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传统节日的日期和风俗,有关中国传统的节日(有日期的)

传统节日的日期和风俗,有关中国传统的节日(有日期的)

日期:2024-02-17 来源 未知

传统节日的日期和风俗目录

传统节日时间和习俗

有关中国传统的节日(有日期的)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传统节日时间和习俗

【春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习俗 : 熬年守岁。

【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

【寒食节】时间:清明节前一天;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

【清明节】时间:农历三月初八(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习俗:扫墓、踏青。

【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七夕节】时间:农历七月初七;习俗:穿针乞巧。

【重阳节】时间:九月初九;习俗:登高、插茱萸。

 

【中秋节】时间:农历八月十五;习俗:赏月。

【腊八节】时间:农历腊月初八;习俗:喝腊八粥。

有关中国传统的节日(有日期的)

汉族传统节日,主要有腊祭、祭灶、春节、元宵、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

在诸节日中,以春节最隆重。

春节在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开始。

这个节日的本意,在除旧布新,送往迎来。

?

春节前的腊祭拉开了年节的序幕。

腊祭本来是农事完毕后,打猎取兽祭祀祖先百神的节日。

汉朝以立冬后的第三个戌日为腊日。

南北朝以后,定在农历12月8日为腊日,俗称“腊八”。

从腊日起,长江流域的农村开始把肥鱼、鲜肉熏制成腊鱼、腊肉、腊肠,有的地方煮豆豉,称为“腊八豆”,北方部分地区受佛教影响,煮“腊八粥”。

汉族古俗在腊月戴面具跳巫舞,击细腰鼓,驱傩逐疫。

戴面具的巫舞现在发展为傩戏、地戏(面具戏),驱逐疫鬼则发展为卫生大扫除,家家户户彻底清扫墙角、屋顶、墙壁,再加裱糊粉刷,北方的泥屋顶这时要重新抹一次泥,室内外焕然一新。

妇女们拆洗衣被、缝制新装。

文人学子开始写对联,寄贺年片,祝贺新年。

祭灶是在腊月23日用麦牙糖祭灶神,意图在封住灶君嘴,使其上天时不能说各家坏话。

?

祭灶之后,家家忙于碾米磨面,打米粑(北方叫年糕)、擀面条、杀年猪。

广州人家家炸油饺,到花市买鲜花过年,以盆桔为必备,取吉祥之意。

春节前三天,全国各地家家户户开始在门框上贴春联,门上贴门神。

唐朝以前的门神贴神茶、郁垒,挂桃符、画虎,意在驱鬼。

唐以后贴秦琼、尉迟恭。

五代以后开始有对联,明代始称为“春联”。

室内贴年画,现在有的改为挂历。

除夕(十二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开始过节,全家吃团圆饭,晚上守岁,放爆竹。

上古的爆竹是烧竹子作爆裂之声,借以驱吓山魈疫鬼。

后改用火药制作竹管形火炮,仍袭旧称为爆竹。

鉴于火药爆竹屡炸伤人,此俗正在改革之中。

大年初一,家人及邻居互相拜年,机关则兴“团拜”。

初二继续走亲访友。

青壮年舞狮子、耍龙、踩高跷。

年初三过节完毕,转入日常生活。

?

元宵节的时间在农历正月15日,以观灯为主要内容,并吃糯米面做的元宵。

?

社日是古代汉族的节日,祭社(土神)、稷(谷神),显示出农业民族的特色。

春社在立春后第一个戊日,届时人们带着米酒、社饭祭祀社神,祈求五谷丰登,祭毕会餐。

此俗在元代衰落,现在还留下一些土地庙和土谷祠。

其它已经消逝的节日如上已节(农历三月三日,官民浴于水溪,清洁身体,求消灾灭病,称为“祓禊”)、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传说牛郎织女神话,青年妇女供奉瓜果,向织女“乞巧”)等。

?

清明节是春季扫墓之日,也常于此时举行踏青(春游)活动,或举行打球(过去是足球及打马球,现在是比赛篮球等)、荡秋千、放风筝、拔河等民间传统体育运动。

?

端午在农历五月初五,也是全体汉族都过的节日,但以湖南过端午最隆重,有赛龙舟、吃粽子、撒雄黄粉于地屋角毒死小虫,悬艾和菖莆于门辟邪,在衣服上佩香袋和彩色丝线缠成的菱角等。

?

中秋祭月的节日,时间在农历八月十五日。

做形如圆月的甜饼祭祀,称为月饼,含团圆之意。

现在以吃月饼赏月为过节内容。

月饼有广式、苏式、川式、京式等类,以广式月饼最佳,广式月饼中又以莲蓉月饼为上乘,京式月饼制作则较为简单。

?

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是赏菊、登高、插朱萸、举行秋季郊游的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中国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龙抬头、社日节、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冬至节、除夕等。

另外,也有个别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如:清明、冬至等。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

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抬头、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等。

另外,二十四节气当中,也有个别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如:清明、冬至等,这些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它们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