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云南地方民族风俗,云南的风俗和特色

云南地方民族风俗,云南的风俗和特色

日期 2023-12-27 03时 参考 共享网站

云南地方民族风俗目录

云南地方民族风俗

云南的风俗和特色

云南文山人有些什么风俗

云南地方民族风俗

云南地方民族风俗

一、传统节日

云南地区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通常是各民族重要的社交和娱乐活动,也反映了他们对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例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纳西族的骡马会等。这些节日的日期根据农历或公历有所不同,但都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

二、饮食文化

云南的饮食文化深受地理、气候和民族多元化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地方风味。云南菜以其丰富的调料和复杂的烹饪技术而著名,其中包括了各种山珍海味,如野生菌类、蛇类、昆虫等。此外,云南的小吃也非常有特色,例如过桥米线、饵块、酥油茶等。

三、服饰习俗

云南各民族的服饰习俗也极具特色。例如,彝族的服饰通常以黑色为主,绣有各种图案和装饰;白族的服饰则以白色为主,精美绝伦。此外,傣族、纳西族、藏族等民族的服饰也各具特色,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文化和传统。

四、居住习惯

云南的民族在居住习惯上也各不相同。例如,傣族的传统住宅是干栏式建筑,以适应湿热的气候;而纳西族的民居则注重通风和采光,以适应高原气候。此外,彝族、白族等民族的民居也都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五、婚嫁习俗

云南各民族的婚嫁习俗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摩梭人的走婚制度、彝族的抢婚习俗等,都充满了神秘和独特的魅力。这些习俗反映了各民族在婚姻方面的传统观念和文化特点。

六、丧葬习俗

云南各民族的丧葬习俗也是多种多样。例如,哈尼族的棺材外要套上精美的木盒;苗族人死后要为其歌舞数日;景颇族人死后要进行竹楼射箭等。这些习俗都是各民族对死者表示敬意的不同方式,也是他们传统信仰和文化的一部分。

七、民间艺术

云南的民间艺术也是非常丰富的,包括歌舞、戏曲、音乐、绘画等形式。例如,傣族的孔雀舞、彝族的火把节歌舞、纳西族的东巴画等,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不仅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传统精神和价值观的体现。

八、宗教信仰

云南的宗教信仰也是多元化的,包括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这些宗教在云南都有其影响力和信众基础,但同时各民族也保留了自己的传统信仰和习俗。例如,彝族人崇拜祖先和山神,哈尼族人崇拜水神和谷神等。这些传统信仰在各民族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也是他们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的风俗和特色

1、语言文字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语言文字丰富多彩。

云南的汉族语言属北方语系(西南官话),其他各民族的语言分别属于汉藏语系和南亚语系,语言使用主要有:母语型、双语型、多语型和母语转用型四种类型。

云南各个民族除回族、满族、水族通用汉语外,其余都有自己的语言,使用的民族文字共22种。

其中,文字语言与泰国有一定的历史渊源。

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历史悠久,东巴文字是迄今还在传承的象形文字。

2、歌舞活动

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花车游行、云南民族村歌舞表演、云南民族村活动(仅在火把节期间)、印象云南、吉鑫宴舞。

大理:“白族三道茶”歌舞表演,大型歌舞,大型实景演出。

丽江:“丽水金沙”大型歌舞表演、纳西东巴古乐音乐会、《印象丽江》、歌舞表演《摩梭情篝火晚会》。

西双版纳:傣族风情园傣族歌舞和泼水节活动、《超级歌舞秀·勐巴拉娜西》歌舞演出、曼听公园《澜沧江·湄公河之夜》、《哨哆丽风情之夜》、曼弄枫新区《多哥水酒》大型歌舞演出、望天树景区《雨林盛宴》大型山水情景演出。

香格里拉:歌舞表演《梦幻香格里拉》,《藏民家访》。

3、宗教信仰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边疆省份,信仰宗教者共有450多万人,其中90%以上是少数民族。

佛教:正式登记的场所共826处(其中寺院812处、固定活动处所14处),可统计的佛教信徒约280万余人[59]。

云南是全国佛教唯一三大语系俱全的省份,其中巴利语系(南传)佛教在国内唯云南省独有。

主要有三大教派:小乘佛教:几乎是傣族、布朗族和德昂族的全民信仰。

(喇嘛教):几乎是藏族全民信仰,在迪庆州等藏区,每个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有寺院和经幡。

云南有名的藏传佛教寺院为噶丹松赞林寺(“小布达拉宫”)。

大乘佛教:汉族中有一部分信仰。

被列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的有:宾川县鸡足山祝圣寺、铜瓦殿,以及昆明筇竹寺等。

:全省信仰伊斯兰教的信徒69万余人,有清真寺810处。

格底目教派是云南伊斯兰教最大的教派,遍及全省各地,约占全省信教群众的90%以上。

:云南省可统计的基督教徒约60万人,合法宗教场所2050处。

云南基督教主要有两大教派:天主教和新教(耶稣教),主要有:西北部怒江州的傈僳族以及怒族、独龙族;东北部、武定县等地的苗族以及彝族;

西南部中缅边境的德宏州的景颇族;澜沧县(有著名的糯福教堂)的拉祜族和佤族。

基督教在云南省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特点,基督教偏远山区和城市地区发展相分离。

民族地区及偏远山区的基督教沿袭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西方传教士的传教活动。

怒江州的贡山县信仰基督教者的比重达到85%,是中国基督徒比重最高的一个县。

云南省可统计的天主教徒约5万余人,合法宗教场所58处。

曾经建立昭通、昆明、大理3个主教区和西康教区的云南总铎区(在迪庆州有著名的茨中教堂)。

:云南省可统计的道教信徒约28万人,合法宗教场所127处,包括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县的巍宝山以及昆明金殿、黑龙潭等。

东巴教:历史上,丽江的纳西族中曾流行过东巴教。

本主崇拜:为大理白族普遍信仰。

4、云南戏曲

云南有曲艺83种,为全国之冠,其中少数民族曲艺56种,汉族曲艺27种。

彝族歌谣据统计有七十二调,大的有梅葛调、青棚调、阿色调等。

大理地区白族曲艺发展成熟,产生了三腔、九板、十八调。

哈尼族曲艺种有哈巴、腊苔、优历克等,分布在哈尼族不同的支系民众中。

傣族神话传说与古歌谣结合,产生了民间说唱艺术章哈。

纳西族形成了有故事内容的说唱艺术纳西大调,傈僳族曲艺尼丹木刮,佤族曲艺柏巧、唠琼嘎卜(木鼓说唱),苗族曲艺然更、巴腊叭,拉祜族曲艺嘎门可等。

都有大量的神话传说曲目,它们与民间歌谣结合,通过原始宗教祭师和歌手的演唱,流行在各民族当中。

除了少数民族曲艺,云南由于地处边疆、多种文化在这里汇聚、交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故本地的汉族有与内地不尽相同的各种曲艺表演形式,有云南花灯戏、云南评书、云南扬琴、洞经音乐、滇剧等曲艺与戏曲。

5、节庆指南

据粗略计算,云南少数民族的节庆活动每年有70余个,有的民族有许多节日,有的节日则是多种民族所共有。

大致分为宗教祭祀性节日,生活活动性节日,纪念庆祝性节日,社交娱乐性节日。

参考资料来源:

云南文山人有些什么风俗

一、节日文化及风俗

文山州有11个世居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节日文化和风俗。

主要民族的节日文化及风俗有:

1、壮族

春节,有铜鼓的村寨,大年三十夜,经过取鼓、洗鼓、祭鼓仪式后,年初一凌晨敲响铜鼓,全寨举火把抢新水。

布越(沙支系)包银锭状大棕粑。

濮侬包圆筒形粽粑(俗称马脚杆粑)。

三月祭龙节濮侬用植物花叶染成的五色糯米粑,广南濮侬花街节的花糯饭、富宁布越陇端节演壮剧、农历四月的牛王节、濮侬六郎节祭祀侬智高献七彩花糯饭、布越七月祭祖节做搭连粑,尝新节做扁米、土支系十月初一牛戴花、广南者兔侬支系十月初一给儿童煮花蛋碰蛋称“节傣”、濮侬支系还流传有洞经音乐、铜鼓舞、龙阿耶(手巾舞)等。

2、苗族

花山节是文山苗族的重大节日之一。

活动是在正月初三至初九举行,是祭祀苗族远古祖先——蚩尤的节日。

节日活动分祭杆、闹杆、收杆三个程序进行。

一般是在一个比较平缓的山坡上立一棵顶挂红彩带的树杆,俗称花杆。

节日活动内容主要有:对歌、跳芦笙、练武术、赛马、斗牛等。

3、彝族

六月二十四火把节青年男女的聚会,跳弦子舞。

弦子舞节奏欢快,热情奔放,有“老鹰叼鸡、蜻蜓点水、老牛擦背”等调式,号称彝族“迪斯科”。

此外,还有西畴、广南彝族的荞菜节。

富宁、麻栗坡彝族的跳宫节、长伞舞等。

4、瑶族

盘王节,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瑶族统一过盘王节,跳独具特色的行朝舞。

度戒,是瑶族金门、尤勉支系必须履行的宗教仪式。

是对瑶族男青年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一种方式,因此也叫成人礼。

二、节庆活动

1、彝族花脸节

活动地点:云南丘北普者黑

活动内容:5月2日将在丘北县普者黑旅游区举办丘北少数民族“花脸节”。

彝族花脸节节日期间有抹花脸狂欢、毕摩祭祀表演、彝族古老歌舞表演、打花脸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如踢脚架、葫芦笙表演、打陀螺比赛、捕鱼表演、龙舟赛、动物角斗表演等活动。

届时,人们手蘸锅烟、水彩,互抹花脸,载歌载舞,祝福平安。

人们认为,脸抹得越花越吉祥。

如今,抹脸原料也由当初单一的锅烟扩展至彩料。

2、跳宫节 (农历四月初八或农历六月间)

跳宫节是一个以隆重的民族仪式缅怀祖先、祭献金竹的传统节日。

每逢节日到来,各村寨的彝族男女老少,就在帕比(即族主、寨主,又叫宫头)和他妻子宫主的带领下,穿着节日盛装,聚集到村外一块栽有金竹的草坪上。

第一天杀猪宰羊,敲铜鼓、打木鼓、吹芦生、唱歌跳舞,如醉如痴,以盛典献金竹。

第二天,宫头身穿战袍,指挥全副武装的两队古装武士,在宫坪演习对打,将节日气氛推向高潮。

3、盘王节 (冬季农闲时)

各地瑶族过盘王节的时间不一致,节日活动可单家独户进行,也可同宗同族一起举行。

但不管哪种形式,都要杀牲设宴,尽情款待亲友,互致祝贺。

节日一般持续3天,有的甚至长达7天。

小知识:盘王节的由来,相传古代的瑶族,在盘王的带领下过着富足,安稳的生活,不久,盘王去世后,外族发现了这片土地,想要强占。

于是,瑶族人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在逃难途中遇上狂风大作,人们便祈祷上苍保佑,果然,盘王显灵,让大家平安渡过了难关。

从此以后,瑶族便有了祭盘王的民俗。

4、打背节 (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五)

打背节流行于文山州境内富宁县的部分地区,也是苗族男女青年的节日。

节日中,男女青年相聚在山坡上,当打背开始时,男的蜂拥而出,冲到自己选中的姑娘面前,一手挽住姑娘的脖子,一手蒙住姑娘的眼睛,其他小伙子去打她的背。

姑娘也不甘示弱,挣脱的同时,捉住小伙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5、踩花山 (农历正月初一、初三、初六)

踩花山是文山州境内苗族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凡有苗族居住的各县,这几天都要立花杆,举行隆重的踩花山活动。

这既是苗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好时机,也是苗族人民开展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

6、陇端街 (每年农历正月到3月的农闲时)

“陇端街”又叫‘花街”,是聚居在文山州的广南、富宁等地壮族人民一年一度最隆重的民族传统节日,历时3到5天。

“陇端”是壮语,意思是在田坝、草坪上赶的街。

届时,当地青年男女们进行对歌比赛,借此谈情说爱,当对歌告一段落后,已选好意中人的未婚男女,一对对相随相依,步入树林。

7、八宝跑马节

又叫过小年,亦有“六郎节”、“七郎节”的不同称谓。

是文山州境内壮族侬支系一年一度最为隆重的节日。

节日期间,家家户户宰牛杀鸡、染五色糯饭,先由寨主在村头祭献壮

八宝跑马节族首领侬智高,然后,各家各户可在门前摆上竹榻祭献、祈祝祷,极为热闹。

八宝跑马节 (正月第一个属鸡日)

每年一届,历时3天,有关跑马节还有个故事,传说在很久以前,当地有木氏3兄弟,他们团结八宝地区的土著人共同开发八宝,使其成为鱼米之乡。

后来,人们为纪念木氏三兄弟,便于正月第1个属鸡日(即3兄弟祭日)举行隆重的跑马活动。

如今的跑马节,不仅跑马,还表演沙戏、舞龙耍狮、踩高跷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节目,这种文艺大汇演的盛况景象,令人流连忘返。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