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天津传统过年风俗,天津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天津传统过年风俗,天津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发布 2023-12-28 10:23 来源 共享网站

天津传统过年风俗目录

天津传统过年风俗

天津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天津的岁时节俗有哪些?

带你了解天津过年的习俗?

天津传统过年风俗

天津传统过年风俗如下:

1. 腊月初八,天津人会喝腊八粥,还会用醋泡大蒜,名为“腊八醋”。

2.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升天的日子,家家户户会买糖瓜儿祭灶王爷。

3. 腊月十五开始,家家户户会准备年货,逛娘娘宫购买风葫芦、灯笼等物品。

4. 大年初一早晨,人们会吃素馅饺子,意味着新年与旧年在“子时”交替,象征辞旧迎新。这一天,人们也会吃干饭,表示家里整年度都会很富有。此外,大年初一还有许多禁忌,如不洗澡、洗头、洗衣物,以避免洗掉整年的财富和财运。

5. 正月初二,出嫁的闺女会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娘家,称为“姑爷节”。这一天,人们会吃捞面,称为“喜面”。

6. 正月初三,人们会吃合子。天津的合子与其他北方城市有所不同,合子上的褶特别多。

7. 正月初五,天津人称这一天为“破五”。在这一天,家家户户会吃饺子,剁菜板的声音会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此外,初五晚上也会有放鞭炮的习俗,寓意避邪免灾。

以上是部分天津传统过年风俗,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历史文献或咨询当地居民。

天津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春节期间的天津总是格外的热闹具有年味的,家家户户也都有不少事情需要做,而除了春节期间的走亲访友,在天津还有哪些习俗呢?详情见下文,天津的小伙伴们一起来看看吧!

年前准备

腊月初八

农历腊月初八的腊八节在天津称为“腊八儿”,腊八这一天,天津人除了喝腊八粥,还会泡“腊八蒜”。

过年就着饺子吃,那叫一个香!从这天开始,津城的过年气氛慢慢凸显。

腊月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这天是“小年”,也是祭灶王的日子。

在过去,天一擦黑儿,各家放起鞭炮,给灶王行礼后,还得把灶王像从墙上揭下来烧掉,接下来孩子们便会蜂拥而上争抢糖瓜。

腊月二十四

二十四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大扫除,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角角落落都清扫干净,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扫房子寓意将家里的“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寄托着天津人辞旧迎新的祈求。

腊月二十五

腊月二十五,按照老例儿这天开始炸丸子、炸豆腐。

“豆腐”的谐声是“都福”,寓意着吉祥如意。

腊月二十六

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起,吃的主题就该登场了,一直到腊月二十八,是人们准备年饭、年菜的时间。

各家开始置办肉食。

手剁大丸子、扣肉、八大碗儿……这些天津人过年必吃的经典菜,都得提前准备着。

腊月二十七

“宰公鸡寓意“大吉大利”,这一天,各家都忙着赶大集,年货大采购。

腊月二十八

天津人讲究“初一到初五不能动火蒸馒头”。

为此,给家里抱回一箱“面食大礼包”已然成为天津人过年新习俗。

临近三十,你就看吧,天津大街小巷,大车小车上,处处能见红色大礼包身影。

花样繁多、寓意吉祥的各类面食下锅一蒸,省事多了。

腊月二十九

道酉就是祭祀诸神的吊钱儿,春联等。

天津人有贴吊钱的习俗。

其中,吊钱儿是一种用彩纸或者红纸剪刻成的图案,天津人将其贴在门窗的玻璃或者横棱上。

在天津,过年可以没有大门上的春联,但家家一定会有吊钱。

过年期间

大年三十

三十晚上熬一宿:天津人为了“守岁”通宵不睡,还要包素馅饺子,要用黄纸盖上,象征“素素净净过一年”。

午夜12点,饺子出锅,大家互送红包,这叫“辞岁”,庆祝新一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

新年第一天天津人习惯第一顿吃素馅饺子。

象征新年生活素素净净、顺顺当当。

有时会在饺子中特别放入一粒果仁之类的吉祥物,俗信谁吃到这个饺子一定会在新年交好运的。

初一走亲访友,俗称拜年,在送年礼方面,天津人讲究送整盆不剪枝的腊梅、海棠和迎春花。

大年初二

天津人管女婿叫“姑爷”,初二这天出嫁的闺女携夫、子回娘家则成为定俗,并戏称“姑爷节”。

“姑爷节”上午,天津大街小巷,人头攒动。

姑爷们都穿戴整齐,带着穿盛装的夫人和孩子,提着大包小包,前往老丈人家过年,那场景甚是壮观!这天要吃捞面条,讲究吃全菜码,即黄瓜、菠菜、豆角、豆芽等窖菜。

大年初三

天津人有个春节食谱是这么说的: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盒子往家转,初四烙饼卷鸡蛋。

老天津食俗在正月初三这天一定要吃合子,而且要供财神,俗谓

“合子往家转”,因为“转”与“赚”同音,寓意财源滚滚来。

大年初五

正月初五天津人称为“破五”。

这一天不能到别人家拜年,家家包饺子,捏小人嘴。

在切菜的时候,菜板要剁得叮咚响,暗示剁“小人”。

正月十五

这一天除了吃元宵,天津人还要庆祝填仓节,要吃米饭和熬鱼。

如果赶上“立春”,还要吃春饼,寓意“咬春”。

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正月十六

这一天,天津的妇女“走百病”、“走桥”,寓意新年不生病。

这是从古代延续至今的习俗,流行于京津冀地区。

二月初二

农历二月初二,之所以称为龙抬头节。

天津人在这一天会吃焖子,将焖子切成小方块,用文火煎出金黄色,拌上麻酱和蒜泥,并佐以韭黄炒鸡蛋、醋熘炒豆芽,就着烙饼吃,尔后,再喝上一碗绿豆稀饭(天津人称之为“灌缝”)。

天津的岁时节俗有哪些?

天津的岁时节俗与汉族的传统大致相同,但其中也有不少带有城市商业生活特点的习俗,而且天津岁时节俗的特殊性多体现在饮食方面。

  正月初一:旧时天津人这天不出去拜年,而家居自娱。

  初二:敬财神,给小儿压岁钱,开始互相拜年,挑水人给用户送水送柴,取“进财进水”口采。

  初三:烙羊肉馅合子,天津有俗语“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于往家转(赚)”。

  初五:俗称“破五”,家家吃饺子,俗称“捏小人”。

  十五:商号悬灯结彩,各家皆吃元宵  十六:妇女皆往亲戚家串门,俗称“走百病”。

  正月二十五:在屋内或院中画囤形,中放一包米或钱,称为“填仓”  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家家吃烙饼,煎闷子,炒鸡蛋、绿豆菜,妇女不动针线,怕刺伤龙眼。

  清明节:前十天后十天扫墓添坟。

  二月二十三:天后生日,市民和四乡农民赴天后宫进香,出皇会。

  四月初八;城隍庙演戏,晚间出“鬼会”,市民到西门外白骨塔处行祭“赦孤”。

  端午节:门旁插艾枝,小儿穿黄衣裤,身挂老虎坠,家家吃江米小枣粽子。

  七月十五:鬼节,为亡灵焚化纸钱。

  八月十五:中秋节,旧时妇女焚香拜月,亲友互赠月饼。

  九月初九:重阳节,黎明时登高远望,食品多为糕类。

如切糕、年糕等,取“高”音。

  九月十七:财神生日,商号皆以香烛供奉之,并张灯结彩,大肆庆祝。

  立冬:开始“数九”,并记“九九消寒图”。

此日食馄饨。

  腊月初八:用各种米豆,小枣,栗子熬“腊八粥”,包素饺子,并开始用醋泡大蒜,称“腊八醋”,以备春节时食用。

  腊月二十三:祭灶日,俗谓本日灶王上天述职,故将旧神象烧化,等到除夕夜再换新神像,祭品为糖瓜,粘糕等。

  腊月三十:扫除,贴对联吊钱,全家团圆,吃团圆饺子,守岁,午夜燃放鞭炮。

 该答案来自南北游旅行网官方网站

带你了解天津过年的习俗?

天津的过年习俗最主要的就是“阖家欢乐”,天津的年货市场主要集中在在天津天后宫为中心的宫南、宫北大街,也就是今天的古文化街一带。

在哪儿你可以买到你所需要的过年用品。

本期天津文化就为你介绍天津过年的习俗。

腊八儿天津人称腊月初八为腊八儿,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许多天津人还在这天用醋泡大蒜,名腊八醋。

腊八醋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

逛娘娘宫腊月十五开始,各式各样的年货全都上市,以娘娘宫为轴心的宫南宫北大街更是热闹非凡。

男孩子到娘娘宫头一个目标就是风葫芦,成年男人到这里,忘不了买灯笼,女人们来这里多是洗娃娃的。

从娘娘宫拴回的娃娃每年都要洗一回,这是节前妇女必须做完的事情。

糖瓜祭灶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家家要买糖瓜儿,等到夜里12点祭灶王爷。

待香燃尽后,请下灶王像,点火烧了,大年三十再买新的灶王像,又叫灶王码子换上,年复一年,都是这样。

贴吊钱天津人有贴吊钱的习俗,红红的吊钱,薄薄的红纸,像旗帜一样,被北风一吹,呼啦啦地飘曳,仿佛在跳跃欢快的舞蹈。

吊钱是贴给屋外的人看的,正面冲外。

过去人们多把吊钱贴在窗户外,然而北风如刀,吊钱很快就破掉,委实遗憾。

后来有精明细致的天津人把吊钱贴在窗户内,这样就一直能保留到过完年了。

美中不足的是,风中火红的舞蹈变成了静静的守望,热辣辣的年变成了羞答答的年。

天津人过年可以没有大门上的春联,但家家一定会有吊钱。

除了吊钱寓意吉祥外,那个“钱”字也是吸引人的关键吧!

贴肥猪在所有的窗花中,“肥猪拱门”是最经典的主题,特别是用黑色腊光纸雕刻的肥猪驮聚宝盆的花样。

过大年红色是主流,唯有这“肥猪拱门”独享这黑色的特权。

天津人视猪为“财”的象征。

所以很多人家也把“肥猪拱门”的窗花贴在大门上,企盼新年中的富足。

今逢猪年,“肥猪拱门”更要风光无限啦!

吃捞面正月初二敬财神,要吃捞面条,讲究吃全菜码,即黄瓜、菠菜、豆角、豆芽等窖菜。

还有银鱼、紫蟹、晃虾、铁雀等都是过年时的菜品。

除这四种还有韭黄、萝卜、鸭梨、黄芽菜,统称天津八珍。

其中银鱼有其独特之处即为金眼圈,其他地方所产都是黑眼圈。

明太监刘瑾最爱吃天津银鱼,在天津设“银鱼监”,派太监毕珍专司此职,供他和皇宫内食用。

有诗说:“水中钓出是银鱼。

”此句差矣,因为银鱼的最比鱼钩要小得多,所以逮银鱼要用网涝。

传说,天津金刚桥附近的三岔口银鱼最好,最肥。

有诗云:“佳肴都在封河后,闻说他乡总不如。

”说出了它的独特味道和产期。

姑爷节天津人管女婿叫“姑爷”。

大年初二,嫁出去的姑娘回娘家。

旧历风俗,延续至今,生命力依旧旺盛。

曾听一位出租车司机聊,过年基本上忙三天,大年三十,初二和正月十五。

大年三十和正月十五大家都赶着回家过节,奢侈一下,打车。

然后就是初二这一天了,全天津所有的媳妇都回娘家,穿红挂绿大包小包地一大清早往娘家奔,想一想那样的场景,都觉得很壮观啊!那一天是司机的最忙,交警的最忙,娘家也是欢声笑语。

大年初二是天津最热闹的“姑爷节”。

破五天津人称正月初五为破五。

这一天,家家户户吃饺子,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

天津人把不顺心的事归结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顺顺当当,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灾的意味。

初五叫“破五”,也叫“泼污”,“送穷土”,把家里床下旮旯的土扫出倒掉,泼掉脏水,赶走穷气。

初五还有另一个重要习俗“捏小人”。

包饺子剁馅的时候要一边剁一边念叨,“剁小人”,包饺子的时候要仔细捏拢饺子皮,叫“捏小人嘴”。

吃饺子前照例也要放炮,叫做崩掉小人。

闹元宵在天津人的心目中,闹元宵也是过年,因此,要闹得轰轰烈烈,要闹出年味来。

从正月十三到十七的每天晚上,城内繁华的街道,游人如织,灯火辉煌,锣鼓喧天,非常热闹。

十五这天,平时分家单过或外出工作的,都要集中在家长的住处吃晚饭,因为正月十五是第一个月圆的日子,月圆家圆,象征着家庭和睦、美满幸福。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个赞或者在线咨询(仅供娱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