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少数民族的风俗,少数民族的习俗
日期 2024-02-10 12:21 参考 其他五个少数民族的风俗目录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有哪些简单的
少数民族的习俗
中国民族习俗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有哪些简单的
有少数民族的风俗:
1、布依族-“龙夺水”。
新年钟声敲响时,“抢龙水”成为布依族村民的祭典。
各家各户派来的代表在村里的水井旁等候,只要能最快抢到第一桶井水,“抢好运”。
2、独龙族——“剽牛祭天”。
这是德龙人的主要庆祝方式。
卡爪哇是独龙族的年节。
被选中的牛披着毛毯和五色的珠子,祭祀完神后,两名猎人拿着长矛跳起舞来,将手中的竹枪插在牛的腋下,人们手牵着手对牛挥刀射箭,大声呼喊,直到牛倒下。
3、泰国-泼水节。
新年的泼水节历书更加为公众所熟知。
“每年泼水节都放假,全州都沉浸在庆祝新年的氛围中。
吗?”
4、藏族-制作“糕点”。
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人们为了驱鬼而制作“卡塞”,并在家门口用石灰粉在地面上绘上“八瑞相”、“雍仲”等吉祥图案。
藏历新年的第一天,首先要吃的是被藏族同胞视为吉祥之物的人参果饭,然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
5、大理白族-吃杀猪饭。
每年春节前夕,到了吃猪饭的时候,总是累并期待着,累是因为杀猪确实是体力活,乐当然是因为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美食咯。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春节是我们的节日
少数民族的习俗
一、藏族风俗
藏族的除夕夜,人们穿着艳丽美丽的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举行盛大而又盛大的“跳神会”。
小伙子们狂舞欢唱,表示除旧迎新,驱邪纳福。
到了新年的早晨,妇女们就去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
二、彝族的习俗
彝族人根据彝历来选定节日。
有的人和当地的汉族一样过春节。
有的地区彝族同胞,在门前立一棵青松,用松针铺地,免灾消灾。
另外,在当地的节日里,吃羊、猪、肉,人们互相拜访,互相换肉。
正月的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打水回家。
比较一碗水和前一天的水的重量,如果新年的水重,就意味着这一年雨水多。
三、壮族的习俗
壮族和汉族同时过春节。
除夕夜,做节日日吃的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群众称为“吃立节”,壮语是“过晚年”的意思。
明年的农业是丰收的预兆。
有的还建了一尺长、五六斤重的煤气灶,人口少的家庭一次吃不完。
除夕一大早,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了,穿上新衣,放鞭炮迎新年,妇女们都争相到河里、水井“打新水”,开始新的一年沸腾的生活。
四、布依族的风俗
布依族的除夕夜,全家人通宵达旦地在水洼中度过。
天一亮,小姐们就争先恐后地打水。
谁挑第一个担子回去,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小姐。
五、满族的习俗
满族有“红、黄、蓝、白”四旗人。
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色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色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色旗。
这些旗帜美丽而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开始。
中国民族习俗
1。藏族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其他在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
西藏人多信奉喇嘛教。
献“哈达”是藏族对客人最普遍、最严肃的礼节,献上的哈达越长越宽,表示的礼节也越严肃。
对尊者、长辈,献肌肤时应双手抬起头,身体稍前倾,将肌肤奉于座前。
对于同辈,只要把肌肤送到对方手中或手腕上就行;对于后辈和部下,挂在脖子上。
不行礼或单手举起都是失礼的。
收到皮肤的人最好以和献上皮肤的人相同的姿势表示感谢。
藏民见面寒暄时,应点头吐舌表示亲切的问候,受礼者应微笑点头行礼。
有客人来访,藏民们在帐外等候。
藏民遇到长辈或尊敬的客人,脱帽45度鞠躬,手持帽子走近地面;遇到长辈时,要微微低下头,把帽子放在胸前,以示礼貌。
男女分坐,并习惯男坐左,女坐右。
藏族人有向客人进贡奶茶、酥油茶和青稞酒的风俗。
客人到藏族人家做客时,主人要敬三杯青稞酒,不管客人是否喝酒,都要用无名指蘸酒弹奏。
客人不喝,不弹,主人马上拿着酒又唱又跳地来劝酒。
如果是酒量不好的客人,喝一口也可以,让他再添一杯。
连续喝了两口酒后,主人把酒杯倒满,客人一口气喝干。
这样一来,客人就不怎么喝了,主人也很满足。
按照藏族的习惯,酥油茶主人是不会拒绝客人的,至少喝三碗,越喝越受欢迎。
敬酥油茶的礼仪是:客人坐在藏式方桌上,女主人把银边小木碗放在客人面前,接着拿壶或保温瓶给客人倒满酥油茶碗,主客开始聊天;女老板又把壶端了过来,客人端来茶碗,轻轻地在茶碗里吹了一口,然后喝了一口,说了一句像是在称赞茶的好喝的话。当女主人第三次拿起酒壶的时候,客人喝了第二口酒。您要回去了,可以多喝一点,但是不能喝光。
藏族人最忌讳别人用手抚摸佛像、经书、念珠和护身符等圣物,认为是犯法,对人畜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