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民族风俗有哪些特点,哈族的民风民俗(100字)
发布2024-03-03 07时 来源 用户推荐哈萨克族民族风俗有哪些特点目录
哈萨克族的民族风俗?有知道的速度在线等
哈族的民风民俗(100字)
哈撒克族人有啥风俗呀?
哈萨克族民族风俗的特点如下:。
。
1. 牧民文化:哈萨克族是以牧民文化为主的民族,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都与畜牧业有关。
。
2. 美食文化:哈萨克族的饮食文化以马肉、羊肉、奶制品和烤饼为主要特色,这些食物口味独特,营养丰富。
。
3. 音乐舞蹈:哈萨克族的音乐和舞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有自己的民族乐器如库伦、达尔巴、鼓等,还有独特的舞蹈形式如“草原之舞”。
。
4. 服饰文化:哈萨克族的服饰以长袍、马靴、头巾和腰带为主,这些服饰造型独特,色彩鲜艳。
。
5. 家庭文化:哈萨克族家庭文化以尊重长辈、关爱子女和家庭和睦为主要特点,他们注重家庭生活的互助和支持。
。
6. 祭祀文化:哈萨克族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文化,他们尊崇天地神灵,有各种祭祀活动如喀纳斯祭祀、献马祭祀等。"。
哈萨克族的民族风俗?有知道的速度在线等
在新疆北部和东北部森林茂密的丛山峻岭间,土壤肥沃的盆地绿洲里,水草丰茂的草原平川上,瑰丽秀美的湖泊河流旁,居住着一个古老的民族--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共有11.1万多人。
民俗风情(服饰、礼仪、生活习俗、禁忌等) > 与游牧经济活动相适应,哈萨克族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草原游牧文化。
他们的吃、穿、住、行都有浓厚的游牧生活特点。
饮食:奶类和肉类是日常生活的主要食物,也吃面食。
肉食主要有绵羊肉、山羊肉、牛肉、骆驼肉。
奶类主要有羊奶、牛奶和骆驼奶。
奶茶是牧民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其他奶制品还有奶油、奶豆腐、奶疙瘩等。
服饰:哈萨克族的民族服装多用羊皮、狐狸皮、鹿皮、狼皮等制作。
男人戴的帽子分冬春、夏秋季两种。
冬春季的帽子是用狐狸皮或羊羔皮做的尖顶四棱的"吐马克",左右有两个耳扇,后面有一个长尾扇,帽顶有四个棱,这种帽可遮风雪、避寒气;夏秋季的帽子是用羊羔毛制作的白毡帽,帽的翻边用黑平绒制作,这种帽既防雨又防暑。
冬季,哈萨克族男于的外衣多为羊皮大氅,下穿便于骑马的大裆皮裤;夏季喜穿一种皮面布里、内夹驼毛的大衣(还可兼做雨衣)"库普"。
男子穿的鞋、靴也多用皮革制成。
哈萨克族妇女的服饰,多姿多彩。
哈萨克族妇女爱穿连衣裙,但最讲究的是头饰。
未出嫁的姑娘戴"塔合亚"、"标尔克"等类型的帽子和"包巾"。
"塔合亚"是下沿大、上沿小,呈圆斗型的帽子,一般用红色和绿色的绒布制作,用金丝绒线绣花,并用珠子镶成各种美丽的图案,帽顶上插一撮猫头鹰的羽毛,象征勇敢、坚定。
当新娘时,戴一种高顶的"沙吾克烈"帽,一年后换戴花头巾,有孩子后戴绣有"颊克"花纹的"克衣米谢克"套头巾,老年妇女戴白色披巾。
叼羊:叼羊是哈萨克族青年男于普遍参加的群众性娱乐活动。
叼羊之前,将骑手分成两组,每组各闪出一人一骑对叼。
先出场者把羊压在脚与膝之间,两手抓住羊的后腿压在马鞍上。
对方出场的人抓住羊的两只前腿用力拽拉,一场人力对人力、马力比马力的较量开始了。
力强者先胜,对手不甘示弱,拼命争抢,又是几番对叼。
这时,两组骑手一拥而上,持羊者策马飞奔,其他人拼命追赶,激烈的角逐使叼羊的紧张气氛达到了高潮,场外的欢呼声、叫好声、力咖声如山呼海啸。
场内数百骑挤成一团,持羊者左冲右突,抢羊人右夺左抢。
此情此景真加战场一般激烈。
一会儿,持羊者冲出重重包围,一忽儿他又陷入十面埋伏,江山易主,持羊者又变成抢羊人。
几经反复,终于有一勇士力挫群雄,叼羊远去......骑手们精疲力尽,望尘莫及。
以勇力和韧劲获得冠军的胜利者,高举夺得的羊只,向四周鼓掌欢呼的人们挥手致意。
叼羊,哈萨克人祈求幸福的独特仪式。
追求,哈萨克人对美好未来的永远追求!
哈族的民风民俗(100字)
哈萨克族是一个性情率直诚恳而热情好客的民族,对前来拜访的望门投止的客人不论相识与否都要竭诚招待。
“如果在太阳下山时放走了客人,就是跳到水里也洗不清这个耻辱”的谚语,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客人来了,主人揭帘让客;客人走时,主人总是热情牵马理镫,扶客上马。
招待来客要拿出家里最好的食物,对贵宾要宰杀毛色为黄头白身的活羊。
进餐时,主人先将带有羊头的一盘肉献至客人面前,以示尊敬;客人将盘中的羊头取起后,割下一片羊头右面颊上的肉放在盘中,以示接受,再割一只羊耳朵给座中幼者,然后再将羊头送还主人,不这样做被认为失礼。
宾主相见,一般都首先问候“麻勒加浓曼姆”(意思是牲畜平安),然后问“维玉兴阿姆”(意思是全家平安)。
客人进屋,切忌坐床,要坐在地毯上。
入座时一般是客左主右。
哈萨克族重视友谊,友谊特别深的,往往订为“塔睦尔”共同享用财物,亲如一家。
对老人特别尊重,不论吃饭喝茶,说话走路,都要礼让老人。
哈撒克族人有啥风俗呀?
哈萨克族大部分从事畜牧业。
在牧区,春、夏、秋三季住可以拆卸携带的圆形毡房,冬天住平顶土房。
哈萨克族饮食很丰富,他们爱吃用牛、羊、山羊奶制成的奶皮子、酥油、奶酪、奶疙瘩,爱喝马奶、骆驼奶和酸奶、奶茶等。
在牧区,牧民多食肉,夏季吃新鲜肉,冬季吃事先熏好的干羊肉,并喜欢吃马肠子。
肉煮好后,把它削成片,混以面片、洋葱、大葱、胡椒,便成为哈萨克族最爱吃的“纳仁”。
另外,哈萨克族人还吃用马油、小米、白糖混制的“杰尼提”、馕、“包尔沙克”、抓饭等食物。
在牧区,哈萨克男子冬天普遍穿羊皮、狐皮、狼皮大氅和用驼毛絮里的大衣;裤子多用牛皮缝制,名曰“夏里巴尔”。
妇女喜欢穿红色和其他颜色的连衣裙,天冷时外罩对襟棉大衣,也穿羊羔皮、狐皮、狼皮大衣。
姑娘们爱穿各种绣花衣服,在花帽上以猫头鹰羽毛作帽缨。
阿勒泰地区的哈萨克族牧民,夏天戴白毡帽,妇女戴白布披中,天冷时戴绒头巾,伊犁地区的哈萨克族则戴圆形皮帽。
哈萨克族牧民都穿长统皮靴,冬天穿用毡子缝制的长袜,外着皮靴。
哈萨克族热情好客,招待来客要拿出家里最好的食物,并宰杀羊只。
进餐时,主人先将带有羊头的一盘肉献在客人面前,客人将盘中的羊头拿起后,割下羊头右面颊上的一片肉自己吃下,再割羊耳给主人家年幼者,然后将羊头送还主人。
哈萨克族男女都娴善骑术。
青年男子喜欢摔跤和刁羊,每逢节日和喜庆,牧民都要举行各种骑术表演和比赛;“姑娘追”是青年们最喜爱的娱乐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