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风俗小月,随州风俗过月半是哪一天
时间 2024-02-19 22时 来源 共享网站结婚风俗小月目录
看日子的传统习俗
随州风俗过月半是哪一天
结婚有哪些风俗?
看日子的传统习俗
在确定了结婚的月份后,男女两家再协商日子定在月初还是月中(汉族民俗中一般不在每月的下旬结婚),具体的日期由男方请“明白人”测定。
“看日子”不要轻信一些网络软件的命理批断,和一些网络上的“大师”。
再就是选老黄历中的黄道吉日或明确注明“宜嫁娶”的日子,还有的依据流传下来的《嫁娶周堂图》查出选定。
嫁娶周堂图是将“夫、姑、堂、翁、第、妇、灶、厨 ”八个字排成一个圆环,具体查法为:“行嫁月”如是大月(三十天),就按从夫向姑的方向依次查,如是小月(廿九天)就按从妇向灶的方向依次查。
只要不是有“翁”“姑”两字的日子,都是可以的,但以占“堂”字为最好,其后依次为第、厨、灶。
人们一般选占前两个字的日子,靠后一点的就很少用了。
由此看来,虽然日子是请别人看,但男女两家的选择余地还是相当大的。
这种历来已久的“看日子”风俗,在农村还广泛流行。
“看日子”首先要根据女方的生肖属相确定嫁娶的月份。
女方按属相一嫁娶,俗称“看乱岁”。
汉族民俗中早年也有全年不适宜婚嫁的属相忌讳:申、子、辰年蛇、鸡、牛,巳、酉、丑年虎、马、狗,寅、午、戊年猪、兔、羊,亥、卯、未年龙、鼠、猴。
但这种忌讳现今已很少有人讲究。
农历一年内有两个立春的年份是“寡妇年”,没有立春的年份是“光棍年”的说法流行较晚,并非古来已有,但对汉族民间的婚嫁习俗影响较大。
每当下一年“俩春”或“没春”的年份,春节前总会有一个结婚办喜事的高峰。
后来又流行女方在年前到男家吃顿饭(有的地方是在男家留住一宿,由准婆婆或小姑相陪)就可破解。
男家看好日子,一般都是由媒人传话,口头告知女家,也有的郑重其事地以书面形式送达女家,表示对女家的尊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下婚书”。
但不管以什么方式“看”,以什么方式“传”,婚期一旦确定,就不能再更改了。
旧俗中在看日子的同时,还要根据男女双方的属相和生辰八字确定迎娶和送亲人员的忌讳,凡是相克有妨碍的均不得参与。
并指定新媳妇起床穿衣及梳妆面朝的方向,上下轿(车)的方位,发嫁、到家及拜天地的时间等,以避凶祈吉求安。
这类汉族民俗事象,不能简单地归于封建迷信。
随州风俗过月半是哪一天
随州风俗过月半是农历七月十二。
所谓过月半者,指的是一个年头过其半了,而下半年的第一个月份也恰过其半,更欣逢第一度月圆,于是乃形成了节日。
随州重视过月半,素有“年小月半大”之说。
本来是农历七月十二为月半节,但因过月半须全家团聚,并接回出嫁姑娘,这在时间上就有“婆家过月半走不脱,娘家过月半必须去”的矛盾。
月半又称“中元节”、“鬼节”、“亡人节”,主要就是祭祖。
随州人以纸钱封包,写已故亲长名字,焚于户外,并杨声呼名哀悼,以示敬送银钱。
结婚有哪些风俗?
第一:婚礼前一天晚上“闹房儿”当地叫做“闹房儿”,就是闹洞房的另一种方式。
婚礼前一天下午,男方的亲友族人们就都汇聚到了男方家里。
年轻的小伙子们帮着主家人忙碌起来,大家一起做着婚礼的最后准备工作。
晚上,主家人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招待大家,作为孩子婚礼的正式开始。
吃过晚餐,上了年纪的长辈们都被主家人安排去休息,血缘关系近的亲属和族人都要待在男方家里。
据说原来是防止小偷进来偷东西,防止坏人放火搞破坏,大家都聚在一起,帮助主人家看家护院。
现在主要还是年轻人一起热闹一下,打打牌,喝喝酒,逗弄下新郎官。
通宵热闹一个晚上,天亮新郎去迎亲。
而新娘子一家,嫡亲的长辈们晚上也会来到新娘子家。
一方面是要给新娘子送礼,叫做“填箱”在老社会,是要送新娘子被面、床单、新衣服等等。
意思是留给新娘嫁过去填满装衣服的箱子。
现在基本上都是直接给钱了,做为新娘的“私房钱”。
另一方面,大家也是聚在一起,聊聊天,热闹一下,祝福即将出阁的孩子新婚快乐。
第二:新郎出发迎亲前,女性长辈给“压腰钱”。
按照提前计划好的时间,新郎穿戴一新,精神打扮起来,准备去老丈人家迎接美丽的新娘。
临出发前,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仪式要举行。
新郎的姨妈、舅妈、姑妈、婶婶们排队塞一笔钱到新郎的口袋里,叫做“压腰钱”。
调皮的新郎可以用手撑开口袋,一边对长辈们表示感谢,一边求各位长辈再多给一点,把口袋装满,要不然压不住。
新郎和长辈们笑闹着,大家一起开开心心的准备着出发迎亲的最后工作。
这个“压腰钱”主要是个取个好彩头,一般是100或者200元。
只有直系嫡亲的女性长辈有资格给新郎,其它长辈原则上不能给“压腰钱”的。
第三:婚车出发要有“压车男孩”从新郎家出发迎接新娘,在农村是没有伴郎一说的。
在几十年前是赶着牛车是接亲,由新郎的长辈中一位负责赶车。
现在早就换成了小汽车,不过不管有多少台车去迎亲,都是没有长辈陪同的。
从古自今,陪同新郎的一直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他一般都是新郎血关系近的表弟、堂弟、侄儿。
这里最重点的是一定要男孩子的生肖和新郎新娘生肖都不冲突。
小男孩压车,代表了祝福,寓意着来年新娘也能生个大胖小子。
而到了新娘家,新娘的父母也要热情的招待好压车的小男孩,还要给个红包的。
新郎去迎接新娘,主家人就忙碌起迎亲的最后准备工作。
这个时候,所有的亲友都要到账房那里随礼上帐啦。
最受关注的肯定是舅妈、姨妈、姑妈这三大主力亲戚,他们的礼金也是要协商一致,是最重的。
第四:新娘子下车前三道程序。
其实我一直觉得唐山农村的新郎官是比较幸运的,因为在新娘子家里不会受到任何刁难和捉弄。
坐一会喝杯茶,陪着长辈们闲聊几句就可以带着新娘子还有送亲的长辈们回家啦!
回到家大门口,新娘子下车前还要走三道程序。
首先是由新郎的表弟、堂弟们燃放鞭炮。
现在因为条件比较好了,大家都一般准备的比较多,用鞭炮在大门口拼一个巨大的“喜”字讨个好彩头。
这个时候新郎新娘和送亲人都不能下车的。
主要也是因为有一定的危险性存在。
然后要给新娘“下车钱”,不同于其它地方,在唐山农村,“下车钱”是由新郎的表姐、堂姐、嫂子中的一位代表新郎的妈妈给新娘子。
她们去拉开车门,塞钱到新娘子手中,同时客套着说欢迎嫁到我家来。
一般就是600或者800,有大方的婆婆会给1000或者2000。
不过这个下车钱给多少都随意,就是讨个吉利,新娘子都会愉快的接受。
最后由新郎的一位女性长辈出面,放一个矮方桌在车门前面,新娘子才可以开门下车,新娘子第一脚一定要踩在桌子上。
意思是新娘子不能双脚直接踩到土地上面,寓意着新娘子的尊贵和婆婆对新娘子的宠爱。
新娘子下车,在新郎的带领下走进家门。
这个时候,新郎的舅舅、叔叔、舅妈、婶婶就要出面啦。
分别拉开车门,迎接送新娘子过来嫁过来的长辈们下车进家门。
新郎的父母同时拿出喜糖和喜烟敬给旁边看热闹的邻居们,让大家都沾沾喜气。
新郎官现在算是把新娘子给娶进了家门。
接下来婚礼还有许多有趣的习俗,很快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