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民族风俗特点,傈僳族居住在那里,婚俗有何特点?
日期:2024-01-23 来源 网络转载傈僳族民族风俗特点目录
谁知道傈僳族的风俗习惯?
傈僳族居住在那里,婚俗有何特点?
傈僳族有什么礼仪?
傈僳族民族具有许多独特的风俗特点,其中包括民歌、舞蹈、乐器和诗歌等方面。
1. 民歌:傈僳族人民喜爱歌唱,民歌是他们重要的艺术活动。他们无论在生产活动中,还是在婚丧嫁娶时,都要唱歌。甚至在调解纠纷或打官司时,也采用唱调子的方式解决。此外,他们还有颂歌,这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以新旧对比的形式表达对社会的热爱。
2. 舞蹈:傈僳族的舞蹈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反映了他们的日常劳动生活、与大自然的斗争以及豁达的精神面貌。在喜庆佳节或婚丧红白喜事时,他们喜欢打歌。打歌时,男女以大火围成圈子,随着芦笙、笛子的音调狂舞。
3. 乐器:傈僳族的乐器也很独特,主要有琵琶、口弦等。琵琶是傈僳族民间流行的一种古老乐器,也是人民最喜爱的乐器之一。
4. 诗歌:傈僳族的诗歌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狩猎、田园劳作、男女情爱等。他们的诗歌句式有七言四句、五言四句、长短句等,多为即兴创作,讲求韵律、节奏。
总的来说,傈僳族民族风俗特点主要体现在他们的音乐、舞蹈和诗歌等方面,这些特点也是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谁知道傈僳族的风俗习惯?
僳僳族的服饰,各地大同小异,大都穿自织的麻布衣服。
男子一般着短衫,裤长及膝,有的用青布包头,左腰佩砍刀,右腰挂箭袋。
妇女上穿右衽短衣,下着长裙,头上饰以红白色料珠,胸前有彩色料珠串成的项圈。
各地因衣服颜色的差异而被称为“白僳僳”、“黑僳僳”或“花僳僳”。
“花僳僳”的衣着绚丽多彩,“黑僳僳”的穿着典雅大方,各具特色。
僳僳族以玉米、养子为主食,由于狩猎,肉食也极为丰富,无论男女,都善饮酒。
僳僳族的住房有两种结构:一种是木结构,四周用长约一、二丈的木料垒成,上覆木板,内地的僳僳族大都居住这种房屋。
另一种是竹木结构,先在斜坡地上竖立二、三十根木桩,上铺木板,四周围以竹篾篱笆,顶盖茅草或大板,屋中央置一大火塘。
这种房子流行于怒江僳僳族地区。
僳僳族尊敬老人。
吃饭时,第一碗双手递给年长者,吃鸡把肝夹给老人,鸡头给年纪最大的。
如果杀猪,有几个老人就把肝切成几块,过年杀猪把头留着,作为给父母、岳父母拜年的礼物。
如果只杀一头,就把头砍成两半。
办喜事杀猪宰牛,要把最大的牛头送给岳父母。
婚姻行一夫一妻制。
过去,头人及富裕户有一夫多妻的。
男子婚后与父母分居,组成小家庭。
青年男女婚前恋爱自由,但结婚往往由父母包办。
妻兄弟妇、姑舅表亲及亚血缘族内婚盛行。
人死后行土葬,垒土坟,有氏族墓葬场。
傈僳族居住在那里,婚俗有何特点?
傈僳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泸水、福贡、贡山、兰坪等县;丽江地区的永胜、华坪、宁蒗等县;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中甸、维西等县;保山地区的腾冲、梁河、瑞丽、陇川等县,昆明地区的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和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云龙、宾川、祥云等县以及四川省的盐源、盐边、木里、西昌等地也有分布。
怒江州是傈僳族较大的聚居区,人口占总人口的50%以上。
分布在其它地区的傈僳族大多与汉、白、彝、纳西等民族杂居或小块聚居,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
傈僳族举行婚礼的头一天,新郎打扮得整整齐齐,身披彩带,由媒人陪同来到女方家娶亲。
到了女方家后,新娘却躲了起来,要让新郎到处去找,可找来找去就是找不着。
这时,新娘的一个女伴会来告密,新郎总算找着了新娘。
找到新娘后,娶亲者受到女方家的盛情款待。
当晚还要展示新娘的嫁妆,嫁妆中要有一个柜子,里面装着十套花裙子。
第二天早饭后,女方家组成热闹的送亲队伍,抬、背着嫁妆,由新娘的舅舅背着新娘,在鞭炮和火枪声中离开女方家。
此时,新娘表示不忍离别父母姐妹,要礼仪性地哭泣,但哭声一般持续不长,宾客就唱起(送亲歌)。
可以说,新娘是在歌声和哭声中上路的。
到男方家门口时,从竹楼到庭院,到处都聚集着男方迎亲的人。
人们分站两旁,用隆重的礼节来迎接新娘,欢迎送亲的客人。
新娘进了男方家的竹楼后,女方家送亲队伍中走出七八个健壮的小伙子,他们围着男方家火塘跳(跺脚舞),以象征性地检查新娘住的竹楼是否牢实。
跳完后,送亲的人们才进屋子就座。
这时候,围坐在火塘边的老人一边喝酒,一边唱起了傈僳族的(创业歌),以歌声教育新人不忘民族的历史,不忘恩负义祖先创业的艰难。
接着,男方家的歌手和女方家的歌手开始对歌。
时而个人对唱,时而一个领唱,众从合唱,只听歌声阵阵,此起彼伏,并夹着阵阵的欢笑声,把喜庆的气氛渲染得很沈。
歌手们演唱时右手搭在歌伴的肩上,左手放在耳根的下部,随着曲调的节拍一左一右地摆动,所唱的曲调明快活泼,旋律优美流畅。
婚礼这天,女方家送亲的人们在男方家受到盛情款待,除酒内尽量享用外,男方家的人还一拨一拨地过来敬酒、劝酒,致使不少送亲者成了醉翁。
送亲者喝醉的越多,男方家越觉得乐彩,甚至会成为美谈。
第二天早上,送亲的人们返回时,男方要托他们带一些酒肉给女方父母,鉴于举行婚礼的当天新婚夫妇不同房,所以第二晚上新人同房之前,要请一老人在火塘边持酒为新人祝福:"世上一切虫鱼鸟兽都是成双成对的,但愿你们夫妇白头偕老。
" 婚后数天至十多天,新郎陪新娘一道回门。
回门时,新郎要带去猪肉、包谷粑粑、三脚架等物送给岳父家,同时要在岳父家帮助干十余日的活才能携手返回。
返回时,母亲会送给做了新娘的女儿一只鸡、一口锅和镰刀等物,以祝福新人的家庭吉祥幸福。
傈僳族历史上曾有摇篮婚配、互换婚和抢婚的习俗,但现在已基本绝迹了。
傈僳族家庭一般比较稳固,离婚的较少。
如离婚,要请中间人,并刻木为证。
离婚当日要杀一头猪,由中间人刻好木刻并洒上猪血和酒,然后男女双方对天盟拆,就算完成了民族习俗含义上的离婚。
木刻上刻有中间人的人数,并由中间人保存,如遇任何一方后悔和否认,就可以出示木刻作为凭证。
傈僳族有什么礼仪?
傈僳族少女到了十三四岁,家人要为她举行穿裙礼的仪式,以此承认其已步入成年期,获得了社交权。
仪式要选择吉日举行,由家中辈分最高的老妇人主持,女孩首先向家中长辈行礼,然后母亲将自己亲手纺织的麻布长裙为女儿穿上,同时高声吟唱:“女儿啊,今天是你自由的日子,你长大了,你像一只小鸟可以飞了。
”举行穿裙礼仪后的姑娘,可以佩戴头饰、耳环,享有较大的社交自由。
该答案来自南北游旅行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