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傣族有什么特别风俗,傣族的习俗有哪些?

傣族有什么特殊风俗,傣族的习俗有哪些?

参考 会员推荐 日期:2024-02-21 14时

傣族有什么特殊风俗目录

傣族的民俗风俗

傣族的习俗有哪些?

傣族的民俗风俗

傣族的民俗风俗分为饮食风俗、婚俗、信仰三个方面,具体如下:

1、饮食风俗

生、鲜、酸、辣、野是傣家菜的特点,傣味中以酸为美味之冠,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

傣族主食以大米为主。

德宏地区吃粳米,西双版纳等地爱吃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

傣族有著名的竹筒饭,还有独具特色的菠萝紫米饭。

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

傣族有食花习俗。

经常采食的野花有攀枝花、棠梨花、白杜鹃、黄饭花、甜菜花、芭蕉花、苦凉菜花、刺桐花、金雀花、鸡蛋花、苦刺花、弯根花、盘藤花和一种傣语称为“莫谢”的花等,大约30多种。

2、婚俗

傣族青年男女结婚,一般实行从妻居的习俗,即男到女方家上门,因此婚礼主要在女方家举行。

婚礼开始前,新郎新娘先要到佛寺去拜佛,祈求吉祥幸福,白头偕老。

接着是迎亲、拴线仪式、宴席、唱歌等流程。

第二天天亮,新郎要返回父母家,到晚上才回妻家。

第三天,男方父母亲挑着凉米粉等东西来女方家认亲戚,并分别向各亲友送凉米粉一块。

婚后第五天,新郎新娘又挑着凉米粉到男方家认亲戚,同时也分别送亲友凉米粉一块,亲友也要向新娘赠送礼物。

到此,整个婚礼才算结束。

3、傣族信仰

宗教方面,边疆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属于小乘佛教。

内地傣族崇拜“龙神”、“龙树”,有宗教职业者“波勐”和“师娘”,代人占卜治病。

在景谷等地区,也有信仰上座部佛教的。

傣族还供奉自己村寨的社神,傣语称“丢拉曼”,也称“披曼”,是保护神,每年要祭祀两次,栽秧前为祈求丰收,秋收后为谢恩,要集体杀牛或猪一头,各家备贡品送入供奉社神的房内,待念完祭词后,大家共食。

新加入社的成员,要用鸡、酒和腊肉条供奉社神。

傣族的文字:

傣族所使用的文字为傣文,是一种拼音文字,其字符为傣语字符。

傣文拥有多种方言文字,其中中国境内的傣族使用有四种,即傣泐文、金平傣文、傣哪文、傣绷文,中国境外则有泰文、老挝文等。

经过20世纪50年代的改进,中国境内通行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傣文。

一般认为,傣文源于古印度文字系统,其形成与佛教东传及傣族信仰小乘佛教有直接关系,但具体源于何种文字系统存在争议,主要由源于巴利文和格兰地字母两种观点,更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八世纪传入古印度的婆罗米文。

傣文、泰文、老挝文都将辅音字母分组主要表示调类。

但三种文字差别也很明显,如傣文按古声母清浊分为两组;泰文、老挝文的古清字母还区分了送气和不送气,加上浊音,一共分成了三组。

以上内容参考:

傣族的习俗有哪些?

一、民居习俗: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

竹楼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房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既通风又透光,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

竹楼分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堆放杂物,也是舂米、织布的地方。

二、服饰习俗: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

傣族妇女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

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三、饮食习俗:傣族大多有两餐的习惯,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

的傣族主食,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

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米需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

外出劳动者常在野外鱼餐,用芭蕉叶或众饭合盛一团糯米饭,随带盐巴、辣子、酸肉、烧鸡、喃咪(傣语,意为酱)、青苔松即可进食。

四、节庆习俗:傣族普遍信仰,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

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是最盛大的节日,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