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年 腊月 风俗,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时间 2024-01-23 参考 网络农历年 腊月 风俗目录
腊月是农历几月 有哪些习俗
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腊月廿九 · 春节习俗知道多少
农历年腊月风俗
一、腊月二十三/四
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称为“小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祭灶日,是送走灶王爷并迎接新年的重要时刻。民间在这一天会举行祭灶仪式,供奉瓜果、糖等物品,以祈求来年丰收、家庭幸福。同时,还会进行大扫除,清理房屋内外的灰尘和垃圾,寓意着送走旧的不好的事物,迎接新的美好的事物。
二、腊月二十五
农历腊月二十五,民间有“接玉皇”的习俗,据说这一天玉皇大帝会离开天宫,来到人间巡视,人们会在这一天进行各种祭祀和祈福活动,以求来年平安吉祥。此外,在民间还有吃饺子的习俗,以示团圆和幸福。
三、腊月二十六至二十九
农历腊月二十六至二十九,是准备年货的重要时刻。人们会前往市场或商店购买各种年货,如糖果、瓜子、花生、糕点等。同时,家家户户也会忙着做豆腐、蒸馒头、炸油条等传统食品,以备过年之需。
四、腊月三十
农历腊月三十,是除夕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大扫除、贴春联、贴窗花、包饺子等传统活动。此外,还有守岁、吃团圆饭、放鞭炮等习俗。守岁是指在除夕之夜守候到新年的到来,寓意着珍惜时间和岁月的流逝;吃团圆饭则是指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共同享用一顿丰盛的晚餐;放鞭炮则是为了驱赶“晦气”,迎接新年的好运和吉祥。
五、正月初一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隆重的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拜年、祭祖、吃饺子等传统活动。拜年是指向亲朋好友致以新年的祝福;祭祖则是为了纪念祖先、表达孝道;吃饺子则寓意着团圆和幸福。此外,还有舞龙舞狮等表演活动,以欢庆新年的到来。
六、正月初二至初五
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五,是走亲访友的好时机。人们会前往亲戚朋友家拜年,互致问候和祝福。在民间还有“初三老鼠娶亲、初四吃折箩”的说法,其中“折箩”是指将春节期间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做成的食物,寓意着珍惜粮食和财物。
七、正月初七
农历正月初七,有“人日节”的习俗。据说在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人们会进行祈福和祭祀活动,以求健康长寿。此外,还有吃七宝羹等传统食品的习俗,寓意着吉祥如意。
八、正月初八
农历正月初八,有“放生祈福”的习俗。人们会在这一天将鱼、鸟等动物放生,以求吉祥和好运。同时,还有吃元宵的习俗,寓意着团圆和幸福。
九、正月初九
农历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诞辰日。民间在这一天会举行祭奠仪式,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同时,还有吃太阳糕的习俗,寓意着太阳高照、吉祥如意。
十、正月初十
农历正月初十,是石头神的生日。据说在这一天石头神会巡视人间,人们会在这一天进行各种祭祀和祈福活动,以求家庭平安和幸福。此外,在民间还有“打老鼠”的习俗,寓意着消灭害虫、保佑丰收。
腊月是农历几月 有哪些习俗
农历十二月
腊月习俗:
1、一进腊月,市面骤现繁荣,这是一年内的特有市场,叫腊月市:先是卖咸肉(即腊肉)和粥果的,为“腊八”做准备,如核桃、枣、柿饼、栗子、乾菱角米等等,还有各色野味,大佛花等过了初十,开始卖卫画门神、挂千、金银箔、烧纸、窗户眼、天地百分等等。
二十日以后,以卖糖瓜、糖饼、江米竹节糕、关东糖、草炒豆等物,是为“祭灶”准备的;二十五日以后,卖芝麻橘、松柏枝等物,为除夕之夜做准备,货物齐全,琳琅满目,价格也相对的涨高。
2、各家于这天腌制“腊八蒜”,剥蒜浸入醋中,到年三十吃饺子时食用。
3、熬“腊八粥”:在“腊八”之前数日,就将红枣捶破泡汤,至初八早晨再加粳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等煮粥。
扩展资料
“腊月”名称的来源:
因为“腊”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有“冬至后三戌祭百神”之说,即每逢冬至后的第三个纪日干支中含有地支“戌”的日子,南北朝时期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先民都要猎杀禽兽举行大祭活动,拜神敬祖,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这种祭奠仪式称为“猎祭”。
因“腊”与“猎”通假,“猎祭”遂写成了“腊祭”,因而年终的十二月被叫做腊月。
此风俗起源于秦汉时期,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下令制定历法,将冬末初春新旧交替的十二月称为“腊月”,十二月初八日叫“腊日”。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十二月为何又叫腊月
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1、窖冰
腊八那天,京城各河开始打冰,内城御河所起之冰贮藏在“内窑”。
太液池所起之冰,贮存在“雪池冰窖”。
各护城河之冰,都在就近河边土窑存放。
待夏季出售。
晚清时打冰已不限于腊八,一般冬至“三九”期间即可。
2、腊八儿
明代时,于“腊八”之前数日,就将红枣捶破泡汤,至初八早晨再加粳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等煮粥,叫“腊八粥”。
粥熟后,供在先祖面前及门窗、圆树、井灶之上,然后全家皆食和馈送亲友。
有地位的人家,熬粥用米是皇宫内赏赐的,因而这天也叫“王侯腊”。
到清朝又有所发展,还要用百果雕刻出人物等等,以显其巧。
腊月廿九 · 春节习俗知道多少
腊月二十九是什么日子?
腊月二十九,除夕前一日,俗称“小除夕”,这一天,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且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何为“小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
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夕,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夕,即大年夜。
关于腊月二十九的习俗
1、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中国农历有大小月之分,所谓大月是三十日,小月只有二十九日。
所以遇到腊月为小月,二十九这一天就是这一年最后一天。
那么腊月二十九就是除夕了,即使不是小月,次日就是除夕,所以过年的各种准备活动都要在这天进行完。
在整个年节中,二十九这天可以说是最忙碌的一天,除了筹备年节中的各种衣食祭品,还有一项极其重要的活动“上坟请祖”。
所以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
事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
因此每逢节庆,都要对祖先告祭一番,这不仅仅是一种向祖先的告慰,也寄托了后人对祖先的感恩与思念。
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庄重和重要。
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清晨请祖,少数地区在除夕日下午到黄昏时请祖。
2、民谣称“二十九 ,蒸馒头”
二十八做好了发面,二十九就要开始蒸馒头了,人们尽情发挥想象,把馒头做成寿桃、小动物等各种造型。
在天津大家还会在这一天到乔香阁请中国结,取“乔香纳福”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