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裕固族风情与风俗,裕固族奇异的婚俗习惯是什么,女子出嫁带的头面是

裕固族风情与风俗,裕固族奇特的婚俗习惯是什么,女子出嫁带的头面是为了纪念谁,裕固族靠什么来传承历史。

来源 开源网站 日期: 2024-02-19 12:14:39

裕固族风情与风俗目录

裕固族礼仪风俗

裕固族奇特的婚俗习惯是什么,女子出嫁带的头面是为了纪念谁,裕固族靠什么来传承历史。

惟妙惟肖的裕固族刺绣文化

裕固族礼仪风俗

裕固族人生性豪爽豁达、热情好客,在交友待客方面非常注意礼节。

客人来了,主客居首位,然后按辈分、年龄依次就座。

先用奶茶招待,在碗里放酥油、炒面、曲拉、奶酪皮,茶后用手抓羊肉、青稞酒招待。

在招待大头目、活佛等人时,不仅献羊背子,还要献全羊,以示尊敬。

裕固族对年长者比较尊重,晚辈不能直呼长辈的名字,晚辈骑马在路上遇到长辈,必须早早下马站在路旁恭立问候。

裕固族聚居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肃南地区,其余居住在酒泉黄泥堡地区。

自称“尧乎尔”、“两拉玉固尔”。

按分布地区,裕固族使用三种语言: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尧乎尔语、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恩格尔语和汉语。

无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文。

由于本民族的文字失传,民间口头创作便成了裕固族民族艺术的主要形式。

裕固族是以畜牧业为主的民族。

过去,他们不仅住的是毛毡帐篷,穿的衣服、鞋袜,吃的肉、奶是畜产品,而且生产和生活上用的大部分用具也都是毛皮制成的。

现在,已有一部分人改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裕固族主要信奉喇嘛教格鲁派(黄教)。

习俗

裕固族待客真诚憨厚,讨厌虚情假意,并根据客人的身份、社会地位及与主人家的关系,将肉分成头等、二等,宰一只羊共分十二等。

量人送礼,可由客人带走。

民间传统有先敬茶后敬酒的习惯。

在狩猎季节,裕固族还有野餐待客之习。

裕固人死后有火葬、土葬、天葬三种丧葬形式。

婚俗

举办婚礼,头一天要由女方家做奶茶和手抓肉招待贵客,第二、三天是婚宴的 *** ,要由男方家宰牛、羊置办酒席,大宴宾客。

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同姓同族间严禁通婚。

食俗

奶和茶在裕固族人民日常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民间有一日三茶一饭或两茶一饭的习惯,每天早晨起床后,一般都先将净水或刚开锅的茶舀一勺洒在帐篷周围,意味着新的一天已经开始,然后调入酥油、食盐和鲜奶反复搅动后即可饮用。

如果再加上酥油、奶皮、曲拉(奶疙瘩)、炒面、红枣或沙枣就可当早点了。

中午也要喝茶,到了晚上,待一切劳动结束后,才开始正式吃饭。

晚上吃的饭一般以米面为主,有米饭、面条、面片等。

裕固族平时喜食牛、羊肉,通常把牛、羊肉做成手抓肉、全羊、牛、羊背子(即把完整的牛、羊臀尖带骨煮熟上桌)、焖羊肉条、风干羊肉干、牛、羊杂碎汤等。

除牛、羊肉外,也食猪肉、骆驼肉、鸡肉或炒菜。

食用牛、羊时常佐以大蒜、酱油、香醋等。

由于自然条件限制,牧民平时很少吃到新鲜蔬菜,只能采集些野葱、沙葱、野蒜、野韭菜和地卷皮(类似木耳)等野菜。

秋季草原上到处都有鲜蘑,所以鲜蘑是入秋后常食的菜。

裕固族的奶食品主要用牦牛、黄牛、羊奶为主制作,有甜奶、酸奶、奶皮子、酥油和曲拉。

裕固族还喜欢在大米饭里、粥里加些蕨麻、葡萄干图库、红枣,拌上白糖和酥油,或在小米、黄米饭内加些羊肉丁、酸奶,作为主食。

裕固族平时还喜将面粉做成面片、炸油饼、包子等,最拿手的是吃水饺,到了冬天,家家都要做许多饺子,然后冻起来,现吃现煮,有的人家甚至一直可以存到春天大忙时再吃。

典型食品:裕固族用羊肉制作各种菜肴,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肉肠和支果干。

节庆

在喜庆的日子或有客至,裕固族家家户户都要拿出最好的食品进行庆祝和招待,待客和节庆期间,最讲究、最好的菜肴是牛、羊背子和全羊。

其中以烤全羊最具特色。

在野餐时,也有将猎获的野羊切碎,装进翻过的羊肚子内,埋进余火燃烧的火坑,培上黄土、抹上泥巴,焖半天的时间即熟,参加野餐的人佐以野葱、野蒜、地卷皮,尽情享用。

宴客或节庆,一般都是有肉也要有酒,裕固族饮酒时有一敬二杯之习,饮用的酒除白酒、各种色酒外,更多的是独具特色的青稞酒。

裕固族奇特的婚俗习惯是什么,女子出嫁带的头面是为了纪念谁,裕固族靠什么来传承历史。

婚俗

  裕固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同姓同族间严禁通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婚姻形式有包办婚姻及帐房戴头婚姻。

帐房戴头婚即女子成年时举行戴头仪式,在娘家可另豆帐房成家,是古老婚制的遗俗。

丧葬有火葬、土葬、天葬三种形式。

  裕固族的婚俗颇为奇特,在婚礼仪式上,新郎向新 娘连射三支无镞箭(不致于伤人),象征新郎新娘相亲 相爱,白头到老。

射罢,新郎把弓箭折断,扔到门旁, 由老人投进火里烧掉。

这个习俗来源一个古老的传说: 从前,裕固人没有火,后来有一个英雄取来火种,裕固 人才过上好日子。

当时,有一对新婚夫妇,丈夫外出狩 猎,妻子在家不慎将火弄灭。

她为向一个三头妖求火而 必须把血献给它喝。

几天后,丈夫回来后,而妻子却因 妖精天天来喝血而变得骨瘦如柴。

丈夫知情后,用三箭 射落妖精三个头,而自己也因受重伤死去了。

从此,裕 固族人民为了防止妖精再来,也为了纪念那位驱逐妖魔 的英雄,举行婚礼时便兴起这个仪式。

象征新娘有勇敢 善射的丈夫保护,妖魔鬼怪不敢兴风作浪。

蕴含着裕固 人战胜邪恶、追求幸福生活的决心和愿望。

  裕固族婚礼分两天进行,第一天在女家,次日在男 家,后者要更隆重才行。

在婚礼上,男女双方都要聘请 歌手。

在姑娘出嫁之日,举行戴头仪式。

当天,女家的 亲朋聚集在姑娘家中。

来客带来洁白的哈达,敬献给女 方的父母,表示对姑娘出嫁的祝贺。

傍晚,主人请客人 们在毡房中席地而坐,男客在左,女客在右,在一片欢 笑声中,拉开了婚宴的帷幕。

  酒过数巡,当启明星冉冉升起,新娘在伴娘的陪同 下进入铺有红地毯的毡房,举行戴头面仪式。

戴头面由 两位少妇主持。

舅舅或歌手们唱起典雅的《戴头面歌》 :启明星闪闪发光,心爱的姑娘把头面戴上/ 送亲的马 队就要出发/ 把姑娘送到婆家门上。

  在悠扬的歌声中,即将出嫁的姑娘,在两位少妇的 精心打扮下,改变了发式,戴上喇叭形毡帽,佩戴上胸 饰和背饰,戴上用银牌、玉石、珊瑚、玛瑙、海贝等编 制成的头面。

这个仪式意味着姑娘已经结束了天真烂漫 的少女时代,走向新的生活。

  红日初露,主婚人宣布饮“上马酒”。

新娘便和一 位伴娘同骑一匹马或骆驼,告别慈母,在父亲、叔叔、 兄弟、姐妹等家族人组成的送亲队伍的簇拥下,一路饮 酒欢歌,向新郎家进发。

男方迎亲的队伍在途中铺下一条毡毯,毡毯上备有 一只煮熟的羊、酒和饭。

送亲队伍来到时,迎亲的人们 向女方客人赠送哈达,表示敬意。

然后送亲的人们下马 饮酒吃饭,谓之“打尖”。

“打尖”之后,两路人马汇 聚一起浩浩荡荡向男方家走去。

  到男方家门时,女方善骑者在主持人的指使下,驰 马、骆驼向专为新娘设置的小毡房进行冲击,大有踏平 之势。

男方亲友则奋力驱逐。

冲击三轮,再绕小毡房三 圈方休。

这是一种象征性的仪式,其意在考验男家对新 娘的护卫能力。

  接着是举行向新郎赠送羊小腿仪式:把酥油涂在新 郎额头上,把羊小腿挂在她的腰带上。

这个仪式的意义 正如《赠羊小腿词》所表达的“羊小腿上粘着毛,好比 婆家娘家彼此好得分也分不开”。

  按裕固人风俗,在赠羊小腿的同时,要向新娘举行 射无簇箭的仪式。

在《萨娜玛珂》婚俗民歌和豪放的祝酒歌中,一对 裕固族新人,进入洞房,共同吃着羊小腿,从此开始了 他们甜蜜的生活。

  

惟妙惟肖的裕固族刺绣文化

刺绣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之一,在华夏大地上刺绣工艺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由于各地的风俗文化不同,所以当刺绣工艺流传到各地后都被加入了当地的民族特色。

裕固族的刺绣也加入了本民族的特色,那么,对于裕固族的刺绣文化你了解多少呢?下面的裕固族文化为你带来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裕固族民间刺绣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图案纯朴、色彩艳丽、构图简洁、造型夸张、针法多样、绣工精致。

这些来自民间的刺绣艺术品,大都出自农村劳动妇女之手。

这种传统的刺绣技艺往往是通过家传、互相之间的交流而得以延续的。

裕固族民间刺绣有的写实,有的浪漫,有的夸张,创造出无数既富有装饰趣味又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的刺绣工艺品来,显得率真、纯朴、热烈、犷野.民间歌云:“八岁学针线,十三进绣房,进了绣房绣鸳鸯,百样故事都绣上”。

刺绣是裕固族妇女尤其喜爱的手工,主要表现在裕固人的服饰中。

裕固族妇女的刺绣工艺多采用刺绣、锁绣等方式。

裕固族姑娘自幼受到父母的熏陶和教授,从小就学会了用绣针,随着年龄的增长,又逐渐学会了看样、布局、画线、配色、锁边等刺绣程序。

她们在日常交往中交流刺绣技艺,把自己的服饰装扮得十分绚丽多彩。

裕固族妇女的刺绣主要表现在服饰、领带、帽子、布鞋、袜底后跟、鞋垫、腰带、荷包、香包、针线包、烟袋、手绢、帘巾、枕头套、刀鞘套、火镰套、毛巾、头巾等物品上,刺绣内容大多是花鸟、龙兽、家禽、太阳、月亮、山川和各种几何图案,而且构思采用形象与夸张化的奇妙手法,显得绚丽、美观、大方、自然。

解放初期的刺绣艺人现在大多已年近古稀,传授给后人的手工技术也不多,因此,这些珍贵的刺绣手工技术已经面临“断线”的危险境地,需要尽快抢救、挖掘和整理。

据说,裕固人曾在民间把刺绣艺人称作“玛尔简”(珍珠),意为非常珍贵。

这些享有“珍珠”美誉的刺绣艺人有安桂兰、安秀玲、安月梅等,出自她们手中的刺绣手工艺部分珍品,还被收藏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民族博物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