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的风俗习惯是什么,云南哈尼族有什么婚俗?
日期: 2024-02-17 12:15 来源 网络哈尼族的风俗习惯是什么目录
哈尼族礼仪有哪些?
云南哈尼族有什么婚俗?
哈尼族的生活习俗
哈尼族礼仪有哪些?
哈尼族普遍敬重长辈。
吃饭时,好菜放在老人一边,让老人先尝。
儿女要给老人斟酒、盛饭,双手捧上。
在山间田野劳动休息时喝水,要让年长的先喝,如果人多,按年龄大小顺序饮用。
当劳动归来,晚辈要给老人端茶水、递上水烟筒。
哈尼族热情好客,在路上遇到相识或不相识的人,总是含笑问候、让路,并热情地邀请到家里做客。
客人到家,全家老小都要起身让座,很快捧出一碗“焖锅酒”。
客人饮过酒,主人会喜笑颜开地倒上一怀浓茶,倾心交谈。
对客人必用最好的饭菜盛情款待。
进餐时,先给客人斟酒,当给所有人斟完酒后,还要给客人再斟一次,以示酒源不断,吉祥幸福。
若是逢年过节到哈尼人家里作客,主人还会拿出雪白团圆的糯米粑粑到火塘边烘烤得两面金黄开花时,吹拍干净,双手捧给客人。
客人上路,主人一直送到村边
该答案来自南北游旅行网官方网站
云南哈尼族有什么婚俗?
哈尼族碧约人的婚俗特色,在姑娘帽子上体现得十分充分。
碧约姑娘在未成年时,每人头上戴一顶六角帽。
成年后,要再加戴一顶,因为一旦被小伙子抢去,回家还有一顶。
碧约人对戴帽子是十分讲究的,姑娘不戴帽子是大不敬。
碧约姑娘成婚后,要到怀孕才将帽子改为包头。
在哈尼族卡多人中,如果姑娘长到16岁,父母就会在她的住房的墙上开一个窗,叫“露”,这样姑娘就可以通过“露”和小伙子谈情说爱了。
每到晚上,小伙子来到姑娘墙外,站在“露”外唱歌,如果姑娘有意,就回答他。
并开了窗让你见他。
如果不理你,那小伙子只好走开。
哈尼族叶车人在男女交往中,如果双方都有意,就在白伞下细谈。
如果大家都没带,向别人借也可以。
叶车人最热闹的节日是“抛松毛”活动,这个活动也是青年男女寻找对象的好场所。
大家将松毛采下,抛向自己的意中人,按照叶车人的规矩,抛给谁的松毛多,就表示对谁的情意深。
哈尼族支系较多,婚俗也多,其中有几种十分有趣。
西双版纳的哈尼族在婚礼上要请老人唱调子祝福,祝福新娘第一胎生女儿,第二胎生男孩。
在婚礼上,村寨中的孩子还要将牛粪、猪食、灶灰拌成的稀泥抹到新郎新娘的身上,以示对他们的祝福。
到婚礼结束,还要将本寨年纪最大而又未婚的男子找来,强迫他将特意留下的猪尾巴吃下,最少也要舔一下,勉励他不要做情场上落伍者,赶快物色对象结婚。
居住在墨江的哈尼族碧约人举行婚礼时,新郎站在自家门口,分开双腿,让新娘从胯下钻过去;卡多人在婚礼接近结束时,新娘还要为每个前来帮忙的人端上一盆洗脚水。
居住在云南哀牢山上的哈尼族人的婚礼多在黄昏时分举行。
姑娘出嫁的时候,需要一个年龄相当、美貌而干净(家中父母兄弟健在、无死于非命者)的女郎作伴娘,称之“陪婚”,当地人称做“米确”。
新娘接到夫家先要进入大房,向供桌上方象征祖先歇脚处的一块篱笆叩头,再向酒席上长辈和歌手行埋头礼,然后要吃下新郎亲手递来的一碗半生饭,表示心甘情愿,海枯石烂不变心。
当晚,新娘与伴婚女郎在新郎的“公房”里过夜,一般拒绝与新郎同居。
据说,新婚之夜新郎新娘同居者,今后的爱情生活会不长久。
第二天晨鸡啼头遍,新娘手抓一把白米,在新郎姐妹的陪同下,到村外井里背一背泉水。
到了井边,将白米撒进井水中,表示新娘已成了喝这眼井水的人。
全家老少喝上新娘背回的泉水,感到无比甘美。
等到日头高升,新娘随同陪婚女郎背着用巴蕉叶包的掺着鸡蛋的糯米饭回娘家去。
糯米饭的包数必须与女方村里的户数相等,以便分送给各户,表示对血亲祖根的确认与孝敬。
当天黄昏时分,新娘单独返回夫家,方可与夫同居。
即使是情投意合的夫妻,初婚期间,新娘每轮(十二天)也只在夫家住二至三天,日后每轮逐次增多,过一两年后就不再每轮必回娘家了。
属于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的,当初每轮只在夫家住一两天,日后减少时日,以至不再回夫家。
这种分住两地的习俗谓之“坐家”或“不落夫家”。
“坐家”期间双方都有充分的社会自由。
这里的姑娘每人都有一个精巧别致的细篾笆盒盒,可容一斤饭。
每当娘子回夫家的时候,就用这个系有彩带的小篾盒,盛满白花花的大米饭和火熏猪肉干巴、腌鸭蛋等佳品回去。
这小盒饭当地人称“合嘎拖”,意即包晌午。
据说,凡做娘的都怕自己的女儿在夫家不习惯,恼羞而饿着肚子,包响午表示亲娘的一付慈善心肠。
当然,响午饭带到夫家,娘子并不背人独食,有时是小夫妻一同享受,而更多的时候是送给了丈夫的弟妹们吃。
该答案来自南北游旅行网官方网站
哈尼族的生活习俗
哈尼族认为万物皆有灵,人死魂不灭,于是盛行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有丰富的口头文学、民间舞蹈。
男女老少都喜欢随身携带巴乌、笛子等乐器。
以农历十月为岁首,传统节日主要是“扎勒特”(十月年,即新年)和“矻扎扎”(五月节)。
哈尼族日食两餐,以大米为主,玉米为辅,喜食干饭、粑粑、米线、卷粉和豌豆凉粉,还将瘦肉剁细,与大米、姜末、八角、草果一起熬粥。
他们爱吃糯米粑粑,用芭蕉叶包着与腌肉一起吃。
他们还用紫糯米制成紫米饭、紫米粑、紫米粥、紫米粉、紫米作宝饭、紫米汽锅鸡、紫米甜酒煮鸡蛋、紫米药糖粥等,构成了完整的药膳系列。
这些药膳具有补血益气、暖脾止虚、健脑补肾、收宫强身的功效。
哈尼族还有一道奇肴叫"白旺",是用生猪血、羊血、狗血制作的剁生,哈尼族支系的爱尼人称之为"阿压马捏"。
以刚宰杀的猪、羊、狗鲜血为主要原料,或再加以切碎炒熟的瘦肉,肝、腰等,撒入辣椒粉、八角面、野花椒面等佐料,不失时机地迅速搅拌而成。
此菜看着怕,吃着香,味道醇浓,麻辣可口,被列为杀猪宰羊期间不可缺少的名菜,也是哈尼人热诚待客的佳肴。
红河一带哈尼族,农历七月的第一个龙日,有“吃新谷”的习俗。
吃新谷这一天,每户人家按照老规矩,应在东方刚露鱼肚白时,到自家水田拔回一小捆连根带穗的稻子。
拔稻时要选择株数逢单的稻穴,背回时无论遇到生、熟人都不打招呼,否则以为不吉。
(第一个回答的哦,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