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闽南风俗正月初四,说说福建省的风俗!!!

闽南风俗正月初四,说说福建省的风俗!!!

来源 共享网站 日期2024-02-07 10:37

闽南风俗正月初四目录

福建春节习俗

说说福建省的风俗!!!

闽南春节习俗拾趣介绍闽南过除夕夜的风俗依次为什么?

福建春节习俗

1、贴春联

闽南乡村的过年习俗与城市不一样。

乡间农家,多为门房,除贴春联外,门两侧留两圈红纸甘蔗,称为“门蔗”,方言“蔗”音近“佳”,寓意渐入佳境。

2、吃隔年的饭。

堂内的桌子摆放着隔年饭、年菜、发糕,并插着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常年丰盛,吉祥发财。

2、跳火群

家家户户把芋藤柴枝堆在门外,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世代跳过这山火焰,边跳边念:“跳进来,年年发大财;飞出去,安心不共忧;飞越东方,五谷不食天;飞越西方,金银滚滚而来。

这被称为“雪群”,象征着驱除古老的邪气,消除灾难,迎接纯洁、吉利的新年。

3、拂尘

放火之后,用新的扫帚打扫大厅。用扫帚把垃圾放在门边。

另外,收集还没烧完的灰放进炭炉里。称为“添旺”,象征更加繁荣。

4、守岁。

亲子一起围炉叫作“围炉守岁”,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彻夜围炉,延长父母的寿命。

这时,长辈分给晚辈压岁钱叫做“分圆”。

参考资料的出处:

说说福建省的风俗!!!

拜孩子的护身符的“七姑娘妈”

在闽南和台湾,古代七夕节最重要的内容不是乞巧,而是祭“七姑娘妈”。

“七姑娘妈”是保佑孩子平安健康的偶像,民间崇拜七姑娘妈十分盛行。

闽南籍台湾学者林再复的《闽南人》一书考证,闽南人过去越峡渡海到台湾或异国他邦经商、谋生,大多多年不能回来,女人们只好全部的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才有勇气生活下去。

因此,七夕这一相亲相爱的节日,成为对守护孩子的“七姑娘妈神”的祈祷,闽台民众认为孩子在16岁之前会由天鸟鸟母抚养长大。

七母是由七母所托,所以七母成了未成年孩子的守护神。

婴儿出生满一岁后,虔诚的母亲或祖母会抱着孩子,献上鸡冠花和千日红花,到寺院礼拜,祈求七姑娘母亲的孩子平安成长,在古钱或锁牌上扎上红包线,挂在脖子上,一直挂到16岁在七夕那天取下锁牌,在寺院答谢七娘长年的保佑。

《鹭江志》中有“解去续命缕”的记载。

这一天,闽台人家的卧室门口挂着“七小姐神灯”,上面画着抱着孩子的七位母亲。这个可以保佑孩子健康安全地成长。

到了傍晚,会供奉花瓜果、胭脂水、油饭各七份,以及“七娘亭”和“七娘舆”。

礼拜结束后,焚烧“七姑娘妈亭”和“七姑娘妈轿”,把供品的一半扔到屋顶上,让七姑娘妈吃,另一半留给自己用,这样会更美丽健康。

也有的家庭为孩子举行成人式,邀请亲戚朋友前来祝贺。

“派菜盛行”的风俗

旧时福州地区经济实力薄弱的小戏班,多在偏远的山乡乡村巡回演出。

因为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从一个地方到预定演出地点,经常一天赶不上。在这种情况下,要派人到两个地方之间的村落,在祠堂或庙宇的墙壁上贴上“红纸”。

书中写道,某剧团某日路过贵地,特在贵地停留片刻,并在贵地唱一曲。

当地人一看到这张红纸,立刻叫人敲响铜锣通知全村,并接待镜戏班。

戏院一进村,首先解决的就是吃饭问题。

当地的名士请在座的班主制作名册,然后摇号抽签,按照村民的户数进行分配。

一户有一人,一户有两人,根据户主的经济状况而变化。

这样,演员的吃饭问题就分散到各个家庭来解决。

用餐不花钱,全部免费招待,这就是“派料理”的风俗。

女人走南浦桥,吃以求长寿。

建宁秋天的夜俗是在月宫挂灯作为求子的吉兆。

上杭县中秋节,孩子多在拜月时请月姑。

用竹篮代替月姑,神明降临时,竹篮自行移动,以移动的次数来占卜吉凶。

龙岩人在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间做一个直径2、3寸的圆饼供长辈享用。意思是秘密的事情不能让晚辈知道。

这源于月饼中有反元杀鞑的传说。

金门中秋拜月前先拜天公。

拜天而成的桃红称为“天公”。

拜月的红是猪和羊的形状,数量一定是九猪十六羊。

中秋节厦门人除了赏月、吃中秋月饼外,还有从郑成功流放台湾时流传下来的“玩会饼博状元”的民俗活动,非常有趣。

每个中秋饼有63万个,分为大小六种,分别代表古代科举的壮元、次上、进士、科举、秀才。

每个人在碗里放6个骰子,根据骰子的数量来吸引眼球,最终获得“状元”即为幸运。

三百年来,这种充满乐趣的活动一直在厦门民间流传,厦门的饼店和饼厂在中秋节前后大量生产这种会饼上市。

厦门岁次民俗

厦门的民俗很多,随着时代的进步,近年来变化很大。

正所谓入乡随俗,介绍如下。

正月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烧爆炸,叫“开正”。

从早晨开始祭拜祖先,是日,粪土不向户外倾斜。

正月三日是丧家清新愁的日子。

凡初一、初二未到过的朋友家,日不宜到,到即不敬。

有句谚语叫“初早一二日,三日困甲饱”。意思是第三天没有客人来,可以晚起。

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了厦门的外岛浯岛。

一年除夕夜,将士忙于过年而疏于防守,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抗敌,激战两天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死伤惨重很重。

第三天,百姓们掩埋了各自的亲人,吊唁亡灵,哭声一片,连去别墅拜年的时间都没有。

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以此日为忌日,久而久之,便成了惯例。

正月四日,奉佛人必焚纸帛马,迎神,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神。

正月初九,玉皇诞辰,香案敬神。

丧主必须服二年之丧。

正月初十,我出生了。

每天不砍柴,不挖土。

然后用普通的东西奉上。

正月十三日是圣帝君的生日,商家有祭祀仪式。

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生日,闹花灯。

感谢您的观看。

闽南春节习俗拾趣介绍闽南过除夕夜的风俗依次为什么?

春节是中国最主要的民间风俗,各地都有独特的习俗。

在闽南说的春节至少是从除夕到正月初五,也有一直持续到元宵节之后的……

“年兜正月”的风俗

春节是中国最主要的民间风俗,各地都有独特的习俗。

在闽南,春节至少从除夕到正月初五,有的甚至持续到元宵节之后。

在福建省南部,春节被称为“年兜正月”。

“年兜”(除夕)讲究吃,“正月”讲究玩。

除夕夜是一家团圆的日子,家家户户围着地炉吃饭,外出做生意或工作的家人也会回来。

回不了家的人也会在桌子上放上酒杯。

除了一家人围炉吃酒菜外,还有大家吃年菜的习俗,大家煮一棵头尾连根的菠菜,表示全家长年平安健康。

吃蚶在闽南也是有意义的风俗,用水煮熟的蚶是下酒菜。

吃完船蚶后会留下壳,宴会结束后清洗干净后,家里的长辈会说:“船蚶钱,明年可以大赚一笔。”然后撒在地板下面。

据说这一风俗与古代将贝壳作为货币使用有关。

因此,当地居民把蚶贝也叫蚶贝钱。

除夕夜,老百姓还会在大厅放一盆白饭,上面插一朵红色的春花,称为春饭、年夜饭。

闽南语“春”与“剩”同音,表示年年有余粮过年。

以前还有跳火盆舞的风俗。

有的村庄至今仍在。

吃完年夜饭,年轻人在村里的广阔土地上堆起柴火,一个个跳起来让火过去。

许多观众在旁边念着:“跳火盆,跳火盆,公担金,婆担银;跳火盆,是大群牛羊。

”也有人念:“跳火盆,跳进来,年年发大财;跳出去就安心。

“越东,吃五谷不空,越西,钱银满里。

吗?”

过了除夕就是正月一日。

在这一天,主要是外出游玩,拜访亲朋好友,一大早互相拜年,加深邻里之间的感情。

很多家庭沿袭了元旦早上吃乌冬面的风俗,表示新的一年里健康长寿。

但是,有第一口不能喝汤的禁忌,喝了汤的话,这一年会被雨淋的多,这也是愿望。

春节期间,闽南地区习俗不一致。例如初三,在惠安县等地称为回娘家日。

但是,同安的农村不一样。

传说正月初三是不能拜年的

闽南的传统习俗是初三不能去拜年,要在家祭祀亡灵。

有句谚语叫“初早一二日,三日困甲饱”。意思是第三天没有客人来,可以晚起。

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闽南外岛浯屿。

一年除夕夜,将士忙于过年而疏于防守,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抗敌,激战两天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死伤惨重很重。

第三天,百姓们掩埋了各自的亲人,吊唁亡灵,哭声一片,连去别墅拜年的时间都没有。

第二年初三日,闽南居民以此日为忌日,久而久之,形成了惯例正月初九“天公生”的传说

关于这个节日的由来有个有趣的故事。

300多年前,清军进攻闽南,郑成功在劣势的情况下放弃金、厦两岛,退往台湾。

传说,当年12月,清政府下了两道命令。一是全国百姓在1月1日家家户户都要点灯;二是“留发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削发令”,命令百姓改变留全发的习惯。

当时,全国的人都不愿意改变盘发的习惯,认为剪头发就是叛国不孝。

为此,展开了反削发的斗争,但是由于居民的反对,正月一日不能照明,不得已在正月八日宣布废除“削发令”。

闽南和邻近各县的居民听到这个消息,都很高兴,不约而同地在正月初九杀猪羊、点灯、烧香、放炮,庆祝反“剃头令”斗争的胜利。

清朝官员知道后,问是什么节日。于是人们巧妙地蒙混过去,说这是公的生日。

以后每年庆祝,闽南官府也不例外,于是正月初九成为“天公生”。

(我是汪文。)

闽南的岁次民俗。

【牙(旧历12月16日)】。

做牙,是为了感谢土地公社保护农民的收成和事业的顺利,比平时隆重,各公司的老板在公司、家里、餐厅犒劳员工,慰劳员工一年的辛劳。

【送神(旧历十二月二十四日)】。

“送神日”,也是原来在人间体察人们言行善恶的灶神和其他诸神,一年一次回到天庭向玉皇上帝报告人间善恶的重要日子,以定来年人们的吉凶祸福。

【是除夕(每年阴历的最后一天)】

当天晚上家人一起围炉聚餐,饭后分压岁钱、守岁,并在半夜到附近的名庙拜备“抢头香”。

【开正(旧正月初一)】。

春节期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所以产生了很多活动禁忌例如:元旦不能喝粥,要吃干饭。

【接神日(旧历正月初四)】。

神陈述天职,报告人间善恶,直到正月初四再回到人间,继续接受礼拜监察人间善恶,因此这一天必须非常慎重地迎神下凡,故称“迎神日”应。

【开门迎客(开店)】

因为这一天也是“五路财神”的诞辰日,所以在5日迎接神灵会带来吉祥如意,期待来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天公生】。

民间谚语说:“天上天公,地下母舅公”,道出天公神格的高贵。

元宵节(上元)。

元宵节也被称为“上元节”,在古代是延续着春节热闹气氛的节日。因此也被称为“小过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