,然后用水煮沸,脱去黄蜡现出蓝底白纹图案的蜡染工艺,已有上千年左右的历史,在苗族民间流传甚广。
扩展资料
黔东南苗族的节日风俗:
黔东南部分地区和广西融水县盛行过“苗年”,在农历九、十、十一月的卯(兔)日或丑(牛)日举行,要准备丰盛的食品,还要供祭祖先,接着休息5至10天,并举行各种盛大的娱乐活动,有踩鼓、跳芦笙、赛马、斗牛、斗鸟、“游方”等活动。
“跳花节”是苗族地区一个民族情趣浓厚的传统节日,主要是苗族男女青年交友求偶和群众性社交娱乐的节日。
黔东南部分地区还有龙船节、花山节(五月初五)、吃新节(农历六七月间稻谷成熟时)、清明节、赶秋节(立秋)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
黔东南有什么风俗
我给你简单讲讲黔东南苗族的一些风俗习惯吧。
在苗家:
1.一夫一妻制。
1949年以前,苗族除了个别原妻不生育而有一夫多妻外,其余都是实行一夫一妻制。
苗族一般都不与他族通婚。
同民族不同服饰的支系也少通婚或不通婚。
苗族禁止家族内通婚。
在黔东地区,甚至凡是拜为兄弟的被视为同宗人,其子女是兄弟姐妹关系,也不能通婚。
近几十年懂得了姑舅结亲不科学,也改变了姨表、姑表结亲的旧习俗。
2.自由恋爱。
苗族越是聚居地区,越是婚姻自主,通过青年男女亲自参加“游方”社交活动来实现。
即使有父母包办,只订婚而未结婚的,也可以自由参加正常的“游方”社交活动。
黔东南男女青年的“游方”社交活动,一般在喜庆或者节日的白天进行。
届时,男青年便到不同家族的村边固定的游方场上去吹口哨,作“哦嗬”声,唱歌邀请,姑娘们听了就知道小伙子们已到,就悄悄互相邀约来与小伙子们见面,互相介绍、谈心、交流见闻,以及互相对歌。
这样反复多次,从中发现意中人,再进一步的单独谈心,建立感情。
有的地方则是每天晚间进行。
各村寨的小伙子吃完饭后,就三五成群地去不同家族的村寨“游方”。
黔西北一带的苗族社交叫做“玩花山”或者“跳月亮”、“吃平饭”。
他们每逢节日(即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五月初五等),各地的未婚男女青年便欢聚在几个村寨的一个山坡上,互相介绍、交谈、对歌等等,如一见钟情,便可倾吐爱慕之心。
云南楚雄一带的苗族,在数十年前还有“姑娘房”的习俗,即由集体专设两座公房,以便未婚男女青年在劳动之余分房休息或住宿,男房的青年和女房和青年互相对歌,借机择偶。
此外,在云南红河个别苗族地区还有“抢姑娘”的陋习,如果被抢去的姑娘不同意,可以回去;如果女方愿意,双方都回去告知父母,准备举行婚礼。
居住在湘西一带包括黔东北、鄂西和战四川东南角的苗族青年男女也必须在“会姑娘”自由恋爱的基础上才能缔结婚约。
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男女青年则通过“坐妹”(即到女方家的火塘边谈心、对歌等)。
经过多次“坐妹”,彼此感情融洽即可确立恋爱关系。
3.订婚。
苗族通过自由恋爱后,男方就可请媒人前往女方家正式求婚,一般媒人去的次数越来越好,俗称“亲以多求为贵”。
如果女方家同意就可举行订婚礼。
但具体仪式苗族各地互有差异。
在湘西一带,如女家有心许配,必须经过家族喝了“放口酒”表示赞同之后,才能正式订婚。
然后男家再择吉日向女家过礼,即送糯米粑、茶油和酒肉等。
女家还要请家族人吃喝两天三晚。
过礼后,男家又择地日娶亲。
在川黔滇交界的苗族,男方请媒人到女家订亲,往往媒人会说某家想要你家姑娘去背水喝。
如果女方同意,媒人就回来给男方家长传讯,并择定吉日,准备结婚。
如果是父母包办婚姻,则由男方父母先杀一只羊送到女方家去,女方收一半,留一半由男方家带回,表示不增加男方家的负担,并表示愿意成亲。
此后,男方家请媒人带一对鸡、一袋炒面和若干鸡蛋送到女家去,表明订婚心意,这就算完成了订婚手续;如果女方不同意,就杀一只羊送到男家去表示退礼。
男女双方商定结婚日期之后,双方家长积极准备礼物、食物和物色陪郎及陪娘各两三人。
4.结婚。
苗族婚礼一般都很隆重,届时男、女主家都宰猪杀羊招待乡亲和来宾。
一般都包括送亲、迎亲等程序。
但各地的婚礼仪式也是不一样的。
例如在川黔滇一带,苗族举行婚礼时,男家杀一头猪、一对鸡、酒数壶、鸡蛋若干和活牛一头,由新郎的陪郎送到女家去,以作接新娘的礼物。
他们在女方家住一两天,女方家也杀一头猪来接待,并留一半给男方家以作回礼;同时,新娘和陪娘就跟着新郎和陪郎一道到男家来。
途中,男方两男在前面开路,新娘和陪娘在后面,挑礼物的走在最后。
当新娘走近新郎家时,由新郎的父母出来迎接新娘和陪娘。
晚饭时,新娘和陪娘坐一桌,新郎和陪郎坐一桌,其余的人随便就坐。
夜间,男女青年唱歌,吹芦笙、口琴等;老年人也参加唱歌,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