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除夕夜有什么风俗,广西民间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发布 2024-02-17 10:30 来源 未知广西除夕夜有什么风俗目录
广西过年风俗
广西民间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广西过年风俗
广中碧皮西春节的风俗有如下:
1、舞春牛
“春牛”是用竹片巧妙编织而成,牛头、牛角糊上绵纸,画上牛眼,牛身是一块黑布或灰布。
舞牛人敲锣打鼓在村中表演,钻进布底的两人,一人在前撑牛头,一人在后弯腰慧岩拱背甩尾巴,后面跟着的是一个手拿犁架的汉子。
2、贴春联
广西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
神灵前贴春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
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
3、糖果祭灶
过小年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
祭灶的仪式是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
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
4、扫房“掸尘”
举行过灶祭后,就要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广西各地都会选择从小年开始进行掸尘,家里有铜器要擦的十分光亮,也就是年终大扫除,以迎卖差接新一年的到来。
5、贴年画剪窗花
窗花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三羊(阳)开泰等,贴上窗花寓意着新的一年越来越好。
广西民间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广西的春节习俗:
1、南宁崇左地区
每当春节来临之际,南宁市民便会准备许多过年食品,其中,年糕、粽子、粉利是南宁人过春节必备的传统食品,民间俗称春节食品“三件头”。
年糕与粽子寓意“年年高(糕)中(粽)”,南宁人买年糕要印“发”字;而粉利则与春节期间摆设在门户两边的盆桔组合成“岁岁吉(桔)利”之意。
2、桂林-柳州-河池一带
舞龙舞狮拜年是桂柳人喜爱的传统项目,因此每到春节前夕,舞龙舞狮队都将龙和狮子装扮一新,苦练龙和狮子舞的传统套路。
3、北海-钦州-防城港北部湾一带
春节──农历年初卜如激一通通关门闭户,家家贴上红对联。
惯例初一不街。
“恭贺新禧,添丁发财”这句话随时随地可以听见。
过年习俗“初一吃斋”,不得倒水落地,拜年道贺是新年见面的礼节,长辈惯给封包给小孩。
正月初二头牙要拜,生意老板特别盛大,新年出街要择日,择时辰,择方向才有吉利。
4、桂平-玉林-梧州一带
这一方向的人们过春节颇具地方色彩。
年前数日,人们便开始“三忙”:
一忙“洁户”,家家要打扫卫生,去污除垢;
二忙“办年”,准备过年所需的鸡(阉鸡为主,陆川一带则以鹅为主)、鸭、鱼、肉,各类蔬菜。
以及春联、鞭炮、香纸蜡烛等;
三忙“炸食”,制作各种油炸食品如“白散”、酥角、脆子、薄脆之类。
守岁至午夜零时,家家户家争先恐后鸣放鞭炮,在一片喜气洋洋之中辞旧迎新,并开始以最美好的言词橡弯互相祝福。
在容县、博白等地除夕守岁大多彻夜不眠,守一个通宵。
5、百色-德保-靖西=隆林一带
在桂西百色市不少县农村,每每大过年的时候,至今仍然沿袭着一些各地不一、各有特色、饶有兴味、多姿多彩的古老旧习俗。
每年过年的时候,不少地方的农村都杀猪过年。
扩展资料:
广西,简称“桂”。
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
得名于古地名“广信”,两广以广信为分界,广信之西谓广西。
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相邻,并型袜与海南隔海相望,下辖14个地级市,111个县级行政区(40个市辖区、8个县级市、52个县、12个自治县)。
南临北部湾,是中国唯一沿海的自治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