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僳僳族风俗,饮食民风民俗

僳僳族风俗,饮食民风民俗

发布2024-02-15 11:06 参考 其他

僳僳族风俗目录

谁知道傈僳族的风俗习惯?

饮食民风民俗

民族风俗的作文300字

谁知道傈僳族的风俗习惯?

僳僳族的服饰,各地大同小异,大都穿自织的麻布衣服。

男子一般着短衫,裤长及膝,有的用青布包头,左腰佩砍刀,右腰挂箭袋。

妇女上穿右衽短衣,下着长裙,头上饰以红白色料珠,胸前有彩色料珠串成的项圈。

各地因衣服颜色的差异而被称为“白僳僳”、“黑僳僳”或“花僳僳”。

“花僳僳”的衣着绚丽多彩,“黑僳僳”的穿着典雅大方,各具特色。

僳僳族以玉米、养子为主食,由于狩猎,肉食也极为丰富,无论男女,都善饮酒。

僳僳族的住房有两种结构:一种是木结构,四周用长约一、二丈的木料垒成,上覆木板,内地的僳僳族大都居住这种房屋。

另一种是竹木结构,先在斜坡地上竖立二、三十根木桩,上铺木板,四周围以竹篾篱笆,顶盖茅草或大板,屋中央置一大火塘。

这种房子流行于怒江僳僳族地区。

僳僳族尊敬老人。

吃饭时,第一碗双手递给年长者,吃鸡把肝夹给老人,鸡头给年纪最大的。

如果杀猪,有几个老人就把肝切成几块,过年杀猪把头留着,作为给父母、岳父母拜年的礼物。

如果只杀一头,就把头砍成两半。

办喜事杀猪宰牛,要把最大的牛头送给岳父母。

婚姻行一夫一妻制。

过去,头人及富裕户有一夫多妻的。

男子婚后与父母分居,组成小家庭。

青年男女婚前恋爱自由,但结婚往往由父母包办。

妻兄弟妇、姑舅表亲及亚血缘族内婚盛行。

人死后行土葬,垒土坟,有氏族墓葬场。

饮食民风民俗

迪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由于各地的气候、水土资源、文化、风俗和口味及爱好不同,各个民族的饮食习惯就会有所不同。

*藏族

藏族以青梨、小麦为主粮,(河谷地区还有稻谷、玉米等)。

以酥油、糌粑为主要日常饮食。

酥油茶是藏家待客必不可少的上等饮料。

此外,青梨酒、酸奶、奶茶也是藏家待客的饮品。

同时以牦牛肉、羊肉、琵琶猪肉等为主要肉食。

蔬菜有洋芋、白菜、青菜、蔓菁、松茸、一窝菌、露山菌、扫把菌、猴头菌等。

*纳西族

纳西族以小麦、玉米、大麦、荞麦等为主食。

肉食有牛肉、羊肉、鸡肉、猪肉等,以水煮为主,佐料较少。

浓茶、苏里玛酒、包谷酒等是纳西人家待客的上等饮料。

蔬菜种类较多,多晒成干菜,以备冬季食用。

*僳僳族

僳僳族以玉米、小麦、荞麦为主食。

有玉米粥、玉米花、玉米粑粑、面果饭等为日常食品。

主要肉食有猪、牛羊和鸡等。

食肉不重炒,讲究块大,煮沸时间短,保持鲜嫩可口。

有茶、酒等饮料,酒以自酿为主。

*彝族

彝族以苦荞、燕麦、洋芋等为主食。

蔬菜有青菜、葱、蒜、蔓菁等。

茶和酒为彝家的最佳饮料,以自酿荞麦酒为名酒。

肉食以坨坨肉为主,色香味美,风味独特。

面对着主人真诚的笑脸,喝着纯净香甜的青梨酒,或者淳香可口的酥油茶,品着具有独特风味的香脆可口、酥而不腻的各式糕点……这一切定能让您回味无穷。

56个民族饮食文化大全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民族风俗的作文300字

正月初一为春节,旧称元旦。

是日,人们早起,着新衣、戴新帽、穿新鞋,以示辞旧迎新。

谓穿未下过地的新鞋,新的一年可脚轻手健。

男主人起床,口念吉词先开门,放炮仗于门口,称“开门炮”。

开门炮一般放三个,要“带四放三”,留一个作“备炮”,宁波话“备炮”出典于此。

炮仗放得越高越响,示意新年吉利。

若是“吹、吹、吹”的哑炮,则示为不吉,要马上就说:“哦,吹吹响,今年会发财。

”并立即补放一个。

大族、大户人家供奉祖先遗容画像于祠堂或中堂(堂前间),一般悬五代之内的祖宗像,称为“供帧子”、“供影子”、“供金紫(昔绘像皆金冠紫衣) ”,均同义。

有的宗祠族规,男子l6岁才可拜祭,女子不在内。

由轮着当办者分发麻饼(亦称吉饼)一双或碗两只。

各家幼者依序拜尊长,称“拜岁”。

除夕夜巳分“压岁钱”,用红纸包起来压在幼者枕头底下,故谓“压岁”。

日,早上吃汤团(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有些人家全家吃素一天。

这天习俗最大特点是让家里日用器物“休息”一天,也即让家庭主妇休息,不扫地、不乞火(不向别人点火、点香烟)、不杀牲、不动刀剪、不倒马桶、不洗涤衣服,也不打骂孩子、不讲不吉利的话。

早晨见面忌说“早”字,谓说了要招来今岁跳“蚤”多。

走路如跌跤,要马上说:“哦,元宝一跌。

”此晚,未昏即眠,不点灯火,谓点灯将招来今岁蚊蝇多。

睡前,放“关门炮”。

晚上不出门,俗称过“太平夜”。

初二至初七八,迟的到十五,各家出门走亲戚“拜岁”,一般先至亲后远亲,少拜长以婿拜翁、甥拜舅、侄拜姑等为重,互相款待酒席,称“岁饭”、“岁酒”。

初五,为财神日,经商人家最重此日,“请财神”后才开门营业,称“开市”。

信佛者,有的于初七夜走七座桥,且不走回头路,初八拜八个寺院,俗称“走七桥”、“拜八寺”。

其间,民间娱乐活动有舞龙灯、跑马灯、大头和尚等。

与别地稍异者有“佯扫地”,即乞丐(此时称“发财人”)背负筐,手握缀有红球的扫帚,佯作扫地状,口唱俚歌:“撩起金丝帚,瑞格(象声)一把扫。

扫到东,老板屋里有青龙,青龙盘米缸,黄龙盘谷仓;扫到南,老板屋里发大财,大元宝使箩抬,小元宝使船载。

” 建国后,贺年等习俗不变,迷信色彩多已消失。

机关团体举行团拜,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慰问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师、老科技人员、敬老院老人和春节期间坚持生产、工作的职工。

路上熟人相逢,拱手或握手,互祝吉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