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回族祭祀的风俗,回族的风俗有哪些?

回族祭奠的风俗,回族的风俗有哪些?

2023-12-28 09时 来源 未知

回族祭奠的风俗目录

回族祭奠的风俗

回族的风俗有哪些?

回族朋友过世,我是汉族的可以用汉族的方式祭奠一下吗

回民的风俗有哪些

回族祭奠的风俗

回族丧葬风俗

回族有人去世,要说“归真”或“过世”。一般在三至七天内埋葬,实行土葬。埋葬之前要请阿訇念“古邦”(悼词),“料理亡人”时要设站礼“奇布依”,还要经过“下坂走丸”“洗亡者”等仪式。埋葬时,先请阿訇“提念”,将亡人的“洗礼”和“裹体”等物品放在一个“旌旗”上,随同亡人一起掩埋。

回族还有“纪念亡人”的风俗。纪念活动在亡人的周年忌日进行。届时要请阿訇念经,准备亡人的“饭”“菜”,还要在坟前“洗亡人”,为亡人祈祷。

回族还有许多富有伊斯兰特色的丧葬习俗。如人死后先到寺内“走无常”(无常,鬼也,到寺里和念经师爷超度亡人),给亡人洗完澡后要给亡人缠“浴巾”(用一块白布缠在亡人的腰间和脖颈上),然后穿上“殓衣”(有纽扣的五件白布衣服)下入“复”(停尸床),停在堂屋当中,头朝西,脸朝下,“入殓”时还要举行仪式,由阿訇念“归真”词,亲朋好友哭丧、念经。埋葬时用木板制作一个符合伊斯兰教规定的“塔布匣子”(木匣),将亡人装入埋葬。三天后要“上坟”看望亡人,“做七”(祭日)时要请阿訇念经,为亡人祈祷。

在清代,有的回族还实行火葬,清末以后改为土葬。在撒拉族中还有一种习俗,如果因难产而死的妇女,需由儿女将其尸体送至娘家,交给她的父母,让死者面朝娘家的方向,背朝外,放在麦草上。娘家的女眷都来送丧,并共同撕开一块被单,将尸体包裹起来,拿走放在门背后,不再抬到埋葬地点掩埋。

此外回族还有出殡时,送殡的人一定要送至墓地,墓坑要由阿訇念经后才能挖。挖好的墓坑要垫黄土,然后将亡人的“塔布匣子”放进墓坑,填上土踏平。亲人要站在墓旁哭丧、念经祭奠。死者的家人则要向参加送殡的阿訇等表示谢意。

回族的风俗有哪些?

回族葬礼

一、三日必葬。

前三天里:

人临死前的弥留之际,近亲属要在枕旁默念“克里麦,团依拜”的经语。

停止呼吸后,亲人要顺其肢体,合其眼睛,闭其齿口,整理容发,理展四肢,用一块干净宽白布盖住亡人全身,放置在宽敞通风的地方,按伊斯兰教经典规定“三日必葬,葬必从俭”,外族、未洗浴者不许看亡者尸体。

待葬期间不宴客,不披孝,不烧纸祭奠。

葬埋程序大体有备殓、浴礼、殡礼、埋葬、坟墓五个方面。

  (备殓) 裹亡人的白布殓衣称“克番”(阿拉伯语译音)。

男人殓服3件,大殓(俗称大卧单)等长如身,上下长出7寸,宽4.05(俗称小卧单)等长如身,不留余地,宽也是4.05尺;衬衣上至肩头,下至踝骨,肩头开缝,宽约1.2至1.3尺,另加帽子1顶。

妇女殓服5件,除3件与男子相同外,另加裹胸及包头各1件,一般为白平布3尺左右。

  (浴礼)也就是洗礼,由三人承担,洗的顺序为先净下身,后洗头、面部,再从上到下,先右后左,洗遍全身,用两块浴巾分别擦试上身和下身。

然后将亡人移至早已准备好的克番布单上,一层一层包裹好,用白布带系腰,扎紧头和脚,浴礼就此完成。

 (殡礼) 浴礼毕后,将死者装入埋尼体(尸体)的大木匣子,头北脚南置于安静的室内或庭院的洁净处,参加殡葬的人都要沐浴净身,着清洁衣服,殡礼为举意、抬手、大攒,不鞠躬,不叩头,不跪坐,大攒4次,向左右说“三里阿木”,殡礼即成。

 (埋葬) 三日必葬,葬不择时,实行土葬。

人葬时将亡人托出木匣,“搭铺”放入墓穴。

坟取子午向,阿訇等跪坟北头,送殡者跪在南头诵经,然后埋葬。

人死后七天、四十天、双月、百天和周年祭祀,都要请阿訇诵经、走坟,还用烫面炸油香(油饼)送亲友,表示感谢。

 (坟墓) 墓穴取南北向,长方型,一般深5尺多,最深不超过1丈,长6尺,宽3尺。

掘成后,又依穴内东壁高1尺处另挖穿堂,长5尺多,宽3.5尺,高2尺,下平上拱,其北端留土台作假枕,入葬尸体放于穿堂内,用土坯封口,然后填土堆成拱形墓冢。

二、从坟地回来的当天夜晚、第一个“七日”、“四十日”和第一个年头,可以为亡者诵读《古兰经》寄托我们的哀思,祈求真主饶恕和援助,恩赐坟墓中的亡人和活着的亲友都安宁。

第一年里的纪念多一些,但不是伊斯兰法定的必须礼仪,世界各地都有一些传统习惯,被许可和宽容,因为亲人刚刚离开我们,感情上仍旧很密切。

一年之后,纪念可以逐渐减少,例如每五年举行一次家庭纪念活动,邀集亲友聚会,准备一些简单的饮食招待,请有学识的人讲解穆斯林的行为规范和诵读《古兰经》。

纪念亡人最佳是个人行为,参加必须志愿,禁止强迫,更不许可借此因由摊派收集赞助费。

讲排场和大设宴席是错误的行为,借机会大吃大喝,甚至饮酒作乐,是为魔鬼张扬,使亡灵不得安宁,活着的人也因此破费和造孽。

回族朋友过世,我是汉族的可以用汉族的方式祭奠一下吗

不可以用汉族的方式祭奠回族朋友.我也是回族的.比较了解这方面的风俗.回族,有自己特殊的下葬方式和祭奠方式,和汉族的很不相同,而且,一般回族都比较忌讳用汉族的方式办丧事.

我建议您还是要尊重您的朋友的民族风俗,可以参加他的家人为他举行的回族风俗的葬礼,并了解一下回族的祭奠和纪念方式,这样,我相信,您的朋友在天堂,也会感谢您的.

回民的风俗有哪些

回民的风俗有丧葬、禁饮酒、沐浴等等。

丧葬:伊斯兰宗教色彩浓厚,临终之时,应从卧室移出在厅堂边,守候在旁的亲人,应不断念“清真言”祈求真主恩赐死者上“天堂”。

丧葬有非常严格的程序和仪式,一般在三日内即行埋葬。

要请阿訇主持殡葬,将死者净身后用白布包身土葬,用移尸匣运入墓地。

禁饮酒:回族以米、面为主食,肉食方面也有禁忌,禁食猪肉、狗、狼、虎、驴、猫、鹰、鹞等,以及自死之动物血,这些禁忌源于回族对自身饮食习惯的尊重和敬畏,也是回族文化的一部分,禁饮酒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

沐浴:可分为大净和小净,小净的洗法有若干程序,包括洗两手至腕部、洗两便、漱口、呛鼻、洗脸、洗两手至两肘、抹头、抹耳、抹额、洗脚至两踝骨,大净则用清洁的水洗涤全身,沐浴源于宗教活动,现在不仅信教的回族群众常洗大小净,不信教的回族也洗大小净。

回族的名称来历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回回”最初为他称,后来才演变为自称。

“回回”一词,最早见于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指唐代以来安西(今新疆南部及葱岭以西部分地区)一带的“回纥”人(“回鹘”人)。

“回回”可能是“回纥”、“回鹘”的音转或俗写。

南宋时,“回回”,除包括唐代的“回纥”、“回鹘”外,还包括葱岭以西的一些民族。

这都和现在所说的“回回民族”不同,十三世纪初叶,蒙古军队西征期间,一批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以及波斯人、阿拉伯人,不断地被签发或自动迁徙到中国来。

他们主要以驻军屯牧的形式,以工匠、商人、学者、官吏、掌教等不同身份,散布在中国各地,他们被称作“回回人”,是当时“色目人”的主要部分,后来他们也就以“回回”自称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