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回门风俗习惯,余杭婚嫁风俗
日期: 2024-02-16 参考 共享网站三朝回门风俗习惯目录
什么叫三朝回门?
余杭婚嫁风俗
古代女子回门礼俗
什么叫三朝回门?
朝 ZHAO 第三声,
三朝 第三天的意思,
三朝回门指新媳妇在结婚之后第三天回娘家探亲。
余杭婚嫁风俗
水乡婚庆:让你过把复古婚嫁瘾
当穿着洁白的婚纱、在宾馆里大宴宾客,已成为时下结婚仪式的主流时,做新娘子的你,是不是也会突发奇想地要过回“复古婚典”的瘾呢。
那就到西溪湿地来吧。
经过文化研究者们挖掘整理,并予以“还原”的水乡婚庆,将在这个春节里隆重推出。
据了解,自古以来,西溪湿地因河港交叉,无船不达,而西溪的民间婚俗也因此显得独特。
过去的西溪,新郎家用船轿迎娶新娘。
船轿——就是把花轿放在前船舱,划到新娘家;再抬下花轿把新娘迎接上船。
船再划回新郎家后,从船上把花轿直接抬到堂前,拜堂成亲,继而洞房花烛。
当然,在这里亲家公、陪客人员所穿服装、嫁妆、迎亲程序、洞房礼仪、新房布置等种种风俗习惯都与现在有所不同;“慈母伤怀”、“新娘上轿”、“父兄送亲”、“吃茶听书”、“夫妻拜堂”也都各有讲究。
不去现场尝试一下的人,也许很难体验到哦。
余杭的民间习俗是随着余杭经济及自然条件的变化发展,不断由境内人民所创造、所丰富而逐步衍变而成的。
从良渚遗址出土的丰富文物表明,在距今四五千年的余杭先民的原始村落,就已具有江南特征的民情风俗。
由于社会的不断变革,一些习俗,尤其是礼仪、生产习俗,相应有了变化甚至消失,但由于民间习俗的承传性,不少习俗仍在延续。
余杭地广人众,风俗繁杂。
大凡安土重迁,与自然为伍,精致有余,开拓不足。
东部平原水多,舟楫为居,百货所聚,民善经营,俗尚奢侈;西部高地多山,俗朴俭素,不事华饰,民颇负气。
但随社会交通融会,不同风俗也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现将旧新尚择要而载。
礼仪习俗
1、结婚 民间婚礼基本沿袭南宋婚礼遗风,男女婚配封建色彩较浓。
讲究门当户对,议亲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议成后有订婚、行聘、发奁等仪式。
婚礼这天,俗称“拜堂”,婚礼即昏礼,须在晚间举行。
以巳午末三时为多。
男方派人接嫁妆,用花轿迎亲。
新娘由喜娘(好姐妹)伴随,在鼓乐声中,由娘舅抱上轿,至男家由男家娘舅抱下。
拜堂后,送入洞房,然后闹新房。
婚后3天,新娘偕新郎回娘家,谓之“三朝回门”。
民国时期,开始提倡男女自由恋爱,文明结婚。
解放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履行婚姻登记手续后即成合法夫妻。
父母包办婚事已极少出现。
婚仪简朴,有的只分喜糖、喜烟以示完婚,有的行集体婚礼。
80年代起,婚事奢办之风又起。
2、生育 旧时,在婚礼进行时,就有种种生儿育女的祝愿,如在新房中撒枣子、栗子、桂圆、莲子,预祝新娘“早立贵子”。
也有向观音烧香求子的。
妇女一旦怀孕,俗称“有喜”。
婴儿出生前,外婆家备强褓及食品,送“催生汤”。
催生礼物据历代习俗及外婆家经济状况,丰俭不一。
现大都送火腿、鸡、蛋、桂圆、筒面、红糖等物。
产后,至亲好友备母鸡、鸡蛋等“舍姆汤”。
旧俗儿生三朝烧“太君纸”。
婴儿出生一个月,称“满月”,是日须给婴儿剃头,办“剃头酒”,请送礼亲友,分送染成红色的鸡蛋,还通行拍“满月照”。
产妇分娩后休息一个月,且不能出门,俗称“做舍姆”。
今送催生汤、舍姆汤、红鸡蛋等仍普遍。
古代女子回门礼俗
旧时汉族婚姻风俗。
即成婚后三、六、七、九、十日或满月,女婿携礼品,随新娘返回娘家,拜蝎妻子子的父母及亲属。
自亲迎始的成婿之礼,至此完成。
此俗起于上古,泛称“归宁”,为婚后回家探视父母之意。
后世各地名称不一,宋代称“拜门”,清代北方称“双回门”南方称“会亲”,河北某些地区称“唤姑爷”,杭州称“回郎”。
近代通鲍在婚后第三天,又称“三朝回门”。
此为婚事的最后一项仪式,有女儿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赐,女婿感谢岳父母及新婚夫妇恩爱和美等意义,一般,女家皆设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长陪饮。
新婚夫妇或当日返回,或留住数日,若留住时,则不同宿一室。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婿往参妇家,谓之拜门。
有力能趣办,次日即往,谓之复面拜门。
不然三日、七日皆可,赏贺亦如女家之礼。
”宋吴自牧《梦梁录.嫁娶》:“三日,女家送冠花、彩段、鹅蛋,以金银缸儿盛油蜜,顿于盘中......并以茶饼鹅羊果物等合送去婿家,谓之‘送三朝礼’也。
其两新人于三日或七朝、九日,往女家行拜门记,女亲家广设华宴,款待新婿,名曰会郎。
”《再生缘》第七五回:“迅速光阴无几日,姑娘满月要回门。
”钟毓龙《说杭州.婚姻.回郎》:“女家邀请亲之喜帖曰:某月某日小女于归,小婿即日庭谒。
此即所友谓庭谒也。
也名回郎。
有单回郎与双回郎、灯彩回郎与不用灯彩之分......双回郎者,新娘亦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