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清明节的风俗,白族的哪些节日!!!!要详细!!!
时间:2024-02-17 参考 网络转载云南清明节的风俗目录
西双版纳 傣族 清明节有什么习俗
白族的哪些节日!!!!要详细!!!
云南人清明节怎么过
西双版纳 傣族 清明节有什么习俗
西双版纳地区是傣族的聚居区,清明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下面是该地区清明节的一些习俗:
扫墓: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尘磨重要日子。
当地人会在这一天前往祖坟或先人的墓地,派凳斗清理墓地周围的杂草,祭奠祖先,烧纸钱、香火。
泼水节:在傣族的传统文化中,清明节也是泼水节。
人们会在清明节这一天打水仗,相互泼水,以表达对彼此的祝福和喜庆。
赛龙舟:在某些地区,人们也会在清明节赛龙舟。
这是一种民间传统运动,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也是一种体育竞技活动。
跳广场舞:在一些城市,尤其是老年人群体中,清明节也是跳广场舞的好日子。
人们会穿上盛装,到公园广场等地跳广场舞,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祝福。
吃清明粿:清明粿是傣族的传统食品,是用糯米粉、芋头、猪肉等食材制作而成的。
清明节当天,许多傣族家庭粗谨会制作清明粿,供祖先和家人品尝。
以上是西双版纳地区傣族清明节的一些习俗。
不同地区的傣族在清明节的庆祝方式也有所不同。
白族的哪些节日!!!!要详细!!!
白族节日包含火把节,绕三灵,三月街(观音节),耍海会等。
火把节
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日,是白族人民盛大的“火把节”。
这个节日是白族人民秋收前夕预祝丰收的节日。
这天晚上,家家门口都要竖小型火把一个,每村村口要竖公立大火把一个或几个,火把高达五丈。
上面插红、绿彩旗,写着“五谷丰收”、“人畜平安”等吉利大字。
火把点燃后,村村寨寨一片光亮,犹如白天一般。
然后各村寨的群众,手持小型火把,绕田间穿行一周,烧灭害虫,以求庄稼丰收。
关于“火把节”的由来,白族人民中流传着这样一个生动的民间故事:
编辑本段民间传说
相传一千多年前,南诏王皮罗阁是六诏中势力最大的一个,他野心勃勃,企图并吞六诏,然后把才智过人、青年貌美的宾川诏夫人—慈善夫人(又称白洁夫人)霸占为妻。
为此,他以召开六诏会议为借口,造了一座最易燃火的松明木楼房,宴请各诏主到松明楼聚会。
南诏王的这一阴谋没有瞒过聪明的白洁夫人。
她知道此去凶多吉少,劝自己的丈夫不要去参加会议。
当时由于南诏王的权势,宾川诏主不敢违约,白洁夫人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洒泪送行丈夫,行前拿出金镯一只,亲自戴在丈夫手上。
赴宴之中,南诏王派人点燃了松明楼,不出白洁夫人所料,各诏国主都被大火烧死。
当熊熊火焰腾空而起的时候,各诏派兵营救,但为时过晚,白洁夫人闻讯赶到后,烧死的国主侍从只剩下一堆黑黑的焦骨。
白洁夫人星夜点燃火把,在这堆焦骨中用双手挖寻丈夫尸首,致使十指鲜血淋漓,最后才在一支套有金手镯的焦骨上找到自己丈夫的遗骨。
她悲愤万千、抱着丈夫的尸骨纵身跳入洱海。
后人为了纪念她的贞节、美德,于六月二十五日,男子跑马迎魂,妇女用凤仙花染红指甲,村村寨寨竖立火把,以表示对白洁夫人的怀念,这就是火把节的由来。
八月二十三日的“鱼塘会”(过去曾叫“花船捞尸会”),据说也是白族人民用来纪念白洁夫人的。
编辑本段绕三灵
盛大的“绕三灵”聚会,在每年夏历四月下旬举行,历时三、四天。
这是白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白族信仰本主神,认为它是诸神中的主神,为一村的本主。
在各个本主中又有一个最高的神中之神,即南诏大将,大理国段氏祖先段宗旁,其所居之庙称为神都,建于上阳溪圣源寺,并举隆重的宗教仪式朝拜最高本主神,俗称“绕三灵”。
“绕三灵”期间七十多个村的上万男女老幼,身穿民族盛装,弹奏着乐器,边唱边舞,循着苍山之麓齐集“神都”圣源寺,展开各种祀神的文艺活。
参加者各杯不同的心意到这里祈求朝拜。
其中以男女青年为数量多,他们来时打扮得十分艳丽,手里拿着柳枝、鲜花,打着“霸王鞭”,唱着大本曲,敲着八角鼓,使整个“绕三灵”的活动充满节日气氛。
晚上,人们在寺庙周围山林地上休息。
青年男女们进行谈情说爱的活动。
他们双双对对,隐藏在树木丛中,一唱一合,沿着洱海畔边行边唱,经过洱河灵帝的本主庙,然后到马久邑保景帝和公主的本主庙,整个过程都载歌载舞,如此廷续三天至四天“绕三灵”会才告结束。
编辑本段三月街
“三月街”又名“观音节”。
相传观音开辟了这个地区,使这里“五谷丰登”,人们为纪念观音的功迹,订这个时间在这里聚会。
“三月街”盛会在大理城西面苍山下举行,时间为每年夏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届时白族群众到这里唱歌、跳舞、演戏、赛马、举行各种文娱体育活动。
随着历史上白族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个盛会逐渐发展成各民族的物资交会,相沿至今已有午千余年的历史。
会议期间,街上人山人海,摆满了各种货物,人们在这里自由买卖,农民用措取的兽皮和挖到的药材,到这里换取自己所需要的物品。
解放后,这个聚会已成为滇西各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和文娱体育会演的大会,它对促进各族人民民间的团结和物资交流起了积极的作用。
在白族人民中,除以上几个较为盛大的节日外,还有许多节日,如春节、清明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等节日。
这些节日与汉族的习惯大体一样。
编辑本段耍海会
云南洱海沿岸的白族人民,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都要举办一次传统的耍海盛会。
相传过去洱海里有条凶残的大黑龙,年年兴风作浪,涂炭人民。
聪明智慧的白族人民雕一条黄木龙,放进洱海去同黑龙决斗。
两条龙在洱海中展开了恶战,白族人民聚集在岸上为黄龙呐喊助威。
黄龙斗累了伸出头来,大家一齐扔去馒头:黑龙伸出头来,大伙丢下石头。
于是黄龙越斗越强,黑龙又饥又乏,被咬得遍体是伤,慌忙逃往漾濞江。
从此,海水外泄,风平波静。
为了纪念这一胜利,每年到了这一天,白族人民身穿盛装,撑起花伞,从四面八方乘船或步行赶来耍海。
在耍海的日子里,洱海里白帆点点,岸上人山人海。
人们只起唢呐,唱着《大本曲》,对着调子,舞着霸王鞭,跳起仙鹤舞,尽情欢乐。
编辑本段赛龙舟
同时,举行一年一度的“赛龙舟”活动,龙舟一般用洱海里大型的木船改装而成,在长约十米,宽约三米的风帆上,披红挂绿、张灯结彩。
桅杆上扎有五颜六色的“连升三级”的大斗,并拴上铜锣,尾舵上竖有松枝,船舷上画着叱咤风云的“黄龙”和“黑龙”,中间镶嵌一面圆“宝镜”。
随着一声号令,各村寨的龙舟竞发,人们唱着赛舟调,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云南人清明节怎么过
:⒈农事活动节庆;⒉物质交流节庆;⒊男女社交、恋爱、择偶节庆;⒋祭祀性节庆;⒌纪念性、庆贺性节庆。
按时序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
动月(鼠或子月)1—15日(第一个子日至第二个寅日)为玩年节,其中第1个子日为天岁节,苗人不出门(远门);第1个丑日是地岁节,第1个丑日至第2个丑日(2—14日)期间,人们纷纷走袜洞哪亲访友、互贺新岁、男女对歌、玩龙灯、狮子等;第2个寅日(15日)为尾巴年(烧龙灯)。
偏月(牛月或丑月)第一个丑日为社日,亦称龙头节,苗人祭土地神,接龙、安龙(苗语染戎)。
1月(虎月或寅月)的第一个寅日为物质交流、男女社交节(汉籍称为三月三街节)。
2月(兔月或卯月)的第一个未日为牛王节(汉籍称四月八日)、男女社交樱桃会、佛生日。
3月(龙月或辰月)的第一个辰日、第二个寅日分别为小端午节和大端午节,其中小端午节后来为纪念苗族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芈姓),亦称屈原节、歌师节。
4月(蛇月或巳月)的第1个巳日为降龙节(汉籍称为六月六、六月场)、吃新节(大麦熟)。
5月(马月或午月)的第1个子日是小年节(夏至日,阴旦? 冢?个午日为七巧节(苗语称七姊妹,即北斗七星)。
6月(羊月或未月)的第2个寅日为鸭节,第2个辰日为赶秋节。
7月(猴月或申月)的第1个申日为酒节(糯稻收割酿制甜酒、米酒)。
8月(鸡月或酉月)为祭祀节(主要进行椎牛、吃猪、跳香、还傩愿、安龙等祭祖祀魂告码活动)。
9月(狗月或戌 月)狩猎节,择日祭梅山三神,开始狩猎。
10月(猪月或亥月)卯日、午日为吃猪泡汤节(杀年猪),灶神节(祭灶神),颤茄除夕夜(大年夜,汉籍称苗人十月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