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 传统节日 风俗,昆明端午节的习俗
参考 会员推荐 发布2024-02-21昆明 传统节日 风俗目录
昆明过节的习俗100字
昆明端午节的习俗
云南立夏节的风俗
昆明过节的习俗100字
昆明位于中国的南方,一个边陲小城,这里是一个多民族集中的城市,在这里,少数民族就有26个,像是汉、回、白、苗等少数民族。
这些民族聚集在这里共同构成了昆明独特的民风。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个民族和谐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每个民族的风俗都得到了完整的保留。
这些风俗共同构成了昆明古朴的特性,让这里变得更加的吸引人心,流连忘返。
在昆明,每个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都保留下来,每年都会庆祝自己的节日。
这里的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这里的很多节日都是昆明当地人与游客一起度过的,很多游客都喜欢这里的风俗。
像是傣族的泼水节,这是傣族最热闹的节日,也是傣族的新年,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
泼水是傣族最古老的、最有趣味的活动。
每年这个时候,街上都会有成群的男女手拿水桶,相逐泼水,这是对对方的尊重,是一种礼仪。
人们在这种活动中不断地嬉戏打闹,水花在空中不断的飞舞,传递着祝福。
之后还会有赛龙舟,这也是在泼水节的重要的节目,同时也是把泼水节推向高潮的活动。
还有哈尼族的苦扎扎节,是哈尼族重要的传统的节日。
打磨秋是哈尼族的一项有趣的活动,这要求两队的人数相等,姑娘还有小伙子轮流上去转,围观的人对他们发出喝彩声,给他们加油鼓劲。
当夕阳西下的时候,小伙会跟姑娘们再夕阳的映照下谈情说爱的,十分的浪漫。
这里的欢乐会持续到第二天,一晚上的通宵玩乐在山涧之间回想着。
还有着开门节、关门节,这是一种宗教的仪式,信奉佛教的信徒们都会很重视这个节日,弄得很隆重。
关门节那天,家家户户都会做一些彩色糯米饭还有糕点,用来祭奠佛像或者赠送给亲朋好友。
在开门节的时候,人们会放孔明灯,或者到庙宇举行隆重的诵经活动,僧人们也可以离开庙宇,到大街上感受这美好的时光。
在夜里,会燃放烟花,民众跳舞、放高升等等的娱乐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仅能够体现着民族的特色,也能够吸引着游客来观光,来体会这里的风俗。
这些风俗经过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不断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现在的风貌。
昆明的民族特色保存的很完善,就像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与世无争古色古香。
昆明端午节的习俗
临近端午节,朋友三四在一起聊起昆明端午节的话题,不约而同都认为现在的“节味”没有小时候浓了,也许是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丰富了餐桌、社会的变迁、钢筋水泥的居住环境,这些种种把老昆明的味道慢慢随风而逝。
那和大家写写我所认识的老昆明端午节习俗。
老昆明人过端午节习惯在中午12点过,家里的地上铺满松毛、家门口挂上艾叶与蒿枝,意为毒虫与晦气不会进到家里来。
说到昆明端午节的饮食习惯,老昆明家庭都会包粽子、煮芽豆、鸡鸭蛋,特别是煮大蒜,在端午时令吃过后可以给身体全面打毒。
在老辈人口中还得知昆明的端午节还有另外一种叫法“裹脚节”,而昆明话中“老奶的裹脚又臭又长”,一是形容一个人办事拖沓或者说话啰嗦,二是形象的用老昆明人喜爱的“小脚清水粽”来比喻三寸金莲。
“小脚清水粽”都是没有馅料的。
与全国各地的馅粽相比,实在平淡无奇。
但也正因为这样的简单朴实,更能体现出粽子的清香。
制作昆明小脚清水粽用料非常简单,也非常讲究,一般要选用滇池边土生土长的芦苇做粽叶。
这样蒸煮好的粽子,颜色微微有些发青,透着浓浓青草香。
我们昆明人就是喜欢吃这个白水粽,煮熟以后就把叶子拿掉,拿线一片片的切好,敲个鸡蛋,沾点鸡蛋,拿油煎,然后再来沾白糖,特别好吃。
如今昆明市场上的粽子形形色色、花样百出,火腿馅、叉烧馅、鲜花馅、牛干巴馅等等,但我爷爷永远只吃“小脚清水粽”,用针线把粽子切成片,一片片下锅煎黄,沾着白糖吃,那滋味仿佛又回到了他儿时居住的滇池边小渔村,在祥和、宁静之景色与意境中,勾勒出老昆明人最走心的老情怀。
云南立夏节的风俗
云南立夏节的风俗
1、特色文娱演出:除唱滇戏、花灯外,还有耍龙、舞狮、跑驴、民族歌舞等各种文艺节目的表演。
2、热闹的集会:届时,澄江以及呈贡、晋宁、昆明等地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群众数万人相邀前来聚会,西龙潭近旁的山脚、路边还搭起临时彩棚、摊点,买卖土产百货、食品茶水,十分热闹。
3、送铜牌:旧时澄江坝子内具有威望的老者,会挑选一名精悍的年轻小伙子,抱着刻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铜牌,泅水送入潭内的洞中立好,然后开始演戏活动,会戏连续唱三天三夜。
云南澄江立夏节是什么时候
虽然我们的印象中,立夏只有一天,例如在今年的5月5日,但澄江的该节日就不一样了,这个地点位于云南省澄江县,是属于汉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每年立夏日开始举行,为期三天,在距县城4公里的西龙潭。
因西龙潭又名“西浦龙泉”,故又称“西浦节”。
云南立夏美食
立夏天气比较炎热,人的肝火容易旺盛,因此要注意身体机制的平衡,此时需吃些营养丰富、气味清淡的东西,忌食油腻、煎炸及热性的食物。
不过不能光吃素菜,即使在炎炎夏日也不要拒绝荤菜,可适当摄入一些瘦肉、蛋、奶、鱼以及豆制品,关键是在烹调时多用清蒸、凉拌等方法即可。
如可取鲜嫩碧绿的荷叶,用开水略烫后,用来包鸡、包肉,蒸后食用,风味别致、清香可口、有增进食欲之效。
也可以用粗粮熬成粥,有清热去火功效。
各地过立夏的风俗
立夏吃蛋
虽然全国各地立夏这天的传统食俗各有特色,但说起立夏那天最经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了。
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里就开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叶末或胡桃壳煮,看着蛋壳慢慢变红,满屋香喷喷。
茶叶蛋应该趁热吃,吃时倒上好的酒,内洒些许细盐,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立夏吃蛋”的习俗由来已久。
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
”相传从立夏这一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
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避免疰夏。
因此,立夏节吃蛋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古人认为,鸡蛋圆圆溜溜,象征生活之圆满,立夏日吃鸡蛋能祈祷夏日之平安,经受“疰夏”的考验。
立夏日一般在农历的四月,“四月鸡蛋贱如菜”,人们把鸡蛋放入吃剩的“七家茶”中煮烧就成了“茶叶蛋”。
后来人们又改进煮烧方法,在“七家茶”中添入茴香、肉卤、桂皮、姜末,从此,茶叶蛋不再是立夏的节候食品,而成为我国传统小吃之一。
忌坐门槛
立夏日还有忌坐门槛之说。
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县志》中记载:“立夏日,取笋苋为羹,相戒毋坐门坎,毋昼寝,谓愁夏多倦病也。
”说是这天坐门槛,夏天里会疲倦多病。
30年代《宁国县志》中记载:“立夏。
以秤秤人体轻重,免除疾病,所谓不怯夏也。
俗传立夏坐门坎,则一年精神不振。
”立夏日,孩童忌坐石阶,如坐了则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
忌坐地栿(门槛),谓这天坐地栿将招来夏天脚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须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数,方可解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