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丧事风俗,奶奶逝世七天爷爷也逝世了怎么发说说
发布:2024-02-17 11:23:47 参考 会员推荐长乐丧事风俗目录
家中父母去世如何请客
奶奶逝世七天爷爷也逝世了怎么发说说
福建长乐过年的习俗
家中父母去世如何请客
缘分可遇不可求啊!有时候承诺只不过就是一句话而已!为了一句不负责任的话值得吗?即使你爱他,非他不嫁,但是你确定他爱你吗?他过的不开心不代表他就爱你啊?不代表和你在一起他就开心啊?傻丫头啊,还是冷静下来,认真思考吧!感情是不能强求的!慎重啊!祝你幸福!
奶奶逝世七天爷爷也逝世了怎么发说说
祸不单行!刚去世的第七天就又去世了一个人!放到火葬厂停尸间冷冻!等第一个去世的过一百天后,你爷爷再办丧事!我们这边是这个风俗!
福建长乐过年的习俗
相传,“年”是一个恶魔,每年除夕,就出来捉弄人。
故在除夕之时,家家户户贴新符(春联)、放鞭炮以驱“年”。
福州还仿效旧时郑唐烧火炮驱“年”除灾的节俗。
进入十二月,人们便忙于酿酒、备年货。
十五日后,开始打扫屋宇房舍,谓之扫堂、筅堂。
外出的亲人纷纷返回,同家人团聚。
廿五日后开始蒸年糕,备鸡、鸭、鱼、肉、酒等,祭祀祖先、天地神,谓之分年。
女婿向岳父母送年礼,谓之送年。
大年三十的晚上是最激动人心的。
游子们无论多忙,这天晚上都要赶回来全家团圆。
烧过香就开始吃年夜饭了。
一桌子的美味佳肴,一屋子的欢乐气氛。
吃着年糕,讲着吉利话,新的一年满是美好的憧憬。
福建没有过年吃饺子的传统,都是吃年糕。
因为年糕谐音“年高”,春节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吃完年糕,大人们“攻战四方城”,小孩们嬉笑玩耍,好不热闹。
大家都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
除夕零点的时候,开启大门,开正又叫开大门。
开大门者必须是一家之长,一般是父亲,希望他能在新的一年中给大家带来吉祥与福祉。
同时焚香点烛,燃放鞭炮,既表示新的一年开始,也祈求吉利和顺。
祀神在“开正”之后,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仪式。
祀神主要包括祭祀天地、家神及祖先。
祭祀之前,在厅堂的长案上事先摆好供品。
供品一般是酒、果品(多为柑或桔)、年糕以及插着红纸花的“岁饭”、鲜花。
祀神时,由家中长者主持,全家穿戴一新,先祭拜天地神明,焚香点烛,烧金纸,祈求新的一年中合家平安、万事如意,多福多寿,即所谓“礼神祈年”。
然后依长幼次第祭拜祖先。
正月初一的饮食十分讲究,比较普遍的是吃“隔年饭”(岁饭)、线面、年糕、素食。
初一早上一般不煮新饭,吃“隔年饭”讨个“年年有余”的吉利;吃线面寓意长寿;年糕寓意年年高;而用素食则与崇拜神、佛有关,以示虔诚,祈求一年平安如意。
福建流传这样的俗语:“一餐吃斋,四季无灾;一天吃斋,灾祸不来”。
福州地区,早餐必是线面,而且要配上两个“太平蛋”,象征一年中福寿绵长,太平如意。
这一天,大人小孩都穿着新衣喜气洋洋,或在家休息,或到公共场所游乐,但不走家串户。
按照传统,初一是不拜年的。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日,古称履端、元旦,今谓春节,福州人叫“做年”,是一年中最隆重、节日气氛最浓的民间节日。
黎明时分,各家敞开大门,焚香鸣炮,喜迎新年。
这个节俗传统禁忌甚多,说第一句话,做第一件事,都讲究好彩头,希冀一年之平安。
新年伊始,逢人第一句都要说“恭喜”、“发财”、“平安”等吉利话,对方也报以相应的好话。
当日不扫地、不打水、不挑担、不劈柴、不洗衣、不洗澡、不理发、不说不吉利的话。
全家起床后,便穿新衣服,或穿质地最好的衣着。
早餐,有的吃太平面(线面、鸡肉、鸭蛋,取福州话谐音,如”鸡”音似”系,羁”,”鸭蛋”似”压乱”),以祝太平、长寿;有的吃年糕(红糖粿),以祝年年高升;有的老人吃素,祈求合家子孙一年平安。
初一,小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则给以压岁钱或糖果、桔子。
初一不出远门,初二、初三人们可以访亲拜友,互贺新年。
正如清人吴继筠在《福州岁时竹枝词》中说的:“簇新衣服趋人前,礼数谦谦喜连连;路上相逢共作揖,发财恭喜贺新年。
”这便是古时福州台江新年的景观。
有出嫁女儿的人家,要办春酒,邀女儿、女婿及外孙回娘家饮宴团聚。
水上船家(疍民)的妇女,头戴红花,蓝衫青裤,布底青鞋,结伴登岸,挨家串门,用福州话唱诗贺年:“姑嫂双双贺新年,红红伞灯挂厅前;好夈(斎)好粿送奴去,金字牌板企(站立之意)门前。
”“旧年过了又新年,生意兴隆赚大钱;恭喜发财平安过,送奴夈(斎)粿过门前。
”这叫“讨夈(斎)诗”,又是贺年词,贺年讨夈(斎)以示吉祥。
春节期间,福州台江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火树银花,欢声笑语,到处呈现一派节日气氛。
初四清晨,家家户户,焚香“接神”,迎接灶君回銮视事。
闽俗诸节最重要做年,节庆时间从正月初一开始,到初三止,有的延续到初九玉皇诞,甚至延续到元宵节。
福州台江历史上是著名的商埠,旧时春节人与人相遇第一句贺年词便是“恭喜发财”,答语则是“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