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北京小寒吃什么?
答:“小寒”节气中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穣、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上述食品均为甘温之品,有调脾胃、补中益气、补气养血、驱寒强身、生津止渴的功效。
我国古人称“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认为吃粥可以延年益寿,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说:粥能“益气、生津、养脾胃、治虚寒”。张耒的《粥记》中也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
北京三伏天吃什么
老话说:“头伏的饺子二伏的面,三伏的烙饼加鸡蛋。头伏吃饺子, 一是因为饺子形似元宝,“伏”与“福”同音,因此“头伏”饺子又有“元宝藏福”的说法。二是北京一进入伏天,天气变得潮湿,全身粘了个拽的,人们吃不下东西,而饺子能开胃解馋。更重要的是,吃完饺子来碗热气腾腾的饺子汤,不仅原汤化原食,还能发上一身汗,能驱散盛夏毒火,贴补闷热天气引起的体力消耗。所以,人们在“头伏”吃饺子,希望能平安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