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民族风俗及禁忌,少数民族都有那些禁忌?
参考 会员推荐 发布:2024-02-28 02:27中国各民族风俗及禁忌目录
全国各地的民风民俗?
少数民族都有那些禁忌?
各个民族的风俗
。
汉族:。
1. 长辈与晚辈之间要有一定的尊重和距离感。
2. 婚礼上要穿红色的婚纱和西装。
3. 在节日和重要场合要吃饺子和年糕。
。
壮族:。
1. 男女要分开坐,女性不要露出肩膀和胳膊。
2. 婚礼上要有鸡、鸭、鱼等食品,象征着吉祥和美满。
3. 不能用手指着别人,尤其是长辈。
。
满族:。
1. 喜欢吃猪肉和鹅肉,但不吃狗肉和马肉。
2. 婚礼上要有龙虎斗,象征着男女之间的爱情要经过考验。
3. 不喜欢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
。
藏族:。
1. 禁止吃狗肉和马肉。
2. 婚礼上要有酥油茶和青稞酒,象征着幸福和吉祥。
3. 不能用左手接受别人给的东西,认为左手是不洁之手。
。
回族:。
1. 禁止吃猪肉和酒。
2. 婚礼上要有牛肉和羊肉,象征着祝福和美满。
3. 不喜欢在公共场合讲究个人隐私。
。
维吾尔族:。
1. 禁止吃猪肉和狗肉。
2. 婚礼上要有大量的干果和糖果,象征着富足和幸福。
3. 不喜欢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和喧哗。"。
全国各地的民风民俗?
从’99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地的省城昆明,到“风花雪月”的大理名胜;从高原水城丽江、神奇的“香格里拉”—中甸,到孔雀曼舞的西双版纳;从“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林、千姿百态的元谋土林,到世所罕见的“三江”并流,江狭水凶的虎跳峡、、、这些迥然相异的山川景色,如一个天然的自然博物馆,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一块博大而充满激情、深邃而富有魅力的神奇之地。
美丽、富饶的云南,是祖国西南边疆的一块宝地,它土地辽阔、山川壮丽、资源丰富,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
早在170万年前,元谋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这里是中国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和口岸。
云南有10个国家级风景区,48个省级风景名胜区。
有海拔6740米终年积雪的高山东省,至今无人能够攀登顶峰;不古老茂密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喀斯特岩溶地貌开成的石林以及九乡溶洞等奇观。
绕三灵 又叫“绕三林”,始于南诏,最初是古代宗教祭祀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白族群众文体娱乐与郊游活动的民族盛会,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洱海周围白族群众穿红戴绿聚红成队,前来参加活动,或挂一彩绸,葫芦,手执蚊帚、拿着扇子、毛巾,一人主唱,一人打拍,后边跟随一男女,唱着调子,打霸王鞭,弹着三弦琴和月琴,载歌载舞,由苍山东麓至庆洞,喜洲、金河。
沿路逛三都,即是“绕三灵”。
三灵指的是佛都、神都、仙都这三都。
彝族踏歌 打歌,又称踏歌,以巍山、南涧、漾濞等县流行较广。
大体可分为模拟动物体态的动物舞。
以及抒发情感的情趣舞两类,大凡婚丧嫁娶,民族节日都要打歌,舞步主要在脚下,为踏、蹉、跺、抬、踢、跳等步法,边跳边唱,可随意编词,也加固定唱词。
有领有和,潇洒自如,激烈时,热情奔放,情绪激昂。
打歌调以葫芦笙,竹笛吹奏的曲调为两个声部,与人唱的打歌调结合,形成三个声部的打歌音乐、音乐效果非常强烈,这种特殊的和声,在其它打歌中是少见的。
同时,“三日街”、“火把节”、“蝴蝶会”、“花朝节”、“石宝山歌会”、“泼水节”、“赛花船”、“要海会”、“渔潭会”、“菊花会”、“本主节”等也都是云南著名的民风民俗。
白族风俗 大理地区的白族男子多着白色对襟上衣,外穿镶花边黑领褂,下穿白色或蓝色肥宽裤子,头缠白色包头,肩挎绣花挎包。
白族妇女穿白衬衣,着艳红、蓝或浅蓝色领褂,下穿灰蓝、绿色布料加绣花加绣花边裤角的裤子,脚穿绣花鞋,腰系加绣有花、鸟等图案的绣花短围裙。
白族婚礼热闹而且繁琐,一般要三天。
结婚这天称“正喜日”,头一天叫“踩棚”,后一天叫“散客”。
其中头两天较有特色,“踏棚”这天的夜晚要在男家唱“板凳戏”。
大理地区的白族民居建筑独具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白族民居多为封闭式建筑,正房对面的院落围墙通常都要砌成照壁,照壁尺度比例匀称,外观十分优美。
照壁除注重造型精美外,还非常注重装饰,使照壁显的更加高雅秀丽。
摩梭风情 摩梭古称“摩沙”,是宁蒗境内的土著民族之一,其族源属于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牦牛羌”。
特殊的社会地理环境,使永宁摩梭人一直保留着独特而神奇的风俗礼仪。
泸沽湖畔摩梭人传奇式的家庭婚姻形态,成为东方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最具神秘和吸引力的母系文化奇观,形成一个扑朔迷离的幽远的梦境。
普米族和摩梭人的孩子,长到13岁,便要举行成年礼。
摩梭人至令还保留着人类母系氏族的婚姻形态。
流行于摩梭人中的阿夏婚姻形式有两种,即阿夏异婚和阿夏同居婚。
摩梭人崇拜大自然,信奉神灵,相信天地万物、日月水火、风雨雷电,引经据典由神灵主宰,所以长期以来逐渐形成了形式各异的祭祀方式。
摩梭人过年分为大年和小年。
过小年在每年的农历十一月十二日。
村村寨寨饮酒食肉,歌舞狂欢,放牧人员备受优待。
全家都会赠给放牧人员猪膘肉、香肠、鸡蛋、粑粑等礼物。
他们还在牲畜尾巴上系一条红布,以示度年。
放牧人员到山上野餐祭山神,祈求山神保佑来年水草丰茂,牲畜兴旺。
过大年在每年的腊月三十日。
院子里正房门前要栽两棵青松,房顶上插松枝和彩色经幡。
桌上供煮熟的猪头祭祖先和神灵,青年们举行摔跤,打秋千,对山歌,跳土风舞等活动。
他们的传统节日是转山节,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湖畔的摩梭人都要盛装前往“格姆女神山”朝拜。
本主崇拜 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普遍的宗教信仰,“本主”即本境之主,即一个村落或某一地域的保护神。
白族对本主的信仰具有悠久的历史。
各村每年都有定期祭祀本主的盛大节日,这是村中重大的宗教活动之一。
少数民族都有那些禁忌?
我给你将一下蒙古族的禁忌吧。
蒙古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许多风俗习惯,当然其中也少不了民族禁忌了。
1、火忌蒙古族崇拜火、火神和灶神,认为火、火神或灶神是驱妖避邪的圣洁物。
所以进入蒙古包后,禁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子。
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
不能用刀子挑火、将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从锅中取肉。
2、水忌蒙古族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
忌讳在河流中洗手或沐浴,更不许洗女人的脏衣物,或者将不干净的东西投入河中。
草原干旱缺水,逐水草放牧,无水则无法生存。
所以牧民习惯节约用水,注意保持水的清洁,并视水为生命之源。
3、病忌牧民家有重病号或病危的人时,一般在蒙古包左侧挂一根绳子,并将绳子的一端埋在东侧,说明家里有重患者,不待客。
4、产忌蒙古族妇女生孩子时的忌讳。
各地习俗大同小异。
蒙古族妇女生孩子不让外人进产房。
一般要在屋檐下挂一个明显的标志。
生男孩子挂弓箭,生女孩则挂红布条。
客人见标志即不再进入产房。
5、忌蹬门槛到牧民家作客,出入蒙古包时,绝不许踩蹬门槛。
农区、半牧区的蒙古人也有此禁忌。
在古代,如果有人误踏蒙古可汗宫帐的门槛,即被处死。
这种禁忌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6、忌摸头蒙古族忌讳生人用手摸小孩的头部。
旧观念认为生人的手不清洁,如果模孩子的头,会对孩子的健康发育不利。
7、忌打狗到牧民家作客时,要在蒙古包附近勒马慢行,待主人出包迎接,并看住狗后再下马,以免狗扑过来咬伤人。
千万不能打狗、骂狗,在蒙古族中认为狗是人类的朋友。
8、作客忌讳牧民虽好客,但作客的忌讳也比较多。
客人进蒙古包时,要注意整装,切勿挽着袖子把衣襟掖在腰带上。
也不可提着马鞭子进去,要把鞭子放在蒙古包门的右方,并且要立着放。
进蒙古包后,忌坐佛龛前面。
否则主人就会冷待客人,并认为客人不懂礼俗,不尊重民族习惯。
另外,蒙古族人骑马、驾车接近蒙古包时忌重骑快行,以免惊动畜群;若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进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为西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动物的肉和驴肉、狗肉、白马肉;办丧事时忌红色和白色,办喜事时忌黑色和黄色;忌在火盆上烘烤脚、鞋、袜和裤子等;禁止在参观寺院经堂、供殿时吸烟、吐痰和乱摸法器、经典、佛像以及高声喧哗,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猎。
各个民族的风俗
藏族的风俗:(1)献哈达:它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婚丧嫁娶,名俗节庆,拜会尊长、拜佛,迎送送宾都用到哈达,在藏族白色象征顺利和纯洁,所以哈达是白色的.
打招呼:与藏族人打招呼时,一般是在人名后加一个"啦"字,以表示尊称,在行走的时候,不抢在他人的前面,相遇必先礼让,在吃东西的时候,一定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做响等规矩
敬酒茶:到藏族人家做客,主人便会敬酒,一般是青稞酒,青稞酒是不经蒸馏、近似黄酒的水酒,度数在15度和20度之间,敬献客人时,客人要啜3口,每喝一口都要主人掺满,最后再喝干整一满杯,但是客人不必自行端喝,得等到主人捧到你面前时才接去喝,才算懂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