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二月二的风俗,二月二东北有什么讲究
2024-02-29 10:13:15 参考 网络转载东北人二月二的风俗目录
东北二月二的风俗
二月二东北有什么讲究
东北地区二月二是一个重要的民俗节日,也叫龙抬头节或者春龙节。这个节日一般在农历二月初二,属于春节后的第一个节日。
。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进行各种活动和风俗,比如:。
。
1. 贴春联和门神:人们会在门上贴上春联和门神,祈求家庭平安、福气多多。
。
2. 赛龙舟:在一些地方,人们会组织赛龙舟比赛,以纪念传说中的屈原。
。
3. 祭祀龙王:人们会在这一天祭祀龙王,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丰收。
。
4. 舞龙舞狮:人们会表演舞龙舞狮,其中舞龙是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
。
5. 吃饺子:在这个节日里,人们还会吃饺子,寓意着团圆和美好。
。
总的来说,东北人二月二的风俗非常丰富多彩,而其中的舞龙活动更是深受人们喜爱。"。
东北二月二的风俗
剪“龙头”。
在东北,有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人们一般选择过完正月再理发。
二月二那天理发,称之为剪“龙头”。
剪“龙头”一方面有除旧迎新的意思,另一方面还寓意在新的一年里精神抖擞、生龙活虎。
煎年糕。
煎年糕的习俗由来已久,据《明宫史》记载:“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以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熏虫。
”煎年糕即把发好的黍面压成片,再包上豆沙馅或枣泥馅,然后放到锅里用油煎炸。
人们在仲春“龙抬头”这天敬龙庆贺,以祈龙消灾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农历“二月二”,既是“龙抬头节”,又是土地神诞辰“社日节”。
由于节期重叠,南方部分地区“二月二”既有龙抬头节习俗又有祭社习俗。
郑重声明,回答内容仅供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二月二东北有什么讲究
“二月二”东北的讲究有:剪“龙头”、煎年糕、吃猪头、敲房梁、圈灶等。
1、剪“龙头”
在东北,有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人们一般选择过完正月再理发。
二月二那天理发,称之为剪“龙头”。
剪“龙头”一方面有除旧迎新的意思,另一方面还寓意在新的一年里精神抖擞、生龙活虎。
在给小男孩剪“龙头”的时候,还要特意在颈窝处留上一缕头发,称之为“狗不咬”或“龙摆尾”。
2、煎年糕
煎年糕的习俗由来已久,煎年糕即把发好的黍面压成片,再包上豆沙馅或枣泥馅,然后放到锅里用油煎炸。
后来人们为了省事,用煎豆包代替。
煎年糕的饮食习俗,其意义在于祈祷一年之中谷物不起害虫。
关于煎年糕,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段歌谣:“二月二,煎年糕,细些火,慢点烧,别把老公公的胡须烧着了。
”通过这首民谣,我们可以想见当时的喜庆气氛。
3、吃猪头
猪是古代祭祀的“三牲”之一。
古代给神灵上供用的是整猪,后来,由于用整猪搬运不方便,遂改用猪头。
但最后这些猪头都成了人的盘中餐。
人们在吃猪头之前,先要以猪头祭祀神灵。
人们便认为猪头是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吉祥之物。
所以,每年二月初二,便一家人一起吃猪头祈求平安祥和。
4、敲房梁
二月初二清晨,人们一醒来,最先做的一件事是用小木棍或者秫秸敲打房梁。
一面敲击,一面口中念念有词:“二月二,敲房梁,大虫小虫不下房。
”通过这些念词,可知这是与“煎年糕”一样,是一种驱虫活动。
5、圈灶
“圈灶”是非常古老的农村习俗。
圈灶还要在灰线的内圈再浇一圈水,水从缸内舀出不能间断,最后再浇回到水缸内,这就是“引龙回”。
有的人家这时还要燃放鞭炮,为的是把“困龙”惊醒,“龙不抬头,天不下雨。
”龙醒了,就会及时行雨。
可保一年风调雨顺,物阜年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