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其它民族的节日风俗,民族风俗有哪些

其它民族的节日风俗,民族风俗有哪些

参考 开源网站 时间 2024-03-06 11:38

其它民族的节日风俗目录

各族传统节日习俗

民族风俗有哪些

1.春节(中国汉族)。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庆祝。人们通常会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包饺子等。此外,还有舞龙舞狮、打太平鼓、赏花灯等传统节目。

2.泼水节(泰国泰族)。

泼水节是泰国泰族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泰历四月庆祝。人们会用水泼对方,以祈求健康和幸福。此外,还有游行、狂欢、吃美食等活动。

3.追赶黄牛节(印度尼西亚巴塔克族)。

追赶黄牛节是印尼巴塔克族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新年庆祝。人们会追赶黄牛,以庆祝丰收和祈求好运。此外,还有音乐、舞蹈、美食等活动。

4.清明节(中国汉族)。

清明节是汉族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清明节前后庆祝。人们会祭祖、扫墓、植树等,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对自然环境的尊重。

5.达斡尔族的“丰收节”。

达斡尔族的“丰收节”通常在秋季庆祝,人们会进行狩猎、捕鱼、采摘等丰收活动,同时还有舞蹈、歌唱等传统节目。"。

各族传统节日习俗

一、侗族的浴兰习俗

贵州、湖南居住的侗族,在端午节前一天,妇女要上山采集草药,回家煮成香汤洗涤身体和头发。

洗完后,主妇走上竹楼,恭恭敬敬地包制粽把(粽子)。

包粽把时,禁忌成年男子上楼。

到了节日这天,家家都在祖先的牌位前供上曹蒲酒,在祖婆的牌位上用粽把敬奉。

妇女在小孩头上缠上曹蒲叶,额头上用雄黄酒画“王”字。

屋里屋外,用小椒和葛蒲熬的水喷洒,还要做雄黄大蒜油浇洒在要吃的菜肴上。

沿河湖居住的侗族人有划龙船、赛龙舟的习俗,在山区居住的则有上山挖草的风习。

二、藏族的采花习俗

甘肃文县一带居住的藏族,在端午节这天要过“采花节”,也叫“女儿节”。

每年端午节前一天,村里青年妇女在全村男女老幼的欢送下,由哥哥或弟弟陪同着,上山采摘鲜花,夜晚在山上燃起髯火,大家围着唱歌跳舞。

端午节早晨,她们将采来的花制成花环戴在头上赶回家。

亲人们在村庄前聚立,鸣枪欢迎他们回来,她们把采来的鲜花送给乡亲们,然后在晒场上欢歌舞蹈。

歌舞停后,乡亲们拿串最美的饭菜招待采花姑娘,感谢她们给自己也给端午节带来了幸福和吉祥。

三、瑶族的洗浴习俗

在瑶族居住地区,每逢五月初五,男女老幼要到河边去洗冷水澡,或用早晨从山上挖来的章药熬成汤来洗澡。

他们认为这样可以不生疾病,延年益寿。

另外,瑶族还有端午节供花王的习俗,以析求保护五谷;喷洒雄黄酒,以防虫蛇;吃糯米把,门上挂艾叶。

四、朝鲜族的运动会习俗

朝鲜族在端午节多开展一些体育运动比赛,以荡秋千、摔跤为主要比赛项目,现在增加了足球、排球、乒乓球及田径比赛项目,使端午节体育运动内容更丰富了。

饮食方面,有做艾糕、蒸饼、做小豆包的习俗,喝首蒲酒或浊酒(米酒),以避邪气。

五、达斡尔族祭庙的习俗

达斡尔族在端午节各村要集体摊钱买猪祭大庙。

先将一部分猪肉煮熟,供献庙祀后,大伙在一起吃手扒猪肉,其余的生肉分给各家各户。

主办者每年按户轮流主持。

主持者有权享用猪头、下水等。

此外,在端午节那天,天刚亮时,到郊外山上采艾篙,回家插到窗棱和箱柜上,人们还用艾篙塞耳朵,认为这样可以驱虫,一年之内不受虫咬。

给小孩戴花,室内挂纸葫芦。

按习惯,这一天一吃“韭菜合子”。

六、毛南族的防病习俗

毛南族过端午节,在粽子里放姜片,认为这样食用后可以防病。

端午那天用雄黄拌酒喝,说是能防百病,还把此药酒点在小孩的额头上,认为这样以后不会“伤风感冒”。

这种酒是雄黄酒,只是不加阳光曝晒。

这一天还要挖草药泡水洗身,说是能防病;端午节时大门上挂香佛叶,认为这样做百病不会上家门。

一切风俗都与防病健身有关。

七、土族的射箭比赛习俗

端午节是土族进行射箭比赛的节日。

箭手所用的弓是牛角弓,箭是木杆铁链,箭尾带有羽毛。

比赛以击中靶子次数多寡定胜负。

比赛结束,全村女歌手汇聚在村口拦住各箭手的马头,高唱“花儿”欢送,箭手们也以“花儿”歌回谢。

八、苗族端午习俗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松桃苗族自治县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苗族在农历五月初五过“龙船节”,也称“龙舟节”。

节日期间,除与汉族一样举行龙舟竞渡比赛外,还要举行跑马、斗牛、踩鼓和“游方”等娱乐活动。

男女青年在芦笙、唢呐、竹笛、芒筒、月琴、木叶等乐曲的伴奏下载歌载舞。

在这一天,出嫁的姑娘要带上鸡鸭、粽杷回娘家探亲。

整个节日,苗家人通宵达旦地喝着、唱着、跳着。

除龙舟赛之外,还有赛马、斗牛、杀猪、宰鸡,人们喝着清醇的糯米酒,热情地款待远方的客人,共祝人寿年丰。

参考资料来源:

民族风俗有哪些

1、蒙古族: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2、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

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

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

3、壮族:着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

4、傣族: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

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

5、傈僳族: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人心弦,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傈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