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的中秋日期风俗,中秋节习俗有哪些?
来源 共享网站 发布 2024-02-21 22时节的中秋日期风俗目录
春节的习俗日期,元宵节的习俗日期,清明节的习俗日期端午节的习俗日期乞巧节的习俗日期中秋节的习俗日期
中秋节习俗有哪些?
中秋节有什么习俗
。
日期:。
。
中秋节的日期通常在公历的九月份左右,具体日期因为是按照农历来计算的,因此每年都会有所不同。2022年的中秋节是在9月11日,2023年的中秋节是在9月30日。
。
风俗:。
。
1. 月饼:中秋节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吃月饼。月饼是一种圆形的糕点,通常有蛋黄、豆沙、莲蓉等馅料,有些地方还会加入咸味的馅料,如五仁、肉松等。
。
2. 赏月:中秋节的另一个传统活动是赏月。人们在这一天通常会在户外聚集在一起,观赏明月,一边赏月一边品尝月饼,一边谈天说地,十分愉快。
。
3. 烤肉:中秋节也是家庭聚会的好时机,很多家庭会在这一天烤肉、烧烤,一起享受团圆的气氛。
。
4. 玩灯笼:中秋节也是玩灯笼的好时机,很多地方会举办灯笼展览,人们会在广场、公园等地方玩灯笼、放烟火。"。
春节的习俗日期,元宵节的习俗日期,清明节的习俗日期端午节的习俗日期乞巧节的习俗日期中秋节的习俗日期
【春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习俗 : 熬年守岁
【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
【寒食节】时间:清明节前一天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
【清明节】时间:农历三月初八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习俗:扫墓、踏青。
【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七夕节】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习俗:穿针乞巧。
【重阳节】时间:九月初九 习俗:登高、插茱萸。
【中秋节】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习俗:赏月。
【腊八节】时间:农历腊月初八习俗:喝腊八粥。
中秋节习俗有哪些?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
中秋节是流行于中国及世界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
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佳节的一种美的享受。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节有什么习俗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作为中国的民俗节日之一,经过千百年的文化沉淀,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文化特色,除过赏月、吃月饼以外,还有很多民间习俗:
中秋节的习俗
1、【祭月】
在我国民间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即祭拜月神。
每到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设香案,摆上月饼、苹果、花生、西瓜、石榴等祭品,其中各式月饼以及西瓜是绝对不可缺少的,西瓜还需要切成莲花形,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出来的方向,然后点燃红烛、高香,在长辈的率领下全家依次拜祭月亮神,然后由家庭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家庭主妇在切月饼时一定要预先按照家庭人数来分切,在家的和不在家的,都要算在一起,切的时候不能多切,也不能少切,而且大小、形状要一样。
此后再由家庭主妇向在场的家庭成员分发,先长辈、后晚辈,出门在外的留一份。
这象征着家庭团圆,幸福美满。
2、【烧塔】
中秋夜烧塔。
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
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
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
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现代人们则以“烧塔”来祈求稻谷节节饱满,家里红红火火,亲朋平平安安。
江西、广州等地仍沿袭这一习俗。
3、【吃月饼】
月饼是久富盛名的中国传统糕点之一,每逢中秋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准备月饼,中秋节吃月饼的节日习俗已有上千年历史。
月饼圆又圆,又是合家分着吃,吃了月饼合家大团圆,象征家庭团圆、邻里和睦、人人和谐相处。
在我国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据《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
这是我们看到最早有关月饼的历史记载。
到了宋代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
大文豪、诗人苏东坡在诗中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4、【吃桂花糕】
中秋节吃桂花糕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秋节大多是在农历十月份,而十月份正是桂花飘香的时节,此时的桂花香气浓郁,很适合用来做成香甜软糯的桂花糕,而且有些人家还会酿制一些桂花酒,具有独特的桂花香。
其次,桂花烂漫之际,也是秋收之际,此时人们喜欢采一些桂花来做糕点,并且以品尝桂花糕来表达对秋天的感谢,感谢秋天的丰收,分享丰收的喜悦和美好。
而且桂花的花瓣是十分紧凑且外形优雅,寓意着收获和美好,所以中秋节吃桂花糕也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总的来说,中秋节吃桂花糕有两个原因,一是此时桂花香气正盛,做成桂花糕口感好;二是桂花寓意着收获和美好,所以人们会在此时吃桂花糕,表达心中的追求。
5、【观潮】
中秋观潮的习俗由来已久,苏轼的《八月十五日看潮》:“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
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
”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直至今日,钱塘观潮仍是浙江中秋节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
6、【游火龙】
安徽省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
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
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
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
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
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
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7、【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中秋节是中国人合家团圆的美好日子,每年这一天,离家的游子,不管多忙都要赶回家中与父母、亲友欢聚一堂、把酒言欢,这便是中秋真正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