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福州端午风俗习惯,福建端午节习俗

福州端午风俗习惯,福建端午节习俗

发布:2024-03-11 11:53 来源 知识库

福州端午风俗习惯目录

福州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福建端午节习俗

福州端午节习俗有贡地主吗

福州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主要包括:。

1. 赛龙舟:端午节期间,福州市各区县都会举办赛龙舟比赛,许多市民也会组织自己的龙舟队参加比赛。

2. 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之一,福州的粽子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肉粽、咸蛋黄粽、豆沙粽等。

3. 悬艾草:福州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在门口、窗户或墙壁上悬挂艾草,据传可以驱邪避瘟。

4. 贴五福: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在门上贴上五福贴,寓意着迎福进门、五福临门。

5. 佩香囊:福州端午节期间,人们会佩戴香囊,香囊内常装有艾草、龙涎香等香料,以驱邪避瘟。

6. 端午节偏门:福州端午节期间,一些人会在家门口摆放一些竹叶或者艾叶,以示避邪。

7. 端午香龙:福州端午节期间,一些寺庙会举行香龙游行,游行队伍中有人手持香龙,祈求平安和福运。"。

福州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福州端午节的习俗有午时书、午时茶、粽子水洗澡等。

1、午时书

每逢端午节正午,福州家家户户都在门楹贴上“午时书”,午时联与春联稍有不同,形制较为短小,用黄色的“雄黄酒”或“黄枝水”书写。

据莫友棠在《屏麓草堂诗话》记载,午时书之风,最早可以远溯到唐朝,历史极为悠久。

端午时节贴午时书是福州十邑所独有的风俗。

2、喝午时茶

每年端午节,人们到山上、田边等野外采集许多可食用的野草树叶,或切成片,或切成段,跟茶叶等混在一起晒干,收存备用。

因为它是端午节的时候制作的,所以就叫它“午时茶”。

谁家的孩子咳嗽、肚子疼、消化不良;谁家的大人头疼脑热,将“午时茶”用开水冲泡喝下。

3、煮粽子的水洗脸洗澡

福州人在煮好粽子后,会把留在锅里的水用来洗脚、洗脸、洗身子等,据说洗后夏天不会生痱子,不会被虫咬。

福建端午节习俗

在福建,人们都认为端午节的龙舟竞渡与包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这两项活动成了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此外还有挂艾叶、菖蒲,饮雄黄酒等。

各地区还有一些不同的习俗。

端午节期间,从闽南到闽北,从闽东到闽西,海滨湖汊,大江小河,几乎都能看到竞渡的龙舟,都能听到喧天的锣鼓。

龙舟竞渡俗称“扒龙船”,龙舟的样式、参赛人员和比赛方式等,全省各地大同小异。

福州重龙舟竞渡,旧时台江、西湖皆有之,而苏岐特盛,龙舟长3丈多,宽5尺左右,首尾如龙形,两侧绘有五彩的龙身。

划舟手28至30人,加上司舵、执旗、锣鼓手、放鞭炮者,合计有34至38人之多。

福州沿江及临湖的乡社,都拥有自己的龙舟。

端午节前,准备“扒龙船”的乡社便开始集资。

人们敲锣打鼓,带着本乡龙舟的旗帜,挨户募捐,俗称“采莲”。

乡间大户出钱请“扒龙船”者宴饮的,就可坐“龙船”头,这是一件很风光的事。

坐龙船头的人,还负责背本乡龙船神(各乡的龙船都奉有一种神)的香火袋,成为本乡龙船的领头人。

“扒龙船”的场面热烈壮观,清代有诗云:“凉船过处水生风,鳌鼓声喧万桨同。

若个锦标先夺得,蒲葵扇系手巾红。

”诗作者自注:“土音呼斗龙舟为扒凉船。

好事者以中扇为标系竹竿,插岸上。

众舟鼓木世争先,以得为荣。

鼓声、锣声为与人声共阗,水为之沸。

”(清·董平章:《秦川焚余草》中《榕城端午竹枝词》)现在,福州的赛龙舟依然红火。

虽然象“采莲”及挂香火袋的习俗不多见了,但在人员组成、训练及参赛等事宜,仍然由各乡村农民自发组织。

福州端午节习俗有贡地主吗

有。

走“贡王”

漳州诏安县数百年来端午节走“贡王”的民俗,是全国独一无二的。

每年端午节,诏安当地人分别从两庙中抬出“开漳圣王”陈元光的部将沈世纪、李伯瑶二将的神像出行,环绕北关游街时,由庙宇灯笼前导,刀斧戈戟罗列双行,社众排队随后,齐唱原名龙船鼓歌的“贡王歌”。

写午时联

“午时联”是用黄色的“雄黄酒”或“黄枝水”书写,贴联的。

位置仅限于厅门上,张贴的时间为正午。

“午时联”常用联语有:“菖蒲驱恶迎喜庆,艾叶避邪保平安”、“端阳艾叶如旗招百福,午日菖蒲似剑斩千妖”等。

吃煎堆

泉州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

端午节之前,泉州一带正是梅雨季节,雨下个不停,古时据说是天空“漏了”所致。

人们盼晴心切,仿效女娲氏炼石补天的做法,因此有了“煎堆补天”的民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