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栗粟族风俗素描,傈僳族的风俗是什么

栗粟族风俗素描,傈僳族的风俗是什么

时间:2024-02-19 22:47 参考 会员推荐

栗粟族风俗素描目录

傈僳族的风俗

傈僳族的风俗是什么

傈僳族的风俗

傈僳族的风俗有以下:

1、傈僳族有吃“手抓饭”、喝“同心酒”的习俗。

“喝同心酒、吃手抓饭”是傈僳族待客的最高礼节。

2、吃饭习俗:傈僳族是很看重尊老爱幼的,一般是主妇给老人和小孩盛饭,然后再给丈夫盛饭,自己最后才吃。

吃饭的时候还要伺候老人和小孩。

若是家里有客人,则先给客人盛饭并耐心照顾。

3、傈僳族的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

在举行婚礼时候,会邀请歌舞团进场表演,新娘及送亲者在到达南方庭院后双方赛歌队便开始对抗唱歌。

4、傈僳族人死后行土葬。

成年人死后,全村傈僳族停止生产劳动2一3天,举行吊唁活动。

入硷后停在门前,由亲属唱祭歌、跳葬舞。

出殡入墓时,头在高处、面向东方。

殉葬品不入土,而是悬挂在坟前的木桩上。

死者没入硷时,村人忌食辣椒。

5、按照傈僳族人的传统习惯,修建房屋必须在一日之内盖成,否则即认为不吉利。

为保证在一日之内建成房屋,房主人必须依靠家族亲友及村邻通力合作,即僳语称之为“瓦爪”的形式。

盖房的前几天,由房主人通知众亲友。

事前就分别凑够了各种建筑材料,然后请巫师择定吉日,届时所有被邀请的亲友和邻居一齐动手,一日之内即告完成。

房主人视经济条件款待相帮的亲友。

有的地方的房屋建筑比较简单,基本上都是小竹楼。

楼上住人,一般用竹篱笆隔为两格,两间屋中央都设一火塘,备三脚架,作为煮饭烤火之用。

晚上,全家围火塘而睡,火塘内终年生火。

遇有客人来临,主人则把火塘边让给客人住。

竹楼下一般为养牛、猪等牲口用,竹楼四周辟为园地,种以瓜果、蔬菜之类。

6、傈僳族男女都有嚼烟与饮酒的习俗。

客人来了,要敬送烟丝;男女寻求伴侣要丢烟丝盒为信物。

可见烟丝在傈僳族人生活中的位置。

嚼烟时,先将烟丝放入口中,然后放点由槟榔根、李子树皮,栗树叶一起熬成的黑色胶状物质和熟石灰慢慢咀嚼。

7、傈僳族的民间过去盛行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所有传统节日都和宗教祭礼活动密切相关。

傈僳族以观察物候变化确定节气。

民间最大的节日为一年一度的阔什节(年节)。

过年节也吃过年日,年食和酿制水酒,为祈求五谷丰登。

8、“江沙埋情人”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一带最有特色的傈僳族青年传统节日及求偶活动。

每年正月初四、初五左右举行。

届时,男女青年们欢聚怒江河畔,歌舞嬉戏。

还要在同伴的帮助下,在沙滩上挖出沙坑,将意中人抬入“埋葬”,并装出非常悲伤、痛哭流涕的样子,唱丧歌,跳丧舞。

傈僳族的风俗是什么

  傈僳族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民族,婚姻一直是他们社会生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傈僳族的传统婚姻风俗中,父母及长辈的意见决定了婚姻的选择,并以“聘礼”为婚姻的必备条件。

在结婚仪式中,傈僳族人必须进行一系列的仪式,包括入门、拜天地、拜祖先、献酒等,以表达对天地、祖先和婚姻的尊重。

此外,当夫妻双方出现家庭纠纷时,由长辈或族中长者调解,以求和睦相处。

  在傈僳族的传统日历中,有丰富多彩的节日和庆典活动。

其中,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日是傈僳族传统的“三月三”节,属于傈僳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拜祭祖先和山神,并品尝傈僳族传统的美食,如糍粑、面团等。

此外,傈僳族的新年、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也各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和风俗习惯。

  傈僳族人的传统服饰十分华丽,色彩鲜艳,表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

男子的传统服装包括白色长袍配红色腰带,臂处披有蓝色外袍;女子的传统服装则有衣裙、吊裙、腰围、背心和带花边的头巾等。

傈僳族服饰装饰着各种不同的图案和纹样,如山间飞瀑、蝴蝶、畜牧、稻谷等,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风情。

在传统节日和婚礼等重要场合,傈僳族人依然会穿着传统的服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