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回族风俗娱乐,门源回族自治县的历史文化

回族风俗娱乐,门源回族自治县的历史文化

日期: 2024-03-11 11时 来源 会员推荐

回族风俗娱乐目录

回族过端午节的习俗

门源回族自治县的历史文化

古尔邦节有什么风俗 古尔邦节的风俗或礼仪

回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风俗娱乐与汉族有很多共同之处,但也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1. 婚礼习俗:回族婚礼通常会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迎亲、拜堂和送客。在迎亲阶段,新郎和其家族会到新娘家中迎娶,通常会有一些传统的仪式和习俗,如拜堂、抬轿等。在拜堂阶段,新郎和新娘会在一起拜神,然后向双方长辈行礼。最后,在送客阶段,新娘会回到新郎家中,双方家族会举行一些宴席和娱乐活动。

2. 饮食习俗:回族人喜欢吃羊肉,将羊肉切成薄片后涮在锅中食用,这被称为“涮羊肉”。此外,回族人还喜欢吃甜食,如甜饼、糖果、麻花等。

3. 艺术表演:回族的传统艺术表演形式包括回民杂技、回民歌舞、回民传统乐器演奏等。其中,回民杂技是回族人独特的表演形式,其表演内容包括单手倒立、顶碗、打铁等。

4. 休闲娱乐:回族人喜欢在休闲时间去茶馆或咖啡馆喝茶、聊天,也会在家中聚会,一起唱歌、跳舞或者打牌。

总的来说,回族风俗娱乐与其他少数民族相比,具有其独特的特色和魅力。"。

回族过端午节的习俗

回族过端午节的习俗与其他地区的习俗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回族过端午节注重家庭团聚和传承文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回族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前,家人会一起准备粽子。

粽子是这个节日的传统食物,通常由糯米和各种馅料包裹在竹叶中蒸煮而成。

端午节当天,家人会合家欢聚,亲戚朋友相聚。

一家人会一起吃粽子、饮茶,分享快乐。

端午节期间,回族还会举行各种传统活动,如龙舟比赛、草地赛马等。

这些活动是为了纪念屈原,同时也是一种娱乐和展示技能的方式。

端午节还有针灸、中药浴等养生活动,回族人相信这些活动有助于消除疾病和祛邪。

总的来说,回族过端午节主要是以家庭团聚和传统文化为核心,强调亲情和传统价值观的传承。

具体的习俗可能因地域和家庭差异而有所不同,在家人之间商量并遵循传统习俗是很重要的。

门源回族自治县的历史文化

门源回族宴席典

宴席曲是纯粹的回族音乐。

门源回族把结婚办喜事称为“吃宴席”,专门在婚礼宴席上演唱的曲子叫宴席曲,它是热闹而隆重的婚礼上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

宴席曲由元代回族中流传的“散曲”演变而来,长于叙事,并且载歌载舞,生动活泼,伴有舞蹈动作。

宴席曲含有西域古歌和蒙古族古调的色彩,同时,又吸收了中国西部各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其曲调风格几乎涵盖了西北民间音乐的特点,并且保留着元、明、清时代西北少数民族歌舞小曲的古老风貌。

它是研究回族的历史、风俗习惯、语言文学以及文化等的重要资料,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

门源县内已收集到流传在当地的宴席曲共八十多种。

藏族服饰

门源华热藏族的衣着,保留着游牧者袒露一臂、长宽大的特点,追求精美、华贵的古风。

高级藏袍用的是锦缎挂面的白羊羔皮衣,贴身的内衣叫“晚裘”,使用金、银、铜等金属纽扣;袖子往往长出手指一市尺左右,长出部分平时卷起,在跳舞时放下。

男式内衣多为白色,年轻妇女的时髦款式则是粉红内衣配以翻着宽厚白羊羔皮领的黑面缎袍。

藏袍不但讲究边饰,还要配饰腰带、火镰盒、铜制装针筒、藏刀、礼帽、牛皮藏靴以及用黄铜和白银制作的各种饰物,妇女们的长辫上还缀满了银元、象牙制品、贝壳、玉石以及大大小小反扣着的银碗。

门源藏族华热服饰是研究门源藏族文化的一扇亮丽的窗户。

古尔邦节有什么风俗 古尔邦节的风俗或礼仪

  回族的古尔邦节习俗

  节前的穆斯林通常都要打扫室内外卫生。

家庭院落、大街小巷打扫得干干净净,东西堆放得井然有序。

家家户户节前都要炸油香、馓子、花花等。

孩子们换上节日服装,欢乐地奔跳。

然后沐浴,净身,燃香,换上整洁的衣服赴清真寺参加会礼。

  古尔邦节的会礼和开斋节一样,非常隆重。

大家欢聚一堂,由阿訇带领全体穆斯林向西鞠躬、叩拜。

如果在一个大的乡镇举行,可谓人山人海,多而不乱。

聚礼中,大家回忆这一年当中做过哪些错事,犯过哪些罪行,阿訇要宣讲“瓦尔兹”,即教义和需要大家遵守的事等,最后大家互道“萨俩目”问好。

  会礼结束后,举行的一个隆重的典礼这就是宰牛、羊、骆驼献牲。

一般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家,每人宰一只羊,七人合宰一头牛,或一峰骆驼。

宰牲时不允许宰不满两岁的小羊羔和不满三岁的小牛犊、骆驼,不宰眼瞎、腿瘸、缺耳、少尾的牲畜,要挑选体壮健美的牲灵。

所宰的肉一般分为三份:一份自食,一份馈送亲友邻居,一份济贫施舍。

  宰牲典礼完成后,家家户户开始热闹起来,老人们一边煮肉,一边给孩子吩咐:吃完肉,骨头不能扔给狗嚼,要用黄土覆盖。

这在古尔邦节是一种讲究。

肉煮熟后要削成片子,搭成份子;羊下水要烩成菜。

而后访亲问友,馈赠油香、菜,相互登门贺节。

有的还要请阿訇到家念经,吃油香,同时,还要去游坟,缅怀先人。

  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习俗

  节日的这天早晨,维吾尔人沐浴全身(大净),然后盛装到清真寺参加聚礼。

聚礼之后,人们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宰牲。

至于是宰牛宰羊宰骆驼还是宰马,由各家经济实力决定。

通常人们把献祭的牲畜宰好,大块连骨肉炖到锅里后,男子们才开始互相串门。

拜贺节日。

妇女们则留在家里摆上节日食品,烧茶备水,准备迎接客人。

  节日第一天,先给发生过丧葬和家难的乡亲拜节,表示慰问;其是给夫妻双方的长辈拜节;再次,给邻居和长者拜节。

在礼节性拜节活动中,除了给夫妻双方老人拜节是夫妻同去外,其他拜节活动往往三五成群,男女分开进行。

之后,才是同辈亲朋好友之间的拜节。

大家除了互相道贺,彼此问候之外,还要共餐痛饮,吹拉弹唱一起娱乐。

维吾尔民间拜节是维吾尔人增强社会联系,严守礼尚往来这一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维吾尔族礼节

  待人接物很讲礼貌,在路上遇到尊长和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掌放在左胸上,然后把身体向前倾三十度,并连说:“艾斯拉姆艾来孔!”当行路人无处进餐和住宿时,只要说明来意,主人虽不相识,也会殷勤招待;走路让长者走在前面,谈话让长者先谈。

  入坐让长者坐在上座,吃饭,先端给长者;小辈在长者面前不喝酒、吸烟;老人无论到哪里去作客,他骑的马不论是卸鞍子,还是饮马、喂马,都由年轻人去做,走时,年轻人给老人备鞍,扶老人上马;家里来了客人,全家都出来欢迎,然后女主人以十分真诚的态度,用盘子端来茶水;老人吃饭时或到别人家里去,常常双手摸脸做“都瓦”(祝福仪式)。

  维吾尔族禁忌

  吃饭或与人交谈时,忌擤鼻涕、打哈欠、吐痰,饭毕有长者领作都瓦时,忌东张西望或站起;禁食猪肉、驴肉、狗肉、骡肉和自死的畜肉及一切动物的血,衣着忌短小,上衣一般要过膝,裤腿达脚面,忌户外着短裤;屋内就坐,忌双腿伸直,脚底朝人;接受物品或请茶,忌用单手;未经主人同意不得擅自动用主人家的物品;到别人家去,一定要让年长的人先进门。

  青壮年妇女一人在家时忌外人进去;新婚夫妇的洞房忌随便闯入;见到门上挂有红布条,表示妇女分娩或小孩出疹子,忌外人入内;不要和妇女开玩笑;在公共场合忌光着上身,更不能穿着背心、裤衩到别人家里去;忌背后议论别人的短处;禁止在住地附近、水源旁边、墓地、清真寺周围和果树下面大小便、吐痰或倒脏水;禁止携带污浊之物进入墓地和清真寺;禁止在墓地附近修猪圈、厕所,不许牲畜在墓地内乱跑,不许从墓地上取土;不得用自己的水桶或罐子在水井或涝坝内打水,要先用公用水桶打水,然后倒入自己的桶或罐内;北疆地区,禁止在长辈面前讲诙谐或揶揄的语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