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中秋节风俗人情大全,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有哪些?

中秋节风俗人情大全,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有哪些?

日期2024-03-01 01:49:37 来源 网络转载

中秋节风俗人情大全目录

中秋节的传统风俗是什么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有哪些?

中秋节都有哪些习俗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有着各种各样的风俗和习惯,下面是中秋节风俗人情的大全:。

1. 月饼:中秋节最重要的食品之一,是一种圆形的糕点,内馅有豆沙、莲蓉、五仁等。

2. 女儿节:中秋节前一天,有些地方会把这一天称为“女儿节”,因为女儿要回娘家过节,所以家里会准备好各种好吃的,招待女儿回家。

3. 赏月:中秋节的传统活动之一,人们会在户外或室内赏月,赏月时还会吃月饼、喝茶、聊天等。

4. 祭月:中秋节也是祭月的日子,人们会在家中或户外设立祭坛,上面供奉着月饼、糖果、水果等食品,向月亮祭拜。

5. 点灯笼:中秋节时,人们会在家门口或街道上挂灯笼,灯笼上会写上吉祥话或图案,寓意着团圆、吉祥。

6. 赏桂花:中秋节正值桂花盛开的季节,人们会在花园、公园等地方赏桂花,感受秋天的气息。

7. 吃柚子:中秋节时,人们会吃柚子,因为柚子与“遇”谐音,寓意着“好事连连”。

8. 玩花灯:中秋节前后,有些地方会举行花灯展览、花灯比赛等活动,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花灯。

9. 点烛火:中秋节时,人们会在家中点烛火,寓意着迎接幸福、驱逐不幸。

10. 赏烟花:中秋节晚上,有些地方会放烟花,人们可以欣赏到美丽的烟花表演。

11. 送礼物: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送礼节日,人们会送月饼、糖果、鲜花等礼物给亲朋好友,表达心意。

12. 团圆饭:中秋节晚上,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共度佳节。

13. 赏秋景:中秋节是秋季的一个重要节日,人们可以欣赏到美丽的秋景,比如红叶、菊花等。

14. 打榧子:有些地方会在中秋节时打榧子,寓意着祈求福气、健康。

15. 诵诗歌:中秋节时,人们会诵读有关中秋节的诗歌,比如《静夜思》、《水调歌头》等。

16. 猜灯谜:中秋节晚上,有些地方会举行猜灯谜活动,人们可以猜灯笼上的谜语,增加乐趣。

17. 玩游戏:中秋节时,人们会玩各种传统游戏,比如踢毽子、跳绳、打麻将等。

18. 去旅游: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旅游节日,许多人会选择出去旅游,赏景、品尝美食、感受异域文化。

以上就是中秋节风俗人情的大全,不同地区和不同家庭可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但团圆、祈福、吉祥是中秋节的普遍主题。"。

中秋节的传统风俗是什么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中秋节传统风俗

1、吃月饼

《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

这可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

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

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2、赏月

赏月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俗。

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

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

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3、祭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即祭拜月神。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4、燃灯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

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

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5、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

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

”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

汉代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巅峰。

6、玩兔儿爷

兔儿爷是中秋节期间,给孩子们玩耍娱乐的一种泥塑玩具。

其形状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

头上竖两只长耳朵,嘴是三瓣的兔子嘴,其他地方跟人没什么区别。

现在寻常市面上已见不到兔儿爷的踪影,只是作为民俗文物在民俗博物馆之类的地方展览,或者在工艺品商店里出售。

年轻人对它所知不多,而老人提起它来就津津乐道。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一年一度的相聚、互相问好,在此时此刻,也让我们倍感温暖,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共赏月圆带来的浪漫月光,体会明月的美好,分享中秋节的甜蜜,圆月弯弯代表着团圆幸福,充满着家庭温情、团聚和友谊。

最后祝各位中秋节快乐,情谊永团圆!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有哪些?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最初“祭月节”是定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不过由于历史发展,后来历法融合,使用阴历(夏历),所以将“祭月节”由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

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风俗。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 。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

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风俗

1、祭月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即拜祭月神。

自古以来,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习俗。

拜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

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

祭月赏月,托月追思,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

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一,从古代延续至今,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态。

2、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的文字记载出现在魏晋时期,但未成习。

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3、吃月饼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

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4、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

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中秋节都有哪些习俗

中秋节有什么习俗

1、赏月

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2、吃月饼

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

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3、祭月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4、燃灯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5、观潮

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

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6、走月

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

旧时南京人“走月”还有一种特殊的祈盼之举:凡没生儿子的已婚妇女,要去游夫子庙,随后再跨过一座桥,相传即可有“梦熊之喜”(意生男孩)。

7、玩花灯

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

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