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潮汕端午节节日风俗,潮汕人过端午节有些什么习俗?

潮汕端午节节日风俗,潮汕人过端午节有些什么习俗?

日期:2024-02-06 09:52:48 来源 网络

潮汕端午节节日风俗目录

潮汕端午节风俗

潮汕人过端午节有些什么习俗?

潮州人过端午节的习俗

潮汕端午节风俗

1、潮汕粽子。

潮汕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是从中原传过来的。

清雍正《海阳县志》载:“端午插于门艾蒲、艾形虎,又设角黍。

宋明时期,已有许多中原人遗落潮汕,吃粽之俗,亦早应有。

最初是在家里制作的,后来被用在节日庆典上,逐渐在市场上销售,品质也不断提高。

2、煮猪血汤。

在过去的潮汕风俗中,端午节是“圣日”,喝草药汤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这一天潮汕人除了吃各种粽子外,潮汕很多地方还用伸骨节、君子叶、珍珠花菜、鸡蛋、猪肉、猪血等一起煮汤吃,可以明目、去热毒、开胃具有驱虫的作用。

吃珍珠花菜可以明目去除腹内毒质,吃君子叶可以杀死腹内蛔虫,伸骨草可以强筋壮骨,几种草药熬煮可以相互补充。

农村的家庭在端午节经常用君子花炒鸡蛋给孩子吃。对治疳积有很好的效果。

也有用君子叶、薏米和赤豆做汤喝的。治病强身,加入红糖食用非常美味。

3、五果汤。

五果汤是潮汕传统的健康食品。

潮汕家庭把桂圆、银杏、莲子、薏米、百合作为“健脾消食的食物”,合在一起煮成“甜汤”(也有用柿子饼、芡实做成的汤)。

夏天的时候,在五果汤里加一层薄薄的碎冰,凉丝丝的凉意和淡淡的甜味让人如沐春风。

4、潮汕扒船。

赛龙舟是潮汕人民喜爱的活动,历史悠久,潮汕各地的龙舟造型也各不相同,大致分为大真龙、小真龙、假龙、土船龙和国标龙,还有比较特别的游旱龙。

5、乘以“五瑞”。

在潮汕人家,端午节的时候会在门楣、门环甚至屋檐下,悬挂用“红头绳”系的艾蒿、菖蒲、榴花、蒜头、龙船花五种东西,称为“五瑞”。

民间传说“合五”为屈原招魂,其实是古代古人先贤针对“恶月”瘟疫肆虐而采取的防疫保健措施,意在驱除霍乱。

澄海旧县志中记载:“端午门插艾草,发以艾叶或石榴辟邪。

吗?”

潮汕人过端午节有些什么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华夏子孙代代相传的民间传统节日。潮汕端午有各种各样的地方特色。

潮人《端午》名诗云:“家家插艾消灾,吃粽球兴满怀。

更欢乐的是龙舟竞渡,锣鼓喧天,急桨花开。

“诗文生动地展现了潮汕人过端午节的生动情景。

祭奠屈原

自古以来,关于端午的名称和始源众说纷纭,阴历五月五日,是爱国诗人屈原不怀才华,忧国忧民之时,悲愤投汨罗江殉难的日子。

屈原之言最早见于萧梁时期吴均的《续齐谐记》中:“世人制粽,并五彩丝楝叶,皆汨罗遗风也。”

另外,相传屈原投汨罗江殉难于五月五日后,楚国人向江里扔粽子,使屈原的尸体免遭鱼虾侵吞。

故人皆视端午为纪念屈原之日。

渡龙舟。

潮汕有一首《招赘头标》的民谣,生动地反映了潮汕民间端午节赛龙舟的民俗风情。

潮汕水乡,山川交错,池塘遍布。

岁逢端午,龙舟竞渡。

敲锣打鼓,旌旗招展,摇橹展翅,一决胜负。万人空巷,洒水助威。很热闹。

心急如鼓声,忘屈原当日愁。

这是诗人描写人们划船的真实情景。

潮汕的龙舟分为两种。有“真龙”和“假龙”之分。

“真龙”,龙首、龙身、龙尾,龙船全长20多米,宽1.5米;15对桨30人,鼓、锣、浇、舵手各1人,共34人。

“假龙”,俗称辑船,船全长10米,设5对桨,有10人,击鼓、敲锣、泼水,舵手各1人,共14人。

(也有不敲钲的时候)

吃端午粽子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古人以菰芦叶包黍米,煮成尖角状曰粽,角黍。

潮汕人俗称“粽”就是“粽球”。

在潮汕人家,世代相传端午包粽子,是祭奠屈原遗风的一种方式。

民间有“五月不吃粽,破裘放云甘”的气象谚语,可见粽球作为潮汕名小吃历史之久。

尤以汕头老妈宫的“双烹粽球”最为著名,最能引起海外游子的乡愁,念念不忘。

有的“老番客”刚回到家乡,在汕头专门点了“宫粽球”,最好是先尝尝。

包裹着的竹叶被剥开冒着热气,油香四溢的糯米泛着白光,里面有绿豆沙、甜瓜、花生、香肠、虾、香菇、猪肉、腐乳、胡椒等各种美味的食材,看起来自然很好吃是。

乘以“五瑞”

在潮汕人家,端午节的时候会在门楣、门环甚至屋檐下,悬挂用“红头绳”系的艾蒿、菖蒲、榴花、蒜头、龙船花五种东西,称为“五瑞”。

民间传说“合五”为屈原招魂,其实是古代古人先贤针对“恶月”瘟疫肆虐而采取的防疫保健措施,意在驱除霍乱。

澄海旧县志中记载:“端午门插艾草,发以艾叶或石榴辟邪。

吗?”

潮州人过端午节的习俗

潮州的端午节

每年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

节前,全城居民都要在门上插艾叶。这意味着辟邪和平安。

端午赛龙舟,潮州城面向韩江,正是赛龙舟的好地方,时断时续,时断时续,时断时续,在笔者的记忆中,小时候看到过韩江赛龙舟只是听说过,之后就再也看不到了。

潮州西湖也曾举办过龙舟赛,但一泓止水,毫无大江奔流的气概,也不太值得一看。

历史上有一段记载:“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端午节,潮人在韩江赛龙舟,群众聚集观看,场面十分热闹。

广济桥西岸第三墩上的栏杆突然折断,在桥上靠栏杆观看的群众纷纷落水,淹死的有数十人。”

(引自《潮州两千年》)这一史料足以说明潮州城端午节龙舟中断的原因。

潮州城里虽然不太流行赛龙舟的习俗,但端午节却别有一番情趣。

随着夏天的临近,节日的商品也和其他节日不同。

揉粽子是各家庭主妇比拼心灵手巧的比赛。

2 .用适量的红薯粉和水混合,直到红薯变软。等待一锅水沸腾,将变软的团子用双手搓一搓,放入锅中。

煮熟后放入碗或盆里,冷却后揉成团,用线切成小块,蘸着糖粉吃,清爽又适合夏天。

端午节做粽球。潮州市的粽球,以糯米为主料,咸甜相间,称为“双拼”。

咸肉有鸟蛋、火腿、荷叶、香菇和虾。

甜的材料是绿豆蓉。

用竹叶将糯米和甘辛包成ck状,用盐草捆好放入锅中煮。

把竹叶撕开吃,味道浓郁,非常好吃。

民间有互送粽球之俗。

有一种碱粽,用糯米适度配碱制成,煮至糯米半明黄色,味微苦,食后微甜。

据说可以杀虫。

蘸糖粉吃,是一种食疗之物。

端午节午时正,吃珍珠花菜汤,甜的加糖吃,咸的吃煮猪肉。

据说这个时候吃这个的话,能明目,消毒。

午时,各家主妇在井里打水为孩子洗身子,叫“洗龙须水”,说可以让孩子在夏秋季不长痱子。

此时族聚居的人家,孩子在井边互相浇水,嬉闹极欢,成为端午节一道独特的风景。

端午节晒“百日姜”,蔚然成风。

“百日姜”的名称来源于将生姜洗净,用细绳扎成一束,放在屋顶上,经过雨晒,于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取下,为期一百天。

把它煮着喝,可以祛风散气。

端午节有很多食疗的东西,所以人们把端午节称为“药节”。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