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风俗简介,关于民风民俗的资料
时间2024-02-26 参考 网络转载朝鲜族风俗简介目录
谁能告诉我朝鲜族的习俗
关于民风民俗的资料
朝鲜族人的生活习俗?
朝鲜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的吉林、辽宁和黑龙江三个省份。朝鲜族的传统风俗有以下几个方面:。
。
1. 婚姻制度:朝鲜族的婚姻制度比较严格,一般要经过双方父母的同意才能成婚。婚礼通常要在新婚夫妇的家里进行,由家长主持,亲友们参加。新娘要穿上传统的朝鲜族婚服,新郎则要穿着朝鲜族传统服装。
。
2. 饮食文化:朝鲜族的饮食文化有很多特色,如辣白菜、火腿肠、炸酱面等。朝鲜族人喜欢吃辣,所以在餐桌上经常会放置一些辣椒或辣椒酱。此外,朝鲜族人也喜欢喝酒,一些重要的场合如婚礼、葬礼、宴请等都要敬酒。
。
3. 舞蹈音乐:朝鲜族的舞蹈和音乐也是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朝鲜族的舞蹈多以手舞为主,如“高跷舞”、“秧歌舞”等。朝鲜族的音乐主要有“箜篌曲”、“板胡曲”等传统曲目。
。
4. 节日庆典:朝鲜族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其中,中秋节是朝鲜族人民庆祝最为热烈的节日,一般要在月圆之夜举行各种活动,如赏月、吃月饼、唱歌跳舞等。
。
以上是朝鲜族的一些传统风俗,这些风俗都是朝鲜族人民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谁能告诉我朝鲜族的习俗
朝鲜族的服饰习俗
朝鲜族传统上喜欢穿着素净的白衣,男性通常穿着短上衣和长裤,女性则穿短上衣和长裙。
男性上衣无扣,以布条系结,女性则以彩带打结。
现代生活中,朝鲜族的服饰已与汉族无异,只在节日或民族聚会时会穿着传统服饰。
饮食习俗
朝鲜族的主食是米饭,喜欢吃大米饭和二米饭,每餐都会准备汤,尤其偏爱大酱汤。
辣白菜是常见的配菜,制作时会加入辣椒、葱、蒜和姜等调料。
冷面是另一种流行的食物,由淀粉和面粉制成,搭配牛肉或鸡肉汤和各种调味料。
狗肉也是朝鲜族喜爱的肉类之一,但在特定场合下是不食用的。
居住习俗
朝鲜族传统住宅为马尾式,靠近水源建造。
房屋以木结构为主,用树枝和泥巴建造墙壁,屋顶为斜坡形,覆盖稻草。
室内有炕,进屋需脱鞋。
现代朝鲜族住宅逐渐现代化,但传统风格已不如以往明显。
丧葬习俗
朝鲜族的丧葬习俗包括将逝者头向西放置在七星板上,家人穿丧服,戴麻制帽或圈。
灵柩放置时间不等,出殡前会给死者换衣,然后入棺。
下葬时,家属将灵柩放入墓穴掩埋,直系亲属会连续祭拜三年。
近年来,火化和深葬等新习俗也逐渐被接受。
礼仪习俗
朝鲜族礼仪严谨,晚辈对长辈必须使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见面也是如此。
与长辈同路时,年轻者应走在后面。
遇见长辈要问安让路。
就餐时,老人有单独的桌子,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饮酒。
年轻人不但在老人面前不能吸烟,也不能借火或对火。
婚姻习俗
朝鲜族青年在确定恋爱关系后,需向各自父母表明心意。
双方父母见面后,如果同意婚事,男方需向女方父母叩头,女方青年也向男方父母叩头,并承诺赡养双方父母。
订婚后,男方会携带礼物至女方家,双方亲友会共同饮酒,晚上会有跳舞活动。
婚礼上,男方会备牛车接新娘,新郎胸佩红花,女方会给新郎酒菜,新郎需留下一些给新娘,象征共同生活。
婚礼结束后,新郎新娘向老人行礼,然后步入洞房。
关于民风民俗的资料
1.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2.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
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
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
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
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
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
3.朝鲜族——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
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给长辈拜年。
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
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
朝鲜族人的生活习俗?
1、传统服装:
居住以火炕为中心,平时男人盘腿而坐,而妇女坐相一般是双膝着地的脆式,所以衣着多是宽松式。
朝鲜族一般喜着白衣素服,显示出喜爱清净朴素的特性,故有“白衣民族”之称。
2、饮食:
传统饮食中,稻谷类和蔬菜为基本饮食,菜肴通常以辣为特征。
日常饮食中,一般以米饭为主食,以菜汤为副食,兼备各种风味小菜。
朝鲜族历来以素食为主,不喜欢吃油腻的食物,其饮食特点可以概括为辛辣、爽凉、清淡。
朝鲜族喜欢吃狗肉。
但是,逢年过节、操办婚丧事或搬家时不吃狗肉。
3、礼仪:
①周岁生日
小孩的周岁生日当天,小孩穿着漂亮的生日服装,男孩一般上着“则羔里”(上衣),外加小坎肩,下穿蓝色裤子,头戴幅巾。
而女孩上穿彩绸“则羔里”,下着红绸罗裙。
生日当天,最引人注目的活动是象征预言命运的“”。
②结婚典礼
朝鲜族婚礼按“婚仪”、“纳采”、“纳币”和“迎亲”等程序进行。
婚仪是父母通过媒人商议好子女婚事,纳采为,纳币是新郎家送以示对女方家许婚的谢意。
迎亲则为结婚典礼,这是整个婚礼中最为重要且最隆重的仪式。
③60周岁花甲。
花甲之日,子女们为老人摆寿席,设酒宴,广邀亲朋好友和邻居欢聚一堂,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祝愿老人健康长寿。
在花甲仪式中,“献寿”为主要内容,即晚辈们依次向花甲老人敬酒跪拜的祝寿之礼。
献寿礼按子女长幼之序、亲戚远近之别,及至宾客依次敬酒献寿。
献礼后,老人和妇女们把寿席上的饮食分给在场的年轻人和小孩,人们相信吃寿席上的东西会使人健康成长。
4、丧葬:
过去,朝鲜族多实行土葬。
当老人亡故后,亲人三天内不准洗脸、理发,也不准吃干饭,而且必须穿孝。
亲友来吊唁,首先在遗体前三叩首,再同死者亲属相互二叩首。
举行埋葬一定要在单日。
入殓时要给死者穿新衣,原来的衣服则烧掉。
三天后埋葬。
埋葬前要请风水先生选墓地,墓地多选在山坡的阳面,头朝山顶脚朝下。
埋葬后,坟前置供品,叩首。
埋葬后要连续祭祀三天,饭前先上供:第一天上供祭祀叫“初云”,第二天叫“拜云”,第三天带供品到坟地叫“三云”。
每逢死者的生日、死日、清明、、中秋节等都要祭祀。
现在土葬已多改为火葬,程序也日趋简化。
5、舞蹈
朝鲜族舞蹈主要包括农乐舞、长鼓舞、扇子舞、象帽舞、顶水舞、刀舞等。
6、乐器
朝鲜族传统乐器有伽倻琴、筒箫、奚琴等。
伽倻琴为朝鲜族传统弦乐器之首,是民族色彩很浓的弹拔乐器,形状近似于汉族民乐器,演奏时一端着地、一端放于腿上,右手弹,左手弄,表演姿态稳雅别致。
筒箫是朝鲜族民族音乐中一种重要的吹奏乐器,自其诞生以来就备受朝鲜族人民的青睐,其音色十分优美,是竹管乐器中的中音乐器。
奚琴是朝鲜族人民喜欢使用的一种弓弦乐器,相传是我国宋代东北一带的奚部族所创造,故而得名。
7、宗教信仰
历史上朝鲜族信仰多种宗教,有原始的万物有灵论的多神信仰、佛教、等,也有近代产生的民族宗教信仰,如天道教、侍天教、济愚教、青林教、元倧教、檀君教、大倧教等。
此外,也有人信仰佛教、等。
改革开放后,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重新落实,朝鲜族宗教信仰中基督教的影响逐渐扩大,其信徒也明显增多。
目前,朝鲜族的宗教信仰主要以基督教、天主教为主,尤其是基督教发展速度较快。
扩展资料
朝鲜族是由相邻的朝鲜半岛陆续迁入、定居而逐渐形成的我国跨境民族之一。
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辽宁,集中居住于图们江、鸭绿江、牡丹江、松花江及、浑河等流域。
改革开放后,朝鲜族人口由传统居住地东北三省逐渐迁往京津地区、黄河下游、长江下游、珠江下游地区等沿海经济开放区。
“朝鲜族”的称呼特指朝鲜族,是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中国人,在非生活的朝鲜民族人不自称”朝鲜族“。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