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惊蛰节气风俗活动,惊蛰节气的习俗是什么

惊蛰节气风俗活动,惊蛰节气的习俗是什么

日期:2023-12-28 12:32:40 参考 共享网站

惊蛰节气风俗活动目录

惊蛰节气风俗活动

惊蛰节气的习俗是什么

惊蛰的习俗

惊蛰民间风俗有哪些

惊蛰节气风俗活动

惊蛰节气风俗活动

一、打小人驱霉运

惊蛰象征着雷声响起,阳气上升,春回大地的同时,也意味着冬季的寒冷和沉闷逐渐消失。在惊蛰这天,民间有一种“打小人驱霉运”的风俗。人们认为,随着春天的到来,一切负能量和霉运都会随之消散,而打小人则是一种祛除霉运的方式。通常会用纸做成小人的形象,然后通过击打、踩踏等方式来驱赶霉运。在一些地方,还会在打小人之后将小人烧掉,以示送走霉运。

二、惊蛰吃梨

在惊蛰这天,民间有吃梨的习俗。梨子清甜可口,富含维生素和水分,有助于滋润肺部、清热解毒。惊蛰时气候比较干燥,人们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咳嗽等症状,而吃梨可以起到很好的润肺止咳作用。同时,“梨”与“离”谐音,也寓意着离虫走远,不再受到虫害的侵扰。

三、祭白虎化解是非

在广东地区,民间有在惊蛰这天祭白虎的风俗。人们认为白虎是四方神之一,能够掌管四季风调雨顺。在惊蛰时祭拜白虎,可以祈求丰收和平安。同时,民间还有说法认为惊蛰时会出现是非口舌,而祭白虎则可以化解这些是非。在祭拜白虎时,人们通常会用白色纸制作一只老虎形象,然后进行祭拜。

四、蒙鼓皮

惊蛰是春耕的开始,为了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一些地方有蒙鼓皮的习俗。人们会在这一天将鼓皮蒙上新的兽皮,以示驱逐疫病和晦气,迎接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蒙鼓皮也是为了祈求神灵的保佑和庇护,希望新的一年能够平安顺利。

五、驱虫害

惊蛰时春暖花开,各种昆虫也开始活跃起来。为了防止虫害对农作物造成损害,民间有在惊蛰这天驱虫害的习俗。人们通常会用石灰、硫磺等物品来熏蒸、喷洒农作物,以杀死害虫。同时,也有一些地方会用特定的草药或植物来驱赶虫害,以达到保护农作物的目的。

六、斗蛋游戏

在部分地区,惊蛰这天还有斗蛋游戏的习俗。人们会用鸡蛋进行相撞,谁的鸡蛋破碎了就输了游戏。这个游戏寓意着春天的到来和新的开始,也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期望和美好祝愿。

七、画蛋

在惊蛰这天,民间还有画蛋的习俗。人们会在鸡蛋上绘画各种图案,以示吉祥和美好祝愿。画蛋的图案通常是一些花卉、动物等自然元素,也有一些地方会画一些神话传说或历史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画蛋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一种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文化传统。

八、吃春饼

在一些地方,惊蛰这天还有吃春饼的习俗。春饼是用面粉烙制而成的薄饼,通常会在饼中包裹着各种蔬菜和肉类食品,然后食用。吃春饼寓意着团圆和丰收,也寄托了人们对家庭和生活的美好祝愿。

九、吃蛋

在惊蛰这天,民间还有吃蛋的习俗。鸡蛋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而吃蛋则寓意着身体健康和长寿。同时,鸡蛋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以滋阴养血、清热解毒。因此,在惊蛰这天吃蛋不仅是一种食俗,也是一种保健方式。

十、吃煎饼

在部分地区,惊蛰这天还有吃煎饼的习俗。煎饼是一种传统的食品,通常是用面粉和水搅拌后煎制而成。在惊蛰这天吃煎饼则寓意着团圆和美满,也寄托了人们对家庭和生活的美好祝愿。同时,煎饼也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

惊蛰节气的习俗是什么

惊蛰,二月节。

《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

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惊蛰节气的习俗,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

惊蛰节气的习俗

惊蛰种什么农作物

惊蛰节气有什么特征

惊蛰节气的习俗

1:打小人

看粤语长片,有时会看到“打小人”的镜头。

旧时三姑六婆随时随地都可打小人。

在惊蛰这天,大概也和祭白虎相类,以防小人也在惊蛰那天出口伤人吧。

打小人之俗当然俗不可耐,不过打小人时念唱的粤语歌谣却有几分可笑之处:打你个小人头,等你有气无得抖;打你只小人手,等你有手无得郁;打你只小人脚,等你有脚无得走??

2:祭白虎

蛰伏着的动物被春雷惊醒后,便开始觅食。

按广东民间传说,凶神之一的白虎也于这时觅食。

为着平安,惊蛰那天要祭白虎。

将预先准备好的身带豹纹的口有獠牙的纸造老虎置于神坛前,拜祭时,以猪血喂之,以肥腻的生猪肉抹在老虎的嘴上,以人之心度虎之腹:油水都吃饱了,自然就不会再张口伤人了。

3:蒙鼓皮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

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

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

“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

”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返回目录

惊蛰种什么农作物

1、番茄、辣椒、茄子、黄瓜。

惊蛰节气时大棚蔬菜开始定植,像番茄、辣椒、茄子、黄瓜等开始投入生产,越冬温室的黄瓜、西葫芦、番茄要开始追肥、浇水并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此期是争取产量和效益的关键时期。

2、西瓜。

惊蛰节气时地膜或露地春提早栽培的西瓜,也要开始在小拱棚内育苗,苗龄30天左右。

此期育苗仍要注意温度和昼夜温差管理,以利培育壮苗和花芽分化。

3、大葱、韭菜

春分前后春播大葱开始育苗,春韭菜也开始播种育苗。

4、西葫芦春地膜栽培开始育苗。

5、白菜、萝卜、胡萝卜;麦瓜套辣椒育苗开始。

<<<返回目录

惊蛰节气有什么特征

气温回升快

惊蛰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惊蛰期间,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回温,而且是雨水增多。

但这一时节,气温起伏较大,气候变化多端,昼夜温差比较大,所以一定要注意及时保暖。

病虫多发

“春雷响,万物长”,农民们常常把惊蛰时节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

农民在春耕的时候,还要做好春季作物管理。

因为温暖的气候条件,容易引起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所以要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

雷响不断

惊蛰前后,大地回春,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

民间谚语云:雷打惊蛰前,二月雨淋淋;雷打惊蛰后,旱天到春后。

也就是说如果第一次春雷在惊蛰之日,则会认为当年风调雨顺。

如果初雷在惊蛰之前鸣响,则预示着当年的雨水较多,可能会发生“春季连阴雨”的情况。

<<<返回目录

惊蛰的习俗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太阳运行至黄经345度时即为惊蛰,一般在每年在3月5日或6日,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惊蛰”是指钻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动物被雷震苏醒出来活动。

按照一般气侯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

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从中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

祭白虎化解是非 惊蛰民间习俗“打小人”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

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

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

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蒙鼓皮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

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

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

“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

”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打小人”驱赶霉运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

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所以每年惊蛰那天便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

《千金月令》上说:”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

“石灰原本具有杀虫的功效,在惊蛰这天,洒在门槛外,认为虫蚁一年内都不敢上门,这和闻雷抖衣一样,都是在百虫出蛰时给它一个下马威,希望害虫不要来骚扰自己。

抒发内心不忿 很多人都将“打小人”神化,其实此纯粹是民间习俗而已,打小人的用意在于透过拍打代表对头人的纸公仔,驱赶身边的小人瘟神,宣泄内心的不满,大部分人去打小人,一般目的是求新一年事事如意,冇小人搞搞震,而被“打”的对象,主要是二奶以及工作上的“金手指”。

打小人的目的,就是要希望他们知难而退及抒发个人内心的不忿。

惊蛰民间风俗有哪些

惊蛰民间风俗有蒙鼓皮、“打小人”驱赶霉运、祭白虎化解是非。

1、蒙鼓皮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

雷神作为九天之神,地位崇高,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来震动人间,所以过去有惊蛰日祭祀雷神的习俗。

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2、“打小人”驱赶霉运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

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

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3、祭白虎化解是非

在广东一带民间有在惊蛰“祭白虎化解是非”的习俗。

据称白虎为口舌之神,每年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伤人。

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

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节气特点

惊蛰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于每年公历3月5日或6日交节。

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蛰是藏的意思。

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惊蛰时节,各种蛰虫有感因此开始活动,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气温回升,万物生机盎然,是万物生长的好时光,该种的农作物都可以开始种了。

惊蛰后气温回升较快,长江中下游以南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而华北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

作为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除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至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至6℃,沿江江南地区为8℃以上。

而西南地区和华南地区已达10至15℃以上,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日照时数也有了明显的增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